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孚

邵德孚

邵德孚(1897~1967),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城裡街人。

投身革命


后遷居龍家圈鄉后馬荒。是沂水縣第一個黨支部的成員。邵德孚從10歲開始,先後在沂水第一公學、第二公學讀書。1913年高小畢業后,到織布廠當徒工。1915年考入縣師範講習所學習,1916年又考入臨沂經文教會中學,半工半讀一年,1917年當小學教員。1926年,在沂水縣立模範小學任教時,經王敬齋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中共沂水支部成立,邵德孚為支部成員。從此,中國共產黨組織在沂水縣的城關、南鄉、西南鄉、西北鄉迅速發展,為1928年12月中共沂水縣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獄中鬥爭


1929年5月12日,中共沂水縣委遭敵破壞,他同朱壽年等縣委負責人被捕。當日經交涉邵雖獲釋,但因沂水黨組織與上級失掉聯繫他憂心如焚,就利用各種關係尋找黨組織。1930年初,他任沂水縣同盟會烈士紀念學校——瑞麟小學校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待機與中共山東省委聯繫。同年暑假,邵德孚去濟南途中,在益都客棧結識了河南省失掉組織聯繫的共產黨員謝梅村,在交談中,了解到謝的身世,便邀請謝來沂水任教。通過謝在河南的關係,於1932年4月與中共山東省委取得了聯繫。同年5月,中共沂水特別支部建立,8月改為中共沂水縣委,謝任書記,邵德孚任宣傳部長。從此,沂水黨組織進入大發展時期。同年冬,全縣黨員已達300餘名,組建了3個區委。
1933年,沂水縣委遷往西北鄉農村,邵德孚留城內,以國民黨員的身份,同社會各界廣泛接觸,開展黨的工作,負責上下聯繫。同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叛變,沂水黨組織再次遭敵破壞,邵等6人被捕,先後拘押於沂水縣看守所40餘天,後轉到濟南韓復榘軍法處。在法庭上,面對叛徒出庭作證,他鎮定自若,與敵人進行了頑強而巧妙的鬥爭,始終沒有暴露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后被國民黨法院判刑5年,先交第一監獄執行。在獄中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他積極參加絕食鬥爭。
1935年夏天,被解到青州監獄。獄方將同去的3名政治犯單獨關押,並上了大鐐。為此,邵德孚首先發起絕食鬥爭,很快發展到全獄。4天後,監方被迫給這3人去了鐐。此後又進行了三次絕食鬥爭。他作為代表同監方進行談判,迫使監方答應了全部條件,取得了絕食鬥爭的勝利。
1937年2月,邵德孚被轉回沂水監獄。在獄中,他為爭取改善伙食和爭取讀書機會同監方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團結教育了一些難友和進步的看守人員,並把其中條件成熟的發展為共產黨員。他積極支持李貫一建立抗日武裝,為出獄后開展武裝鬥爭做了準備工作。

投身抗日


1937年12月,邵經保釋出獄,旋去泰安與山東省委聯繫。省委派他與李仲林一起回沂水,到莒縣、臨沂一帶,恢復黨的組織,發動抗日救亡運動,組建抗日武裝。
1938年2月底,按照省委指示,沂、莒兩縣游擊隊員共約500人,正式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抗大畢業生魯濱任大隊長,邵德孚任黨代表,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中隊和1個特務中隊。這支部隊後來發展成為八路軍山東遊擊第二支隊。
同年夏,邵奉命任八路軍駐沂水辦事處主任。同年8月,中共沂水縣委第三次重建,邵任統戰部長,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士紳名流投入抗戰洪流。
1940年春,他參加籌建沂水縣參議會和沂水縣抗日民主政府,被選為縣參議長,與縣委、縣政府一起,領導全縣民主建設,發展地方武裝,粉碎了日本侵略軍的多次“掃蕩”。1941年春,邵調離沂水,先後任魯中二地委民運部長、各救會長、組織部長和魯中區參議長。
解放戰爭中,任魯中區駐渤海辦事處主任兼政委,負責組織魯中轉移到那裡的一萬餘名幹部、家屬的學習和生活。1948年8月13日,任沂山專署專員兼地委副書記。1949年8月,任魯中南行署人事處長,後任行署第二副主任。
1950年後調省工作。歷任山東省省立醫院院長、中國教育工委山東籌委會主席、衛生廳副廳長、山東省委監委副書記、山東省醫學院院長、省政協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7年5月病故於濟南。1971年3月,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