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三部曲
將軍三部曲
《將軍三部曲》,以寫生活的率真和人物的內心見長,故事單純,抒情濃重,在現代詩歌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人民戰爭年代血肉豐滿的高級將領的形象。從《將軍三部曲》的輕捷明快到《廈門風姿》的鋪陳排比、反覆詠嘆,都可以看到他多方面探索的成果。
信息一
作者:郭小川
發行地:北京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78.10
信息二
書籍作者:郭小川
圖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圖書品相:9成品相
庫 存 量:1 本
圖書售價:30.00元
圖書類別:紅色文獻
上書時間:2010-03-08
出版時間:1978-10
郭小川的“將軍三部曲”是:《月下》、《霧中》、《風前》三部長篇敘事詩。
在《月下》一章里
將軍在軍情十分緊急、惡戰即將開始的前夜,還豪興滿懷地邀秘書到河邊散步賞月。他“靜靜地看,靜靜地聽”:“生活該多麼豐富!”“世界多麼久遠!”在戰場上,他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將軍,在生活中,他又是一個感情豐富的詩人。
在《霧中》一章里
細緻入微地描寫了將軍對警衛連長慈父般的愛。平時,他對這個革命烈士的遺孤關懷備至,卻也要求嚴格。當警衛連長為了戰鬥的勝利獻出自己年青生命的時候,將軍又是那麼激動,那麼痛心。詩人對他們的關係中一些細節的描寫,體現了真正的無產階級人情美。
在《風前》一章里
將軍聽到幾個戰士思想不太對頭的夜話,當時他沒有批評,更沒斥責,而是在另外一個場合的風趣而親切的對話中,幫助他們提高了認識。這使我們看到了將軍的精神世界另一個側面,他除了嚴肅的戰鬥以外,也和戰士一樣,說說笑話,談談家庭,崇高而平凡。
郭小川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切,豪放自由;他的語言,多是來自群眾和生活,並經過錘鍊而音韻鏗鏘,表現力較強。他致力於對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的獨特理解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因而在不少成功的作品中,又體現了構思精巧、富有哲理、風骨遒勁等特色。此外,他還把諸如明朗與含蓄、敘事與抒情、質樸與富麗、舒展與凝練、粗獷與細膩等等,辯證地運用到自己多種形式的詩歌創作中來。《將軍三部曲》則是類似元明散曲的創新的“自由體”。
簡介
郭小川(1919.9.2—1976.10),男,原名郭恩大,出生於河北省豐寧縣鳳山鎮(原屬熱河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筆名:郭蘇、偉倜、健風、湘雲、登雲、丁雲、曉船、袖春等。父母均系教師。他幼年在家鄉讀書,隨父讀過兩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進攻熱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他取名克什格(蒙語:吉祥),考入官費的北平蒙藏學校。1934年春,用郭恩大名,考入北平東北中山中學。1935年夏,取名郭偉倜,考入該校高級師範班。1936年夏,取名郭健風,考入北平東北大學工學院補習班。1937年七七事變后離開北平到達太原,同年9月20日報名參加八路軍,被分配到一二○師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馬列學院、中央黨校三部等單位學習,進修馬列主義和文藝理論。1948年到1954年,先後任冀察熱遼《群眾日報》副總編輯,兼《大眾日報》負責人;《天津日報》編輯部主任。
作者郭小川
郭小川的評價一
被譽為“戰士與詩人”的郭小川,其詩情隨著50年代中葉建設社會主義高潮的出現,開始了火山般的爆發。在《投入火熱的鬥爭》、《向困難進軍》等作品中,詩人以鼓動家的姿態和急雨鼓點般的旋律,駕馭熾熱的、戰鬥性很強的辭彙,催動一代青年用加倍的勇氣和毅力以竟先烈們的前功。他深入生活,廣泛接觸群眾,熱情地歌頌人民。《祝酒歌》、《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以器宇軒昂與奇趣橫生相結合的筆墨,寫出了林區和荒原上開拓者們的美好心靈。《廈門風姿》色彩濃麗且跌宕多姿,傾注著對海防戰士的深情和對祖國的自豪。由《西出陽關》、《夜進塔里木》、《雪滿天山路》等構成的組詩《邊塞新歌》,將塞外風光的俊俏和邊疆人民的英豪,寫得情貌相映。即使在人民的事業遭到挫折的困難時期,詩人所作的《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等詩,仍以“請求我們的時代,把更重的擔子放在我們的雙肩”的誓言,表現了人民群眾戰勝困難的昂揚精神。除了反映現實的抒情短章,郭小川還寫有《將軍三部曲》、《白雪的讚歌》、《深深的山谷》、《一個和八個》等革命歷史題材的長詩。《將軍三部曲》,以寫生活的率真和人物的內心見長,故事單純,抒情濃重,在現代詩歌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人民戰爭年代血肉豐滿的高級將領的形象。在詩人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面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對他的陷害、打擊,他保持了戰士的氣節和詩人的誠實,寫了《團泊窪的秋天》、《秋歌》等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的作品。郭小川的創作在新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篇章。“作為社會主義的新詩歌,郭小川向它提供的足以表明其根本特徵的那些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這就是:詩,必須屬於人民,屬於社會主義事業。按照詩的規律來寫和按照人民利益來寫相一致。詩人的‘自我’跟階級、跟人民的‘大我’相結合。‘詩學’和‘政治學’的統一。詩人和戰士的統一。”(賀敬之:《戰士的心永遠跳動》、《〈郭小川詩選〉英文本序》)
郭小川的評價二
郭小川看重詩歌的社會功能,嚮往一種“戰鬥的文學”。他認為,“詩人首先是戰士,要縱觀整個時代,眼光應敏銳,喚起人們鬥爭。”(《談詩》)他又認為,詩畢竟是詩,“需要很多很多新穎而獨特的東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的海洋,但它應當是從海洋中提煉出來的不同凡響的、光燦燦的晶體”(《月下集·權當序言》)。為此,他重視作品的思想容量,也注意藝術上的不斷創新。從《致青年公民》的熱情奔放到《白雪的讚歌》的細膩含蘊,從《將軍三部曲》的輕捷明快到《廈門風姿》的鋪陳排比、反覆詠嘆,都可以看到他多方面探索的成果。郭小川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切,豪放自由;他的語言,多是來自群眾和生活,並經過錘鍊而音韻鏗鏘,表現力較強。他致力於對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的獨特理解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因而在不少成功的作品中,又體現了構思精巧、富有哲理、風骨遒勁等特色。此外,他還把諸如明朗與含蓄、敘事與抒情、質樸與富麗、舒展與凝練、粗獷與細膩等等,辯證地運用到自己多種形式的詩歌創作中來。郭小川的詩歌集有《平原老人》(1951)、《致青年公民》(1957)、《投入火熱的鬥爭》(1956)、《雪與山谷》(1958)、《鵬程萬里》(1959)、《將軍三部曲》(1961)、《月下集》(1959)、《兩都頌》(1961)、《甘蔗林──青紗帳》(1963)、《崑崙行》(1965)以及《郭小川詩選》(1977)、《郭小川詩選續集》(1980)。他又長於雜文和評論,著有《思想雜談選集》(與人合作,署名馬鐵丁,1956)及《針鋒集》(1958)。尚有《小將們在挑戰》、《旱天不旱地》等通訊和報告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