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分子團水的結果 展開

小分子團水

小分子團水

水中的水分子以分子鏈團的形式存在,水分子間以氫鍵締結在一起,小分子團水區別於大分子團水,由5-6個水分子締結而成的。

水的分子團的大小檢測手段為核磁共振。檢測值為100赫茲以內為小分子團水,100赫茲以上為大分子團水。小分子團水直徑小於0.5納米可以直接通過細胞的親水通道,直接可以靠細胞吸收。大分子團水要經過腸壁膜吸收。

概念


通常的水是由10個以上的水分子組成一個水分子團,叫大分子團水。小分子團水,由5-6個水分子締結而成。

磁化不得分水


磁化並不能得到小分子水
水經過靜止磁場或者變化磁場的處理,其理化性質的確會發生改變,而且能在數小時內保持這種性質。然而相關的研究表明,磁化處理水的結果是水中的氫鍵含量有少量的上升,會造成水的團簇變大。

分子水治病


宣傳者往往用一些看似很專業的辭彙來吹噓小分子水對疾病的神奇療效,不過,對此果殼網謠言粉碎工深表懷疑(你想,熱水就是小分子水嘛!加熱可以破壞水的部分氫鍵,使水分子團簇變小),接下來就由謠言粉碎工幫您分析幾條常見的“效果”。
1、“飲用后改善人體生物化學作用,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成為血管清道夫”。
血漿高密度脂蛋白的確是一種與患心血管病的風險相關的蛋白,被譽為“血管清道夫”,目前醫學界正在致力於從它入手解決心血管疾病的問題。目前提高其濃度的方法主要是抑制降解酶,僅通過飲水不太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2、“飲用後人體內酶的活性増強,血脂易分解,從而降血脂效果好”。
血脂的代謝是個涉及許多酶的複雜過程,降血脂的過程需要部分酶處於激活狀態,部分酶被抑制。籠統地說“使人體內酶的活性增強”,謠言粉碎工不得不評價一句,這實在是很“民科”,提出這個說法的人似乎根本完全不懂血脂代謝的生理過程嘛。
3、“本品處理水中畗含小分子團和水的離子,水很‘分散’,滲透力與溶解力強,易進入細胞內滋養細胞,在血中容易使聚集成團的紅細胞分散開,並使新生旳紅細胞剛度小,變形性大,從而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
水的離子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它們的濃度與pH和溫度有關,而且相當的低(除非變成強酸強鹼,那樣更不能飲用了)。細胞內的水含量最重要的是平衡,通過細胞內外的滲透壓控制水分的吸收,維持細胞內的離子在合適的濃度,鈉離子存在於細胞外液,鉀離子存在於細胞內液,共同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所以水中要含一定量的鉀、鈉,這也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純凈水不能長期飲用”原因之一。細胞內的水並不是越多越好,更多的水進入細胞也不存在“滋養”一說。;至於血液粘稠度,其原因是多方面(如膽固醇過高,生成血栓等),紅細胞在受到損傷(如酗酒)后其粘結力才會增強而導致血液粘稠,但在通常情況下都不是主要原因,所以分散紅細胞對降低血液粘稠度一般沒多大作用。
結論:謠言破解。無論是那些裝置能否產生小分子水,還是所謂的小分子水能否治療心血管疾病,都沒有可靠的科學依據,現有的科學知識也不支持這些所謂的功效。這類的產品往往喜歡披上科學的外衣,用看似專業的辭彙來忽悠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真分析起來,這些所謂的科學說辭都是站不住腳的。

結論


水的分子團結構相當複雜,還有待深入研究。由於還沒有官方的水分子團的指標,也沒有水分子團測試標準。一些不法商家濫用小分子團水概念,攪亂了市場。

人民日報闢謠


小分子團水,大多依附鹼性水制水機存在,商家宣稱這樣形態的水更易被吸收。專家表示,有些水比如礦泉水的分子團確實較小,但十九世紀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它與健康有直接關係,更不用說治病了。
為了證明“弱鹼性水、小分子團水有益健康”,有商家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優質健康飲水標準指出,優質健康水應pH值呈弱鹼性;小分子團,滲透力強,溶解性好。
通用的《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第三版共有五大項檢測指標。其中唯一提到pH值的是第五大項第二章“無機部分”第10條,其標準與我國現行標準一樣,為6.5—8.5,原文表述為:低pH值的水具有一定腐蝕性,而高pH值的水會有滑膩感和異味。《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並沒提到“弱鹼性水有利於身體健康”及“小分子團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