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我們曾經是戰士的結果 展開

我們曾經是戰士

2002年由導演蘭道爾·華萊士執導的電影

《我們曾經是戰士》是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的戰爭片,由蘭道爾·華萊士自編自導,梅爾·吉布森主演,於2002年3月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哈爾·摩爾與約瑟芬·蓋洛威合著的回憶錄《一個美國大兵親歷的越南戰爭》,講述了1965年越戰初期,美軍入侵越南中部高地德浪河谷時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即德浪河谷戰役。

劇情簡介


穆爾 中校
穆爾 中校
本片改編自退役美軍中將:哈爾·摩爾,和,攝影記者:約瑟夫·蓋洛韋的同名傳記,摩爾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憎恨戰爭,熱愛戰士”。從不同角度看,這次行動既可理解為勝利,也可看成失敗,但跟整場越戰一樣,它從本質上講是毫無意義的。
故事發生在1965年11月美軍在越南的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行動中450名美軍跟2000多名越軍近距離作戰,美軍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第一營的450名戰士,在盲目的指揮下,竟毫不知情、毫無準備地降落在北越軍隊集結的中心區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點周圍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營的戰士不得不面對近5倍於自己的敵人。儘管他們背後擁有強大的遠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畢竟眾寡懸殊,一營的官兵不得不展開一場異常慘重的生存保命戰。所幸,北越部隊的情報有限,指揮也十分謹慎,沒有抓住乘虛而入一舉殲滅整個營地的機會。經過兩天傷亡逾百人的戰鬥之後,第一營終於可以脫離戰場,與前來解圍的第二營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於第二營營長缺乏經驗,竟然只為了審訊兩名戰俘,而命令叢林中已拖至500碼長的縱隊停止前進。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軍,在激戰中一營幾乎被一掃而空。最後以美方254人陣亡、越方1800多人陣亡而告終。
當時的第一營營長、指揮官哈爾·摩爾和記者約瑟夫·蓋洛韋親身經歷並記錄了這場戰役。這也是美軍在越南戰場第一次重大傷亡,對美軍日後對越戰態度的改變起了極重大的影響。不過本片並沒有著力突出對越戰大環境背景的描寫,而是從一名名官兵的眼睛里,透視出美國軍人經歷戰爭時表現出來的勇氣與精神。這是導演兼編劇蘭道爾·華萊士和主角梅爾·吉布森所擅長表現的英雄主義風格。直面死神的大無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軍營友情,將成為這部以真實事件改編的越戰影片的主題。
《我們曾是戰士》改編自退役美軍中將:哈爾·摩爾。和。攝影記者:約瑟夫·蓋洛韋的同名傳記,書的全名是《我們曾經是戰士,曾經年輕》。影片描寫1965年11月美軍在越南的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情節以美越經典戰史,德浪河谷遭遇戰為背景改拍。
美軍為扭轉越南戰局,創出新的山區戰術:蛙跳戰術(利用休伊UH-1直升機搭載兵力和火力直達敵後防)空中騎兵營進行突襲。影片中:美軍以空中騎兵一個營的兵力對越軍一個師約兩千人軍力的遭遇戰,最後美軍靠“斷劍行動”(武器精良的空中支援)而平手。影片中最後以美方254人陣亡、越方1800人陣亡而告終。實際越方陣亡數字加上傷員共1037人,請參考歷史德浪河谷戰役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梅爾·吉布森Lt.Col.Hal Moore
格雷戈·金尼爾Maj.Bruce'Snake'Crandall
山姆·艾里奧特Sgt.Maj.Basil Plumley
克里斯·克萊因2nd Lt.Jack Geoghegan
凱麗·拉塞爾Barbara Geoghegan
巴里·佩珀Joe Galloway
馬克·布魯卡斯2nd Lt.Henry Herrick

職員表


製作人Eveleen Bandy、布魯斯·戴維吉姆·萊姆利William Hoy
原著Harold G.Moore、Joseph L.Galloway
導演蘭道爾·華萊士
編劇蘭道爾·華萊士
藝術指導Thomas E. Sanders
美術設計Kevin Kavanaugh
視覺特效Michael T. Boyd

角色介紹


  • 哈爾·摩爾

    哈爾·摩爾

    演員梅爾·吉布森

    中校,美軍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第一營。他原本是一個對戰爭一無所知的居家男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學校研究的是國際關係。1965年,他第一個踏上戰場,率領450名戰士降落在北越軍隊集結的地區。面對兩千多名越南士兵,摩爾和官兵們無力抵抗,傷亡慘重。

