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詩鎮

北詩鎮

北詩鎮,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地處高平市東南部,東接陵川縣禮義鎮,南鄰石末鄉,西接米山鎮,北與陳區鎮建寧鄉搭界, 區域面積76.5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0453人。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高平縣第四區。
1956年,屬北詩鎮。
1959年,屬北詩工作區。
1961年,屬北詩公社。
1984年5月,北詩公社改北詩鄉,改轄17個村民委員會。
1993年5月,屬縣級高平市。
1995年5月,北師改北詩鎮。
2001年1月,撤併鄉鎮,擁萬鄉併入北詩鎮。

人口


2011年末,北詩鎮轄區總人口318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35人,城鎮化率4.5%,另有流動人口346人。總人口中,男性15862人,佔49.75%;女性16021人,佔50.24%。2011年,人口出生率8.02‰,人口死亡率7.84‰,人口自然增長率0.18‰。
2017年,北詩鎮常住人口29416人。
截至2018年末,北詩鎮戶籍人口30453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詩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416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2所,在校生1921人,專任教師1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28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北詩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4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0人,經營管理人才2人,技能人才12人,農村實用人才244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北詩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30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7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麵塑、八音會九蓮燈等。
2011年末,北詩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2011年末,北詩鎮有中央、省、市等電視台10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637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北詩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8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5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900人次,住院手術52台次,出院病人900人次。
2011年,北詩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900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北詩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36戶,人數1333人,支出182.4萬元,比上年增長51%,月人均114元,比上年增長4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8.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3人,支出19.5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7人次,共支出4680元;農村臨時救濟150人次,支出2.8萬元。
2011年,北詩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6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0畝,倒塌房屋107間,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救災支出16.3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6人,支出42萬元,撫恤事業費比上年增長50%。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北詩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1千米,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1000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
● 供電
2011年末,北詩鎮鎮區有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9.2%,供電可靠率98.9%。

交通


北詩鎮境內有陵侯高速公路過境。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87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

地理氣候


北詩鎮鎮域地勢北高南低,境內自北往南有翠屏山、百花山、四明山、鳳山,丘陵起伏,地質破碎。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季少雨多風,乾旱時有發生;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陰雨天氣多;冬季寒冷,雪雨稀少。無霜期平均在185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0℃左右,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17℃。常年降水量在626~674毫米,年均降水日數為90~98天,主要集中在7-9月。

經濟資源


北詩鎮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優質無煙煤、石灰石、鐵礦石、鋁釩土等礦產資源,是古老的“煤鐵之鄉”。山西煤銷集團為主體,整合鄉、村煤礦重組四明山煤業已落戶北詩,成為轉型發展新亮點。
農業主產小麥、穀子、玉米。手工業、鄉鎮企業具有雄厚的基礎,全鎮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生鐵、鐵礦石、鑄件、體育用品、衡器系列、生石灰、機制磚、水泥預製構件、耐火材料等,從業人員3500人。境內三分之二的丘陵山地建有蘋果園1.2萬畝,是高平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四明山牌”優質蘋果連續兩屆獲省果品展銷會銀獎,被國家確定為無公害綠色產品。以明東河優質蠶桑和以規模養殖場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園區蓬勃發展,以東嶺、化壁生態農業園、四明山文化旅遊園為轉型崛起的示範區,初步形成蘋果、蠶桑、蔬菜、生豬為主的現代農業。

歷史文化


北詩鎮
北詩鎮
北詩鎮歷史上曾以劇團多、八音會多,現在大中專生多、教師多、醫生多,是聞名全市的“文化之鄉”。“兵的詩人”畢革飛是典型代表。
1996年5月撤鄉設鎮,2000年擁萬鄉併入,成立新的北詩鎮。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代建築二仙宮,還有龍頂山戰鬥、四明山保衛戰等抗日戰爭遺址和馬抱泉、瘟神廟等勝境。
每年清明節和十月十八日在北詩鎮區舉行民間物資交易大會,屆時,參加趕集的人流絡繹不絕。

