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路線
階級路線
階級路線是一個政治術語,指的是階級所選擇的路線。
階級就是由一定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社會集團。階級是社會上的各種集團,它們間是由生產資料的佔有與否、在生產中的地位(指支配或被支配)、產品的分配、社會上的地位等所決定的。
階級是一個歷史的範疇,階級的存在是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的。
在人類最早的時期--原始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沒有剩餘產品,人們只有共同勞動,平均分配,才能免於飢餓和死亡。
這時沒有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沒有人剝削人的可能,從而也就沒有任何階級的存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剩餘產品,提供了剝削的可能性,也就有了產生階級的可能性。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促使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
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發展,各個氏族和家庭之間財產不平等的現象便發展起來。氏族內部分化出了氏族顯貴,如族長、酋長、軍事首領、祭司和其他擔任公共職務的人員,他們利用自己職位的方便,侵佔一部分公共財產,並利用氏族、部落之間的衝突和戰爭的機會發財致富,甚至形成了以戰爭為專業的集團。財產不平等的現象日益發展,在氏族中逐漸出現了一批剝削者,這就是最初的奴隸主。
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對象--奴隸,開始時是由戰爭中獲得的俘虜來充當的。戰爭和暴力對階級的產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它加速和加深了財產不平等的現象。但是戰爭和暴力不是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的原因。掠奪不能創造財富,它只能把財產從一個所有者的手上轉到另一個所有者的手上。把俘虜變為奴隸只有在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成為可能。
在社會生產力極低,沒有任何剩餘勞動可供剝削的時候,俘虜通常都要被殺掉,只有在生產可能提供剩餘產品的時候,才被用作被剝削的對象。使用奴隸的制度進一步發展以後,奴隸的來源就不再以戰爭的俘虜為限了。
本部落里窮困的人常常被迫成為奴隸,而富有者則成為奴隸主。這樣,人類社會便由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原始社會進入了第一個階級對抗的社會--奴隸制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