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準,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2018年為9800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長6.3%。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長6.1%。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邁上1萬美元的台階。

2021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預計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長2%。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徠介紹,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範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縱向變化


十二五規劃目標
十二五規劃目標
2005年12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根據一項重大的經濟統計計劃所獲得的數據重新發布了中國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98萬億元人民幣,比預期增加預期16.8%。此統計過程世界銀行向中國政府提供了諮詢。根據這項統計,中國農業的比例佔13.1%,工業比例佔46.2%,服務業比例上升到40.7%。造成中國2004年經濟數據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是由於本次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經濟普查)中發現漏報的第三產業經濟總值高達2.4萬億元人民幣。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一國(地區)全部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地區)領土範圍內,包括本國居民、外國居民在內的常住單位在報告期內所產和提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從生產角度,等於各部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從收入角度,等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之和;從使用角度,等於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之和。以上三種情況,從計算角度來看,分別可以稱為生產法(亦稱部門法)、收入法(亦稱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稱最終產品法),三種方法理論上計算結果相等。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地區)外凈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包括本國(地區)居民在國(地區)外創造的價值但不包括外國(地區)居民在本國(地區)創造的價值,它不同於國內生產總值強調地地域概念,強調的是國民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就是國內生產凈值,即國內生產凈值包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和勞動者報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終的成果和服務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注視的國際統計項目。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
兩個統計數字都涉及生產的概念,是指投入資金、勞力及企業精神的結果,所以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買力平價作轉換,以避免可能匯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 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后,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為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晶元,設計,版圖,晶元製造,工藝,製程,封裝,測試國民收入並沒有包括不在市場進行的生產,如家庭主婦的生產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並沒有反映資源的投入,如長工時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資源的使用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只反映當期的收入,並沒有反映累積的收入。
國民收入沒有反映收入分佈。
三指標除以總人口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

人均GDP排名


2018年
排名 地區人均GDP(美元)名義增速
1北京2118810.90%
2上海204218.90%
3天津180212.30%
4江蘇174459.90%
5浙江149079.30%
6福建1383813.00%
7廣東130588.90%
8山東115256.90%
9內蒙古103229.30%
10湖北100796.50%
11重慶1000710.60%
12陝西976913.10%
13遼寧959310.30%
14吉林87483.40%
15寧夏81758.70%
16湖南80019.00%
17海南78519.50%
18河南75779.60%
19新疆756713.70%
20四川738711.70%
21安徽725012.80%
22河北72197.40%
23青海720710.50%
24江西719311.80%
25山西685010.00%
26黑龍江65295.20%
27西藏650011.80%
28廣西627011.10%
29貴州623310.90%
30雲南562911.10%
31甘肅473512.20%