經濟發展


北詩鎮
北詩鎮
在轉型跨越的重要發展期,北詩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以高陵高速郝庄互通,連接禮奪、米雙、董建三條骨幹公路,覆蓋37個進村公路,境內公路總里程87公里,全鎮以油松封頂、通道綠化、園林村為重點,生態建設、森林覆蓋率達26%,成為全市生態型鄉鎮,為建設綠色宜居鎮奠定基礎。
新型集鎮以北詩中學,北詩、擁萬中心小學,北詩中心幼兒園及鎮綜合文化站為標誌,新開工建設府前廣場改造和清風路開通,延伸為四明山煤業發展拓寬空間。公共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鎮實現中小學校舍安全、村級衛生所、村通班車、安全自來水,村文化活動中心、村級陣地建設以及戶通水泥路、有線電視“八個全覆蓋”,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詩鎮地處高平市東南部,東接陵川縣禮義鎮,南鄰石末鄉,西接米山鎮,北與陳區鎮、建寧鄉搭界, 區域面積76.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北詩鎮地形為丘陵,主要山脈有龍頂山、四明山等,境內最高峰位於北善村紅河掌,海拔1210米;最低點位於平頭村平頭河,海拔879米。

自然資源

北詩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有優質無煙煤、石灰石、鐵礦石等。

自然災害

北詩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雹災、風災等。洪澇年均發生0.2次,主要發生在6~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6月30日,全鎮2個小時內降水量達194毫米,造成房屋、財產、農作物等損失達上千萬元。

經濟


綜述

2011年,北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599元。
2018年,北詩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北詩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9000畝,人均1.5畝;林地面積28371.1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56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7162噸,人均538.3千克,其中玉米15384噸,小麥20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79畝,產量162噸;蔬菜種植面積3200畝,產量4801噸。主要品種有白菜、紅白蘿蔔等,其中葉菜類261噸,白菜1138噸,紅白蘿蔔1968噸。
北詩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5405頭,年末存欄28416頭;羊飼養量3590隻,年末存欄2285隻;家禽飼養量50722羽,年末存欄38122羽。2011年,生產肉類4433噸,其中豬肉4430噸,羊肉20噸,禽肉16噸;禽蛋260噸;畜牧業總產值26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3%。
截至2011年末,北詩鎮有森林面積20000畝,林地面積20000畝,其中防護林8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萬株,林木覆蓋率23%。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2400畝,產量1.09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其中蘋果10563噸,梨324噸,葡萄7.5噸。2011年,大中型農業機械5台(輛)。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轄北土戔、北詩午、南詩午、賀庄、山秦、董庄、秦家莊、北詩、南詩、西詩、吳庄、龍泉、中沙壁、上沙壁、興洞15個生產大隊。
1982年,北土戔生產大隊更名北增生產大隊,吳庄生產大隊更名東吳庄生產大隊,增設西山、野溝2個生產大隊。
1984年5月,改轄17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1月,增設擁萬、平頭、平頭寨、郝庄、寨上、丹水、龍尾、姬家莊、掘增頭、興隆、莊上、爐引、西韓、南坪、中坪、南村、東嶺、長畛、化壁、東韓20個村民委員會,轄37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北詩鎮轄北詩、北增、北詩午、南詩午、賀庄、野溝、山秦、西山、董庄、秦家莊、龍泉、東吳庄、中沙壁、上沙壁、南詩、西詩、興洞,平頭、平寨、姬家莊、興隆、掘增、龍尾、郝庄、丹水、寨上、擁萬、莊上、爐引、西韓、東韓、南坪、南村、中坪、東嶺、化壁、長畛37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北詩鎮下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詩村。
北詩村西詩村平頭村西韓村
北墡村東吳庄村姬家莊村東韓村
北詩午村龍泉村掘墡頭村南村村
南詩午村中沙壁村龍尾村東嶺村
野溝村上沙壁村郝庄村化壁村
董庄村興洞村丹水村/
秦家莊村擁萬村爐引村/

旅遊


北詩自然環境優美,山河絢麗,萬壑爭流,靈秀其間,氣候宜人。整個地形北高南低三面環山。文物古迹有翠屏山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仙宮,有高廟山的二仙廟、長畛村北的瘟神洞等。丹水村北、擁萬村西、西韓村西三村南北呈一字型各長有一棵古柏,株距2500米,樹形各異,相輔相成,組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堪稱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