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安鎮

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轄鎮

禮安鎮是中國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武勝縣西北部,南、西、北三面濱嘉陵江,東與岳池縣嘉陵鄉交界。總人口7676人(2020)。鎮人民政府駐禮安寨口,距縣城沿口鎮18公里。

歷史沿革


1952年3月,設禮安鄉,由岳池縣劃歸武勝縣。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92年,併入烈面鎮。
1994年,析置禮安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禮安鎮轄躍進門1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個居民小組、9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躍進門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1622114001121躍進門社區
511622114201220葵樹村
511622114203220火花村
511622114206220觀音壩村
511622114207220半邊街村
511622114208220馬鞍山村
511622114209220越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禮安鎮地處武勝縣西北部,東與岳池縣嘉陵鄉接壤,南、西與烈面鎮隔江相望,北與金光鄉相連。區域面積24.47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禮安鎮屬亞熱帶氣候,其特點是自北而來的西伯利亞和蒙古寒流減弱,形成冬暖的氣候。

水文

嘉陵江從北至南環繞境內9個村。

自然災害

禮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低溫、連陰雨等氣象災害和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洪澇災害主要為嘉陵江洪水所致,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7月5日,8個村遭洪水襲擊,0.5萬畝農作物受損,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

自然資源


禮安鎮主要有水能、沙石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禮安鎮轄區總人口168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40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4340人。總人口中,男性8667人,佔51.4%;女性8197人,佔48.6%。其中苗族42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7.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09‰,人口死亡率7.54‰,人口自然增長率2.55‰。
2017年,禮安鎮常住人口10098人。
截至2018年末,禮安鎮戶籍人口16243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7676人。

民族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苗、土家、布依等9個少數民族,共556人。

政治


黨報征訂
四川省武勝縣禮安鎮認真落實各級黨報黨刊宣傳發行會議精神,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依靠全體鎮村幹部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廣泛宣傳黨報黨刊的重要作用,用好核定的訂閱經費,調動各方訂閱黨報黨刊的積極性,黨報黨刊征訂發行工作行動快,效果好,到2007年10月11日。該鎮已全面完成了訂閱《廣安日報》120份、《四川農村報》67份、《四川日報》21份,《人民日報》2份和《求是》雜誌1份,順利完成了2007年度黨報黨刊征訂任務。

經濟


綜述

2011年,禮安鎮財政總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3.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9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6439元。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比上年增長18.5%。
2018年,禮安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第一產業

禮安鎮有農業耕地面積9140畝,林地面積6500畝。2011年,生產糧食7685噸,水果產量25噸。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2.35億元。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230萬噸,漁業總產值1.2億元。
農業發展
禮安鎮黨委、政府全力實施“大豆”、“稻藕”工程,力爭2009年產大豆150噸、蓮藕100噸,力保農民增收。2008年,4600畝大豆長勢良好,500畝蓮藕也都長出了寬大的葉片。
2008年,禮安鎮面向市場調結構,把抓好“大豆”和“稻藕”工程作為振興全鎮經濟、致富群眾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們主動送資金、送技術,調動廣大農戶種豆栽藕的積極性。由鎮政府出資統一購種供給農民,並與之簽訂供收協議,通過召開各種培訓會、聘請技術員為農戶講課、到田間地頭指導、送技術明白紙等形式,為農戶的種植提供技術服務。同時,針對不同的土壤、土質情況,合理規化種植面積和品種。在此基礎上,鄉上還與各種植戶簽訂了豆(藕)收購協議,使農戶在市場價格變化時,其利益不受損害。由於措施得力,禮安鎮農戶種植豆、藕的積極性很高。,僅此兩項,禮安鎮便可人平增收40至60元。

第二產業

2011年,禮安鎮工業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

第三產業

2011年,禮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343萬元,比上年增長21.7%。
金融
2011年末,禮安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3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98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34.2%。

文化


風俗民情

走人戶
走人戶,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同時也流行於禮安鎮。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肉、點心、酒等禮物(而近幾年送禮的習俗已經改為送紅包了。),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春倌說春
春倌說春為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同時也流行於禮安鎮。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這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后,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交通


