蕙芳

蕙芳

《蕙芳》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馬二混,居青州東門內,以貨面為業。家貧,無婦,與母共作苦。一日,媼獨居,忽有美人來,年可十六七,椎布甚朴,而光華照人,媼驚顧窮詰,女笑曰:“我以賢郎誠篤,願委身母家。”媼益驚曰:“娘子天人,有此 一言,則折我母子數年壽!”女固請之。意必為侯門亡人,拒益力。女乃去。越三日,復來,留連不去。問其姓氏。曰:“母肯納我,我乃言;不然,固無庸問。”媼曰:“貧賤佣保骨,得婦如此,不稱亦不祥。”女笑 坐床頭,戀戀殊殷。溫辭之,言:“娘子宜速去,勿相禍。”女乃出門,媼 窺之西去。
又數日,西巷中呂媼來,謂母曰:“鄰女董蕙芳,孤而無依,自願為 賢郎婦,胡弗納?”母以所疑慮具白之。呂曰:“烏有此那?如有乖謬,咎 在老身。”母大喜,諾之。呂既去,媼掃室布席,將待子歸往娶之。日將暮,女飄然自至。入室參母,起拜盡禮。告溫曰:“妾有兩婢,未得母命,不敢 進也。”媼曰:“我母子守窮廬,不解役婢僕。日得蠅頭利,僅足自給。今 增新婦一人,嬌嫩坐食,尚恐不充飽;益之二婢,豈吸鳳所能活耶?”女笑 曰:“婢來,亦不費母度支,皆能自得食。”問:“婢何在?”女乃呼:“秋月、秋松!”聲未及已,忽如飛鳥墮,二婢已立於前。即令伏地叩母。既而馬歸,母迎告之。馬喜。入室,見翠棟雕梁,侔於宮殿;中之幾屏簾幕,光耀奪視。驚極,不敢入。女下床迎笑,睹之若仙。益駭,卻退。女挽之,坐與溫語,馬喜出非分,形神若不相屬。即起,欲出行沽。女曰:“勿須。”因命二婢治具。秋月出一革袋,執向靡后,格格撼擺之。
已而以手探入,壺 盛酒,柈盛炙,觸類熏騰。飲已而寢,則花罽錦裀,溫膩非常。天明出門,則茅廬依舊。母子共奇之,溫詣呂所,將跡所由。入門,先謝其媒合之德。呂訝云:“久不拜訪,何鄰女之曾托乎?”媼益疑,具言端委。呂大駭,即 同媼來視新婦。女笑逆之,極道作會之義。呂見其惠麗,愕眙良久,即亦 不辨,唯唯而已。女贈白木搔具一事,曰:“無以報德,姑奉此為姥姥 爬背耳。”呂受以歸,審視則化為白金,馬自得婦,頓更舊業,門戶一新。笥中貂錦無數,任馬取著;而出室門,則為布素,但輕暖耳。女所 自衣亦然。積四五年,忽曰:“我謫降人間十餘載,因與子有緣,遂暫留止。今別矣。”馬苦留之。女曰:“請別擇良偶,以承廬墓。我歲月當一至 焉。”忽不見。馬乃娶秦氏。后三年,七夕,夫妻方共語,女忽入,笑曰:“新偶良歡,不念故人耶?”馬驚起,愴然曳坐,便道衷曲。女曰:“我適 送織女渡河,乘間一相望耳。”兩相依依,語無休止。忽空際有人呼“蕙芳”,女急起作別。馬問其誰,曰:“余適同雙成姊來,彼不耐久伺矣。”馬 送之。女曰:“子壽八旬,至期,我來收爾骨。”言已,遂逝。今馬六十餘 矣。其人但樸訥,並無他長。異史氏曰:“馬生其名混,其業褻,蕙芳 奚取哉?於此見仙人之貴朴他誠篤也。余嘗謂友人:若我與爾,鬼狐且棄之 矣;所差不愧於仙人者,惟‘混’耳。”

註釋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委身:託身,以身許人。此指許嫁。
折壽:減損壽數。舊時迷信謂過度享用或無故受益,會縮減壽命,稱“折壽”。
侯門亡人:公侯府中逃亡的人。
母:據鑄雪齋抄本。原作“馬”。下文二“母”字均據鑄本改。
度(duó奪)支:計劃開支:指支付費用。度,計算。
形神若不相屬:軀體和精神好像不相依附;形容歡喜得出神。屬,附 著。
罽(jì計):毛毯。裀(裀):同“茵”,墊褥。
跡所由:察訪來歷。
愕眙(chì赤):驚愕呆視。眙,驚視、直視。
搔具:爬背撓癢的器具。
貂錦:貂裘錦衣。
布素:布衣。素,言其無彩。
承廬墓:指繼承宗祧。古禮,遇君父、尊長之喪,在其墓旁搭草廬 守墓,稱“廬墓”或“依廬”。
雙成:指董雙成,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見《漢武帝內傳》。
樸訥:誠樸而拙於言辭。訕,據鑄雪齋抄本,原作“諾”。下文“訥”同此。