世界情況


排名國家/地區所在洲人均GDP(美元計)
1盧森堡歐洲10.41萬 (104,103)
2中國澳門亞洲8.09萬 (80,892)
3瑞士歐洲8.02萬 (80,189)
4挪威歐洲7.55萬 (75,504)
5冰島歐洲7.01萬 (70,056)
6愛爾蘭歐洲6.93萬 (69,330)
7卡達亞洲6.35萬 (63,505)
8美國美洲5.95萬 (59,531)
9新加坡亞洲5.77萬 (57,714)
10丹麥歐洲5.63萬 (56,307)
11澳大利亞大洋洲5.38萬 (53,799)
12瑞典歐洲5.34萬 (53,442)
13聖馬利諾歐洲4.97萬 (49,664)
14荷蘭歐洲4.82萬 (48,223)
15奧地利歐洲4.73萬 (47,290)
16中國香港亞洲4.62萬 (46,193)
17芬蘭歐洲4.57萬 (45,703)
18加拿大美洲4.5萬 (45,032)
19德國歐洲4.45萬 (44,469)
20比利時歐洲4.33萬 (43,323)
21紐西蘭大洋洲4.29萬 (42,940)
22阿聯酋亞洲4.07萬 (40,698)
23以色列亞洲4.03萬 (40,270)
24英國歐洲3.97萬 (39,720)
25安道爾歐洲3.91萬 (39,146)
26法國歐洲3.85萬 (38,476)
27日本亞洲3.84萬 (38,428)
歐盟地區3.37萬 (33,715)
28義大利歐洲3.2萬 (31,952)
29巴哈馬美洲3.08萬 (30,762)
30韓國亞洲2.97萬 (29,742)
31科威特亞洲2.9萬 (29,040)
32汶萊亞洲2.83萬 (28,290)
33西班牙歐洲2.82萬 (28,156)
34馬爾他歐洲2.69萬 (26,945)
35塞普勒斯歐洲2.52萬 (25,233)
36巴林亞洲2.37萬 (23,655)
37斯洛維尼亞歐洲2.36萬 (23,597)
38葡萄牙歐洲2.11萬 (21,136)
39沙烏地阿拉伯亞洲2.08萬 (20,760)
40捷克歐洲2.04萬 (20,368)
41愛沙尼亞歐洲1.97萬 (19,704)
42希臘歐洲1.86萬 (18,613)
43斯洛伐克歐洲1.76萬 (17,604)
44聖基茨和尼維斯美洲1.71萬 (17,090)
45巴貝多美洲1.68萬 (16,788)
46立陶宛歐洲1.67萬 (16,680)
47烏拉圭美洲1.62萬 (16,245)
48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洲1.61萬 (16,145)
49阿曼亞洲1.57萬 (15,668)
50拉脫維亞歐洲1.56萬 (15,594)
51塞席爾非洲1.55萬 (15,504)
52智利美洲1.53萬 (15,346)
53巴拿馬美洲1.51萬 (15,087)
54安地卡及巴布達美洲1.5萬 (15,021)
55阿根廷美洲1.44萬 (14,401)
56匈牙利歐洲1.42萬 (14,224)
57波蘭歐洲1.38萬 (13,811)
58帛琉大洋洲1.34萬 (13,417)
59克羅埃西亞歐洲1.33萬 (13,294)
60哥斯大黎加美洲1.16萬 (11,630)
61羅馬尼亞歐洲1.08萬 (10,813)
62俄羅斯歐洲1.07萬 (10,743)
世界人均1.07萬 (10,714)
63模里西斯非洲1.05萬 (10,547)
64土耳其歐洲1.05萬 (10,540)
65馬爾地夫亞洲1.05萬 (10,535)
66格瑞那達美洲1.04萬 (10,376)
67馬來西亞亞洲9944
68赤道幾內亞非洲9850
69巴西美洲9821
70聖露西亞美洲9574
71墨西哥美洲8902
72哈薩克亞洲8837
73中國亞洲8826
74黎巴嫩亞洲8523
75諾魯大洋洲8343
76保加利亞歐洲8031
77利比亞非洲7998
78黑山歐洲7669
79多米尼克美洲7609
80波札那非洲7595
81土庫曼亞洲7355
82加彭非洲7220
83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洲7185
84多米尼加美洲7052
85泰國亞洲6593
86秘魯美洲6571
87哥倫比亞美洲6301
88厄瓜多美洲6198
89南非非洲6160
90蘇利南美洲5900
91塞爾維亞歐洲5900
92白俄羅斯歐洲5726
93斐濟群島大洋洲5589
94馬其頓歐洲5442
95伊朗亞洲5415
96納米比亞非洲5227
97波黑歐洲5180
98伊拉克亞洲5165
99牙買加美洲5109
100貝里斯美洲4905
101蓋亞那美洲4725
102阿爾巴尼亞歐洲4537
103瓜地馬拉美洲4470
104巴拉圭美洲4365
105薩摩亞大洋洲4360
106安哥拉非洲4170
107亞塞拜然亞洲4131
108約旦亞洲4129
109阿爾及利亞非洲4123
110喬治亞亞洲4078
111斯里蘭卡亞洲4065
112湯加大洋洲3944
113亞美尼亞亞洲3936
114薩爾瓦多美洲3889
115印尼亞洲3846
116馬紹爾群島大洋洲3753
117蒙古亞洲3735
118吐瓦魯大洋洲3549
119突尼西亞非洲3490
120玻利維亞美洲3393
121史瓦濟蘭非洲3224
122維德角非洲3209
12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洋洲3187
124萬那杜大洋洲3123
125不丹亞洲3110
126巴勒斯坦亞洲3094
127摩洛哥非洲3007
128菲律賓亞洲2988
129蘇丹非洲2898
130烏克蘭歐洲2639
131巴布亞紐幾內亞大洋洲2555
132宏都拉斯美洲2480
133寮國亞洲2457
134埃及非洲2412
135越南亞洲2343
136摩爾多瓦歐洲2289
137東帝汶亞洲2279
138尼加拉瓜美洲2221
139索羅門群島大洋洲2132
140奈及利亞非洲1968
141印度亞洲1939
142吉布地非洲1927
143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非洲1912
144吉里巴斯大洋洲1685
145象牙海岸非洲1662
146剛果(布)非洲1658
147迦納非洲1641
148巴基斯坦亞洲1547
149孟加拉亞洲1516
150尚比亞非洲1509
151肯亞非洲1507
152烏茲別克亞洲1504
153喀麥隆非洲1446
154柬埔寨亞洲1384
155緬甸亞洲1298
156吉爾吉斯斯坦亞洲1219
157賴索托非洲1181
158茅利塔尼亞非洲1136
159辛巴威非洲1079
160塞內加爾非洲1033
161坦尚尼亞非洲936
162尼泊爾亞洲835
163貝南非洲829
164幾內亞非洲825
165馬里非洲824
166塔吉克亞洲800
167葛摩非洲797
168衣索比亞非洲767
169海地美洲765
170盧安達非洲748
171幾內亞比索非洲723
172布吉納法索非洲670
173查德非洲669
174多哥非洲617
175烏干達非洲604
176阿富汗亞洲585
177索馬利亞非洲499
178獅子山非洲499
179甘比亞非洲483
180剛果(金)非洲457
181賴比瑞亞非洲456
182馬達加斯加非洲449
183中非非洲418
184莫三比克非洲415
185尼日非洲378
186馬拉維非洲338
187蒲隆地非洲320

