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月白釉雙龍耳瓶

官窯月白釉雙龍耳瓶

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 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宋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北宋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且呈黑色,釉為淡青色,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不同於南宋官窯和汝窯龍泉窯瓷器,它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北宋官窯瓷器傳世極少,十分珍稀名貴。

“北宋官窯”


北宋官窯 作品觀之神韻內蘊、質樸無華,不獨無什麼精美雕飾和裝飾,也更無什麼艷彩塗繪,其完全憑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紋片之美抵達其冰清玉潔、神韻天成的美學境界。清乾隆帝為北宋官瓷所賦詩句:“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摩挲真是朴之朴,詠嘆仍非觚不觚。合贈何人合長吉,簪花得句負奚奴。”——乾隆壬寅新正-御題。

作品賞析


此瓶器型為方口短頸,鼓腹,頸側雙龍卧平,扁方器底,高圈足微外撇,器施滿釉,其釉層光亮,通體所開片紋極富節奏感,如水波粼粼,晶瑩剔透,錯落有致,其釉色月白,器型端莊秀雅,規整大氣,古樸卻迷人,品相完好,殊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