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水平

工業化水平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是利用機械化手段,以物質資料為原料,以資本和勞動為生產要素,進行大規模的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推動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實現以機器大生產為特徵的工業部門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的發展過程。

目錄

正文


v 工業化的內涵
從生產要素角度看,工業化的內涵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面。
v 工業化的演進路線與模式
按照進入工業化的時間序列及其階段性特徵,一般可將工業化分為三種模式:早期工業化——英國模式、中期工業化——美國模式、晚期快速工業化——日本模式。
v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礦產資源的60%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過量消耗資源的代價。因此,后發國家在其工業化過程中不僅會面臨巨大的資源瓶頸,同時也將受到發達國家的阻撓和制約。
08年3月份的英國《經濟學家》(2008年3月15日)雜誌的封面文章指責中國是新殖民主義者(New Colonialists),誇大中國對全球資源威脅。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中國的資源消耗也是驚人的。2006年我國GDP佔世界的5.5%,但消耗的能源佔世界總量的15%,鋼鐵佔30%,水泥佔54%。中國在進口大豆原油上的花費是1999年時的35倍,在進口銅上的花費是23倍。我國的工業化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能源資源約束
人均GDP水平顯示我國工業化處於晚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