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勝利社區的結果 展開
勝利社區
山東省膠州市阜安街道勝利社區
勝利社區原是勝利村,隸屬膠州市阜安街道辦事處,北接中雲街道辦事處方井居民委員會,南靠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里河村,東鄰阜安街道辦事處南坦村,西連中雲街道辦事處河頭源村。東西橫距0.8公里,南北縱距1.4公里,總面積1.22平方公里。
總人口:4621 轄區:四個小區 面積約:1.13平方公里四畀:北鄰淮河東路線 東鄰東環路 南鄰界南河 西鄰苗集路 與薛集社區 和平社區 駱寨社區 城南社區交界轄區內主要行政事業單位有:海事局 供電局 第五小學 航運公司 搬運公司倒閉和破產企業眾多:柳編廠 鞋廠 煤建公司 木材公司 棉麻公司 針織廠 糧食局東隊住地居民多以流動人口居多 失地居民 下崗職工偏多社區幹部八人、支部成員5人、村委會成員3人、經濟發展滯后 倒閉企業 失地農民 下崗職工諸多內外環境因素制約經濟發展緩慢 社區居民主要從事是:小商、小販、百貨攤點、出勤雜工和低保為主要收入來源社區特色經濟、能見效益的有:億鑫麻紡織廠、為民油脂廠、城東農副產品經營部。勝利村的存在形式就是6個自然村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6村合而為一,始稱勝利村,相沿至今。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村莊經濟的發展,原連接各個自然村的土地,逐步被城市建設徵用和勝利村工商企業利用,使農村戶口單一的村落,湧入了大量城市居民和外鄉遷來人口。1995年,根據膠州市對城市居民實行屬地化管理的規定,組建勝利居民委員會,實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2006年現有村民508戶,1425人。村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有黨員101名。
有史可考乃從明朝開始。明洪武二年(1369年),膠州城區西南部1.5公里處,有3個以燒窯業戶為主居住的鄰近村落,人們據其所處位置,分別將其以西窯頭、北窯頭、南窯頭命名。城區西南1公里處有明朝將軍連洗之所建家園1處,人們將其稱為連家園,雖該園明朝被毀,但因百姓在原址上建房居住,其名一直沿用。城區南部1.5公里有明朝曾任浙江紹興知府楊可久所建家廟1處,人們將其稱為楊家廟,廟宇雖於解放前被毀,但因該處漸成群眾居住之所,故一直沿用其名。清朝末期,膠州城內趙氏大戶在城南2公里三里河以北建宗族墓地,在墓地北側栽植17餘畝橡子樹林,樹林北側初由守墓人居住,后逐漸形成村落,遂以橡子樹林命名。日偽時期,橡子樹林雖遭日軍伐用,但村名一直未變。
勝利社區的經濟基本是以農業為主。70年代初,工副業始有發展。1979年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視發展工業企業,先後建起水泥預製件廠、安裝隊、礦山機械廠、電纜廠、建築公司等20餘家企業。1990年開始,村莊充分發揮地處城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到2002年先後引進青島台一制帽有限公司、青島喜結皮衣製造有限公司等3家外商獨資企業,帶動了村莊經濟的大發展,成為膠州市外向型經濟先進村。2006年,全村完成經濟總收入5.1億元,實現利稅3300萬元,其中上繳稅金1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70元,集體公共積累3.1億元,農村經濟實力名列膠州市首位。
村內過去住宅均為平房,後來村民住房逐步改善。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在楊家廟前、圍城河以北,規劃建設了二層樓小區,建設二層樓126套。90年代初期開始,對沿街村民住房,從連家園小區開始,到北窯頭、南窯頭小區等進行開發改造,先後建起高層村(居)民樓24棟,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
1983年,勝利村實施《膠縣縣城總體規劃》,對村內街巷進行徹底改造,修築水泥路面,使街巷路面平坦,雨、污水排泄流暢。至2005年,勝利村平房區域街巷均進行了水泥硬化。經市政府投資拓寬后,村內自北向南的廣州南路,成為膠州市縱貫南北的一條道路。村南部橫貫東西的揚州路成為膠州市南外環路,2001年,隨著膠州城區的南移,揚州路逐漸成為膠州市橫貫東西的一條中心道路。
根據商貿中心總體規劃,勝利社區將對原勝利農貿市場地段投資1.1億元,建設5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城;農貿市場西側的原參運鞋廠,將改造成地下一層為停車場,一二層為批發市場,上面是高層住宅的商貿居住中心。此外,勝利村還將沿廣州路有步驟地啟動商業、住宅、餐飲、娛樂產業,發展信息、會計、諮詢、法律、房產等中介服務行業。據初步估算,三年時間這一區域的商貿投資將超過10億元。整個商貿中心建成運營后,年可增加稅收300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6000多萬元。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加強村民文化大院建設。1999年春,社區兩委對村民文化大院重新進行了規劃建設,建起了200平方米、可藏書10萬冊的圖書閱覽室;建起了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的健身室;購置了價值6萬多元的多功能健身器、按摩椅、乒乓球台等器材;建起面積1000餘平方米的村民禮堂,室內有霓虹燈和音響,既可召開村民大會,又可開展文娛活動;建起桌椅配套,能容納70人學習的科普夜校、家長學校。通過對村莊資料進行整理,製作展板7塊,各種圖片200幅,建起了“榮譽室”。同時對辦公樓大院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成為群眾晚間活動的燈光舞場。1981年5月,建起了勝利幼兒園。21年來,先後投資250多萬元,改善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和設施,並對全村幼兒實行免費入托。勝利幼兒園先後被評為青島市“一類幼兒園”、“示範幼兒園”。1986年對老人實行退休養老制度,凡男60歲、女55歲的老人,每年按2000元至3000元不等領取養老金。深入有效地開展了群眾性的創“三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村群眾以爭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為榮。連續10多年被評為膠州市“十強村莊”、青島市“百強村莊”。先後獲得青島市“五個好先進黨組織”、“文明村莊標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村民委員會”、“文明村鎮”、“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