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里

戚里

戚里,漢語辭彙。

拼音:qi li

釋義: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

2.借指外戚。

3.泛指親戚鄰里。

詞目


戚里

拼音


qi li

引證解釋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於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於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寘宮之東。”呂延濟註:“戚里,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
《後漢書·張霸傳贊》:“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於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