  • 茱莉亞·康普頓·摩爾

    茱莉亞·康普頓·摩爾

    演員瑪德琳·斯托

    哈爾·摩爾的妻子,有五個孩子。她是美國陸軍基地士兵妻子們的領導,給予她們精神上的支持。朱莉常常看見哈爾·摩爾在深夜制訂作戰方案。

  • 巴茲爾·普洛姆利

    巴茲爾·普洛姆利

    演員山姆·艾里奧特

    營士官長,他以軍隊為家,粗魯、勇敢、不近人情。他與哈爾·摩爾共同作為了戰士們的領袖。在越南的第一次戰鬥之後,他發現自己陷身一場錯誤的戰爭。

  • 布魯斯·克蘭德爾

    布魯斯·克蘭德爾

    演員格雷戈·金尼爾

    少校,外號“蛇屎”,直升機駕駛員。在戰鬥中,他表現出了決心和勇氣。陷入危險時,他仍然表現出了面對死亡的恐懼。

  • 喬·蓋洛威

    喬·蓋洛威

    演員巴里·佩珀

    全名“約瑟芬·蓋洛威”,合眾社的戰地記者,是一名軍人的兒子。他搭便車進入戰場,與戰士們並肩作戰,最終將該場戰役記錄了下來。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前美軍中將哈爾·摩爾和戰地記者約瑟芬·蓋洛威所著的回憶錄《一個美國大兵親歷的越南戰爭》。蘭德爾·華萊士於1993年在機場的書店中發現了這本書,是書名吸引了他。華萊士在航班上讀完了這本書,激動的心情無法平息,決定嘗試拍成電影。他立即同經濟人取得了聯繫,要求尋找享有拍攝權的人,他希望改編成劇本。雖然還沒有人取得這本暢銷書的拍攝權,但作者對電影不感興趣。

拍攝過程

兼任本片軍事技術顧問和臨時演員的科尼·托馬斯(Keni Thomas)曾參加1993年在摩加迪沙的軍事行動。
影片最初完成的膠片長達150個小時,剪輯部門整整看了6天6夜。
片頭的法國號手是由編導蘭德爾·華萊士的兒子扮演的。
片尾曲《Mansions of The Lord》成為非官方的軍方哀樂,里根的葬禮上就曾響起這段樂曲。
片中A-6“入侵者”攻擊機的畫面最初是為1991年的《捍衛入侵者》拍攝的,在本片開拍的幾年前,A-6“入侵者”已經退役,於是無法拍攝這種戰機。
片中第一騎兵師的倖存者曾有幸在本片公映之前觀看本片,其中大部分人都在影片開始后30分鐘內退場,因為影片相當真實,他們不想重溫噩夢。

播出信息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1、Icon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2、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GmbH & Co.Erste KG(德國)
3、Wheelhouse Entertainment(美國)
發行公司
1、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2、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3、Medusa Distribuzione(義大利)
4、Europa Filmes(巴西)
5、RCV Film Distribution(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6、Concorde Filmverleih GmbH(德國)
7、Warner Sogefilm S.A.(西班牙)
8、Concorde Home Entertainment(德國)
9、Bac Films(法國)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時間
美國2002年2月25日(首映),3月1日
中國2002年3月22日(台灣)、28日(香港)
菲律賓2002年3月6日(馬尼拉),4月10日(達沃)
英國、希臘2002年3月8日
冰島2002年3月29日
丹麥2002年4月12日
法國、比利時2002年4月17日
荷蘭2002年4月18日
芬蘭2002年4月19日
埃及2002年4月24日
紐西蘭、澳大利亞2002年4月25日
韓國、挪威2002年5月3日
土耳其2002年5月10日
以色列2002年5月30日
瑞典2002年5月31日
南非2002年6月14日
日本2002年6月22日
科威特2002年6月25日
西班牙、愛沙尼亞2002年6月28日
瑞士2002年7月4日(德語區)
德國2002年7月4日
奧地利2002年7月5日
波蘭2002年7月12日
墨西哥、立陶宛2002年7月19日
匈牙利2002年7月25日
捷克2002年8月15日
俄羅斯2002年8月22日
義大利2002年8月23日
阿根廷2002年9月19日
秘魯2002年11月28日
印度尼西亞2005年2月16日(電視首映) 

作品評價


在《我們曾經是戰士》中,導演以非政治的角度,重現了越戰開始時期的場景。該片所強調的重點是士兵們的高貴品質,而不是戰爭真實情況中負面的東西,例如戰士對戰爭的質疑、冷漠等等。因此導演避開了戰爭的殘酷和黑暗面,強調美國英雄主義。這樣的拍攝技巧的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事,影片中的越南軍隊並沒有像以前的越戰片一樣,統統描繪成邪惡的化身,而是真實地反映了敵人的形象與戰鬥情形。他們同樣也是愛國的,是作戰效率較高的部隊,這在電影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突破。(BBC評)
影片雖然講述的故事是美軍在越南戰場的一次慘敗,但貫穿全片的精神卻是英雄主義。片中描述的美軍沒有從一開始就佔據壓倒性的優勢,相反,他們備嘗失敗的苦楚,這與以前好萊塢影片的基調是很不同的。影片所反映的這場戰役,對美方來說,它不是一次失敗:因為摩爾和他的隊伍勇敢頑強地奮戰,承受了慘痛損失,但也殺敵甚多。然而,它也不是一次勝利:因為受過更專業訓練、武器裝備更精良的美軍在這裡遭到重挫,最終灰溜溜地離開了這片土地。也許可以說,這是在歷史迷思之中一次接近真實的描述,是在情結纏繞之際一句斬截的斷言。該片的情節線索清晰,戰爭場面雖多,但導演強有力的手腕能讓整個局面在控制之下。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對越南官兵的刻畫不像以往好萊塢影片那樣一味醜化或敵視,影片里的越方指揮官是一個聰敏睿智的軍事人才。這種賦予戰爭片以人性的處理手法頗值得效法和稱讚。(《新快報》評)
從配樂效果來看,通常好萊塢戰爭片高潮迭起的那種催淚煽情效果在該片中顯得更為沉穩,甚至略顯哀傷,讓人在回味旋律時時刻感知一種真實自然的效果。(《音像世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