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門

前三門

前三門是北京城的正陽門(前門)、宣武門崇文門合稱。自東向西依次是崇文門、前門、宣武門。其中崇文、宣武各取是尚文尚武的意思。這三座城門因為位居於皇城之前,故稱為前三門。貫穿於這三個門之間的大街,稱為前三門大街。

分界線


前三門以及連接其間的城牆曾經是清朝老北京內、外城的分界線。
民國后北京市的行政區域劃分也是按照城牆劃分的。外城分為五區,內城分為六區,前三門及其沿線被看做是內外區的分界線。
解放后,內城分為四個區:西單區、西四區、東單區、東四區。外城分為三個區:前門區、崇文區宣武區
1958年把內城四個區合併為兩個區即東城區、西城區,外城的三個區把前門區劃分到宣武、崇文兩個區內。以前門大街為分界線。
2010年7月,崇文區併入東城區,宣武區併入西城區。至此,北京中心城區只劃分為東城區、西城區兩個區。

大街


前三門大街是北京市東西城區內數條道路的統稱,指從西便門橋至崇文門橋這一段道路,和北京地鐵2號線南部線路基本吻合。前三門大街西起西便門橋,延宣武門西大街、宣武門東大街、前門西大街前門東大街,最後到崇文門西大街止。
前三門大街是全市首條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示範街,前三門大街在2008年開始改造,並在次年4月底前以嶄新的面貌亮相。整個改造過程中,廢物箱、交通類護欄、街牌、步行者導向牌、公交站設施、信筒、公用電話亭、信息亭、自行車存車架和圍欄、座椅、活動廁所、報刊亭12種服務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新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充滿了中國味道,如步行者導向牌採用的是中國古代城門的弧形造型,色彩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特有的灰色和象徵中國的紅色,包含了道路名稱、區域地圖和全市地圖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