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膺

服膺

(道理、格言等)牢牢記在心裡;衷心信服。銘記在心;衷心信奉。

禮記·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四書集注》:“服,猶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間,言能守也。”

漢·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釋義


(道理、格言等)牢牢記在心裡;衷心信服。銘記在心;衷心信奉。

引證


1.《禮記·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2.朱熹《四書集注》:“服,猶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間,言能守也。”
3.漢·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4.宋·周煇 《清波雜誌》卷八:“願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訓迪後進,拳拳如此,為後進者,得不服膺而書紳。”
5.《兩般秋雨盦隨筆·袁趙蔣》引清朝程原湘詩:“平生服膺止有兩,江 左 袁公江 右 蔣。”
6.郁達夫《沉淪》四:“他從小服膺的‘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的聖訓,也不能顧全了。”
7.《晉書·宣帝紀》:“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博學洽聞,服膺儒教。”
8.《清華大學校歌》:“服膺守善心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