綜述

2011年,禮安鎮境內有縣級公路1條,境內長8千米,通往烈面鎮。客運站1個,有運營車輛3輛,年客運量10.43萬人次。通航河道嘉陵江境內長22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禮安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17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4所,在校生809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49人,專任教師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民辦幼兒園2所,小學1所。

科技

2011年末,禮安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人,經營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30人,農村實用人才110人。

文體事業

1991年1月,禮安鎮開通有線電視,1999年實現光纖電視村村通。2011年末,恢復有線廣播,廣播喇叭68隻,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3120戶。
2011年末,禮安鎮有鄉鎮文化站1個;農村書屋9個,藏書2萬冊;年放映電影108場次,觀眾6000人次。
2011年末,禮安鎮有學校體育場地3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禮安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6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

社會保障

2011年,禮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4戶,人數417人;城市醫療救助4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支出3.8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5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8戶,人數739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人;農村醫療救助73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94人次;農村臨時救濟3700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240人,緊急轉移安置150人,農作物受災650畝,倒塌房屋15間,直接經濟損失28.6萬元,救災支出35.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1人,支出61.6萬元。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萬元,使441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禮安鎮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0%;行動電話用戶2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60%;寬頻接入用戶115戶。
● 能源
2011年,禮安鎮境內有國家中型電站四川華能東西關水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34台,高壓輸電線路境內長19千米。
● 給排水
2011年,禮安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120噸/日,年工業用水0.5萬噸、生活用水3.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電力工程
東西關水電站
東西關水電站
四川華能東西關水電站位於武勝縣禮安鎮境內,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四川武勝光明實業總公司、四川省電力開發公司、綿陽電業局、蓬溪供電局、四川省港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岳池銀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綿陽電業局大英供電局合資興建,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股經營。
公司主要經營水力發電,兼顧航運。東西關水電站修建在武勝縣禮安鎮嘉陵江中遊河段上,利用河灣取直,攔河築壩抬高水位,開明渠引水發電。電站裝機4台,單機容量4.5萬千瓦時,總裝機容量18萬KW,設計年發電量9.55億KA.hc。電站按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設計。
電站主體工程於1992年1月立項,1992年9月動工,1992年12月大江截流。第一台機組於1995年9月提前3個月併網發電,到1996年12月,4台機組全部投產併網發電。

旅遊


名勝古迹

武勝縣禮安鎮村民王和平,掀開“獅子山”崖壁上的荊棘和泥土,精美的“獅卧太極”石刻躍然而出,武勝縣文管所所長劉中連考證后認為,從雕刻手法和藝術水平以及風化程度看,“獅卧太極”石刻為民間所雕,是晚清或民國時期作品。目擊“獅卧太極”栩栩如生
“獅卧太極”石刻位於“獅子山”的一處崖壁上,崖壁下面就是一條小路。“獅卧太極”石刻中的獅子栩栩如生,且不失威嚴。石刻左上角的“獅卧太極”四字蒼勁有力,字跡清晰。“獅卧太極”四字中,“太極”二字上滿是青苔,而其餘二字和“獅子”上面,尚有新鮮泥土痕迹。
整個石刻長6米、寬5米,面積有30個平方米,獅子的獅身長為4.6米,前肢有1米長,後肢有70厘米。
以前崖壁上只能看見“太極”二字,其餘部分都被泥土掩埋,“這些泥土都是山上滑下來的,日積月累,泥土越來越多。”當地村民王和平等人見泥土快擋住崖壁下面的小路了,就一起來清理這些泥土。掀開泥土,王和平等人大吃一驚:上面竟是一幅精美的石刻。很多村民扶老攜幼過來看熱鬧。72歲的村民龍興玉聽說這消息后,也趕來看稀奇。“我在小時聽老人說這崖壁上刻有獅子,但從來沒看見過。”龍興玉說。從雕刻手法和藝術水平以及風化程度看,“獅卧太極”石刻應為民間所為,雕刻年代在晚清或民國時期。‘獅卧太極’石刻意義深遠,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據說,“獅卧太極”還有一個傳奇而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