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

水文地質名詞

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自由水面即為潛水面,從整體看它不承受除大氣壓力以外的任何附加壓力,如靜水壓力。

分佈及特點


潛水
潛水
潛水主要賦存於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基岩表層裂隙帶或灰岩溶洞中。潛水的自由水面稱潛水面,地表至潛水面間的距離為潛水埋藏深度,潛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離為潛水含水層的厚度。潛水層以上沒有連續的隔水層,不承壓或僅局部承壓。潛水的徑流,受重力控制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在岩石孔隙、裂隙中多為層流運動。潛水的排泄靠蒸發成水蒸氣進入大氣圈中,或以泉的形式出露於地表,另外就是人工開採等。

補給


其主要補給來源靠大氣降水、空氣中水蒸氣的凝結、地表水以及受其它含水層水的補給。降水和地表水通過包氣帶下滲補給,其他含水層通過徑流補給。潛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較淺,分佈較廣,開採方便。但易受污染,應注意保護。

分類


潛水根據含水層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孔隙潛水、裂隙潛水、岩溶潛水。孔隙潛水主要埋藏於第四紀的鬆散沉積物中,在山間窪地、河谷平原、山前洪積沖積扇及濱海平原中常見。裂隙潛水存在於基岩的裂隙中。在岩溶發育的石灰岩、白雲岩等可溶岩地區,由於水的強烈的溶濾溶蝕作用,形成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形成岩溶潛水。潛水的水位動態和水化動態與氣象、水文、人為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潛水與自流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在山間盆地和平原地帶,溫泉(屬於承壓水)從基岩流出后與上覆鬆散層內潛水發生混合,則混合水兼有承壓水和潛水性質。許多地震水化觀測點的地下水就屬此類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