全國情況


2012年8月15日,統計局發布了《新世紀實現新跨越 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
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
數據顯示,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
此外,報告指出,2003-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有六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這一時期的年均增速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台階。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
徠2016年3月1日凌晨,新華社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增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8.3%。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673021億元。
2018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經初步核算,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北京居前列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03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36元,實際增長7.6%。前三季度,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48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54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秀琴分析指出,農村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同比增速均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上出現了微弱的縮小趨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北京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處於全國的第一方陣。
北京市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總量達到13777.9億元,人均超過1萬美元。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全市經濟“十二五”開局良好,2011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實結果為16251.9億元,同比增長8.1%。
北京市統計局透露,1-3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秀琴曾指出,按常住人口計算,2011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43美元,依照2010年世界銀行劃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標準來看,12643美元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中上等收入檔的上限,說明北京社會生產力發展綜合水平已經接近富裕國家。從國際一般經驗看,人均GDP達到這個水平后,經濟發展增速將呈現放緩趨勢,經濟結構也將出現調整,今後北京也將更加註重第三產業的發展,包括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等。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2021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預計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長2%。

意義作用


2011年2月17日,閻學通教授在《環球時報》國際論壇版發表《警惕人均GDP的誤導》一文,對國家發展構建合理指標體系很有意義,但對人均GDP的合理價值缺乏一定的認可。在反思各種錯誤GDP觀念時,我們既要警惕西方流行的人均GDP觀念的誤導,又要正確認識人均GDP的合理價值。
GDP 漫畫
GDP 漫畫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后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儘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繫。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后,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后,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