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技術

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

生化武器,舊稱細菌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它的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戰劑。生物武器的施放裝置包括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和航空布撒器、噴霧器等。以生物戰劑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稱為生物武器。

概述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
化學武器是以毒劑的毒害作用殺傷有生力量的武器。美國擁有2.7萬噸毒劑的化學武器;俄羅斯擁有約4萬噸毒劑的化學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使人致病造成傷害的武器,美軍裝備有8種生物戰劑,儲存有10種生物戰劑。

歷史沿革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當時戰場出現了有利於德軍的風向,德軍打開了早已在前沿陣地屯集的裝滿氯氣的鋼瓶,一人多高的黃綠色煙雲被每秒2-3米的微風吹向英法聯軍陣地。面對撲面而來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軍一陣大亂,陣線迅速崩潰,跟在煙雲後面的德軍未遭任何抵抗,一舉突破英法聯軍防線。這次攻擊,英法守軍共中毒15000人,德軍亦有數千人中毒。毒氣攻擊的顯赫戰果引起了交戰各國的極大重視。從此,一些國家競相研製化學武器,並開始了化學武器與防化器材之間的角逐。
1939年,德國首先研製出新毒劑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劑。
1953年,英國研製出維埃克斯毒劑。沙林、梭曼、維埃克斯統稱神經性毒劑,這類毒劑毒性高、穩定性強,是目前為止各國化學武器的主要戰劑。在軍用毒劑發展的同時,使用毒劑的方法也得到極大的發展。不僅有毒劑炮彈、炸彈和用於飛機布毒的布撒器,還有用於近戰的毒煙罐和毒劑手榴彈。二戰中,蘇聯研製出可發射氫氰酸毒劑“卡秋莎”火箭炮,美國研製出M-34型沙林集束彈。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2000餘次,染毒地區遍及19個省區。在朝鮮戰爭中,美國軍隊對中朝軍民也曾多次使用過化學武器。在戰爭中使用有毒的化學物質,歷來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反對。
早在1899年,海牙國際和平會議就通過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氣體為惟一目的的投射物宣言》;1925年6月,有45個國家參加的日內瓦會議,再次通過了《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然而,化學武器的發展歷史證明,國際公約並沒有能夠限制這種武器的發展,更沒有能限制它在戰爭中的使用。化學武器成了一種禁而不止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特點


生物戰劑

1、神經性毒劑。這是一種作用於神經系統的劇毒有機磷酸酯類毒劑,分為G類和V類神經毒。G類神經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類毒劑。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類神經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類毒劑,主要代表物有維埃克斯(VX)。
2、糜爛性毒劑。這是能引起皮膚起泡糜爛的一類毒劑,讓人緩慢痛苦地腐爛死去,沒有特效藥,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氣、氮芥和路易斯氣。
3、窒息性毒劑。這是指損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氣的而造成窒息的一類毒劑。其代表物有光氣、氯氣、雙光氣等。光氣在常溫下為無色氣體,有爛乾草或爛蘋果味,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在高濃度光氣中,中毒者在幾分鐘內由於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4、全身中毒性毒劑。這是一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的毒劑,主要代表物有氫氰酸、氯化氫等。氫氰酸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氣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難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5、刺激性毒劑。這是一類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劑。按毒性作用分為催淚性和噴嚏性毒劑兩類。催淚性毒劑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噴嚏性毒劑主要有亞當氏氣。
6、失能性毒劑。這是一類暫時使人的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喪失戰鬥力的化學毒劑。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國研製的畢茲(二苯基羥乙酸-3-奎寧環酯)。該毒劑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戰爭使用狀態為煙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癥狀有:瞳孔散大、頭痛幻覺、思維減慢、反應獃痴等。

形態和病理

(1)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 (2)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 (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6)真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分類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由於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細菌作為戰劑,早期它的名字便被稱為細菌武器。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戰劑早已超出了細菌的範疇。國際公認的生物戰劑有潛在性生物戰劑和標準生物戰劑兩大類。作為生物戰劑至少有6類23種病原微生物及毒素。這些生物戰劑的使用方式也已發展成以氣溶膠形式大規模撒布。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積效應最大。據世界衛生組織測算,1架戰略轟炸機使用不同武器對無防護人群進行襲擊,其殺傷面積是:100萬噸當量核武器為300平方公里;15噸神經性化學毒劑為60平方公里;10噸生物戰劑可達10萬平方公里。1972年聯合國簽訂了禁止試製、生產和儲存並銷毀細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國際公約。但是少數發達國家從來就沒有放棄生物戰的準備,只不過是更加隱蔽罷了。由於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更容易製造和走私,因此,它對整個人類的威脅不僅沒有消除,反而在冷戰後更增大了。

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的特點是殺傷途徑多,毒劑可呈氣、煙、霧、液態使用,通過呼吸道吸入、皮膚滲透、誤食染毒食品等多種途徑使人員中毒;持續時間長,毒劑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續幾小時至幾天,有的甚至達數周;其缺點是受氣象、地形條件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