譯文


馬二混,住在青州東門內,以賣面為生。家裡窮,沒有妻子,同老娘一起生活。有一天,老娘一人在家,忽然來了個十六七歲的美麗少女,雖然穿著簡樸,但容貌光艷照人。老娘驚奇地看著她,追問她是什麼人。那女子笑著說:“我因為你兒子老實本分,願意給你家做媳婦。”老娘更加吃驚地說:“姑娘長得像仙女,有你這一句話,就折我們娘倆幾年壽了!”女子再三請求,老娘認為她一定是大戶人家逃出來的,更極力拒絕,女子只好走了。過了三天,那女子又來了,住下不走了。老娘問她姓什麼,女子說:“老娘如果能留下我,我才說。不然的話,你就不用問了。”老娘說:“我們人窮命苦,娶你這樣漂亮的媳婦,不般配,也不吉利。”女子笑著坐在床頭上,捨不得離開。老娘催她說:“姑娘快走吧,別給我家惹禍!”女子這才走了。老娘看著她是往西去了。
又過了幾天,西邊巷子的呂媽媽來,對老娘說:“我鄰家有個叫董蕙芳的姑娘,獨自一人無依無靠,願意給你兒子做媳婦,你怎麼不收留她呢?”老娘把自己的顧慮告訴了呂媽媽,呂媽媽說:“哪有這種事!如果有差錯,都包在我身上!”老娘聽說十分高興,就答應了。呂媽媽走了以後,老娘掃屋鋪床,等兒子回來去娶親。天剛黑,女子一個人飄然來了。進門參拜老娘,禮節周全。告訴老娘說:“兒媳有兩個丫鬟,沒得母親的允許,不敢讓她們來。”老娘說:“我們母子兩人守著個窮家,不懂得使喚丫鬟。我們每天賺很少一點錢,只夠填飽肚子。如今添了新媳婦,嬌嫩坐吃,還怕吃不飽;再添兩個丫鬟,難道讓她們喝風過日子啊?”女子笑著說:“丫鬟來了不用母親養活,她們能自己幹活掙飯吃。”老娘問:“丫鬟在哪裡?”女子便喊:“秋月、秋松!”聲音未落,兩個丫鬟就像飛鳥一樣落在面前。女子叫她們跪拜母親。不長時間,馬二混回來了。老娘迎上去告訴他家裡發生的事,馬二混很高興。進屋一看,家裡布置得像宮殿一樣,雕樑畫棟,桌椅床帳,耀眼奪目。二混吃驚得很,不敢往裡走。女子下床笑著迎了過來,馬二混見她像仙女一樣,更加吃驚,連忙後退。女子拉住他,坐下和他親切地說話。馬二混高興得出乎意外,不知怎麼好了。一會兒,他起來想出去打酒,女子說:“不用了。”就叫兩個丫鬟準備酒菜。秋月拿出一個皮口袋,拿到門后格格地搖了一陣,然後伸進手去一樣一樣往外拿,壺裡有酒,盤裡有菜,樣樣都是熱氣騰騰。吃完飯,二人上床睡覺,毛毯被褥又光滑又暖和。天亮以後,二混出門一看,還是原來的破草房。母子倆都很奇怪。馬大娘就去呂媽媽家,想察問那女子的來歷。到了呂媽媽家,先謝她作媒的情意。呂媽媽驚訝地說:“我已經很久不去你家了,哪裡有鄰家女子托我作媒的事呢?”馬大娘起了疑心,就把事情的原委說給呂媽媽聽。呂媽媽大驚,跟著馬大娘去看新媳婦。女子笑著迎出來,再三道謝呂媽媽作媒的好意。呂媽媽見慧芳艷麗聰明,驚愕了許久,也就不再辯解,只好應是。女子送給呂媽媽一把白木做的搔子,說:“我沒有什麼東西謝你,就送你這把搔子抓癢吧。”呂媽媽拿回家仔細看,搔子變成銀的了。
馬二混自從娶了妻子,就不賣面了。家裡門戶一新,箱中貂裘錦衣無數,任憑馬二混穿用。但一出門,就變成樸素的布衣了,但仍然又輕又暖。蕙芳自己所穿的衣服也是這樣。這樣過了四五年,蕙芳忽然說:“我被罰降人間已經十幾年了,因為和你有緣分,才暫時留在這裡。如今我要走了!”馬二混苦苦相留,蕙芳說:“請你另娶妻子,好延續香煙。我以後還會來的。”說完就忽然不見了。馬二混便娶了秦家的女兒作妻子。過了三年,七月初七那晚,二混夫妻兩人正在說話,蕙芳突然來了,笑著說:“新夫婦多麼快樂,不想念故人嗎?”馬二混慌忙起來,非常悲傷地拉她坐下,訴說思念之情。蕙芳說:“我剛送織女過了天河,抽空來看看你。”兩人戀戀不捨,說不完的知心話。忽然聽空中有人喊:“蕙芳!”蕙芳急忙起身告別。馬二混問是誰喊,蕙芳說:“我是和雙成姐姐一塊來的,她等得不耐煩了!”馬二混出去送她,蕙芳說:“你能活到八十歲,到那時,我來安排你入土。”說完就不見了。馬二混現在已六十多歲了。此人除了老實厚道外,也沒有別的長處。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