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水莧菜的結果 展開

水莧菜

中藥

水莧菜,中藥名。為千屈菜科植物水莧菜Ammannia baccifera L.的全草。分佈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除濕解毒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骨折,風濕痹痛,蛇咬傷,癰瘡腫毒,疥癬。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澀,性微寒。

功效


散瘀止血,除濕解毒。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骨折,風濕痹痛,蛇咬傷,癰瘡腫毒,疥癬。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水莧菜)全草搗爛,兌燒酒服。
2、治內傷吐血:水莧菜6g,瓜子蓮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3、接骨:(水莧菜)全草。搗爛敷。
4、治蛇咬傷:水莧菜全草3g,蛇不過4.5g,大蒜1瓣。搗爛敷。(3-4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全草,洗凈,切碎,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水莧菜又名:細葉水莧,漿果水莧。一年生草本,無毛,高10-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帶淡紫色,稍呈4棱,具狹翅。葉生於下部的對生,生於上部的或側枝的有時略成互生,長橢圓形、矩圓形或披針形,生於莖上的長可達7厘米,生於側枝的較小,長6-l5毫米,寬3-5毫米,頂端短尖或鈍形,基部漸狹,側脈不明顯,近無柄。花數朵組成腋生的聚傘花序或花束,結實時稍疏鬆,幾無總花梗,花梗長1.5毫米;花極小,長約1毫米,綠色或淡紫色;花萼蕾期鐘形,頂端平面呈四方形,裂片4,正三角形,短於萼筒的2-3倍,結實時半球形,包圍蒴果的下半部,無棱,附屬體褶疊狀或小齒狀;通常無花瓣;雄蕊通常4,貼生於萼筒中部,與花萼裂片等長或較短;子房球形,花柱極短或無花柱。蒴果球形,紫紅色,直徑約1.2-1.5毫米,中部以上不規則周裂;種子極小,形狀不規則,近三角形,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潮濕地及水田中。分佈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台灣藥用植物志》:“葉為劇烈引赤發泡葯,外用以治僂麻質期痛、發燒等,亦治皰疹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