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閬山

五閬山

五閬徠山在湖頭鎮西部,海拔1256.7米。橫亘5公里,面積9平方公里,跨湖頭、湖上、尚卿三個鄉鎮。南起黃嶺,北至清溪南岸,西北至東南走向。

簡介


新編《安溪縣誌》記載:“陳光緒,號五閬,河南光州固始人,其父陳啟端官至特進奉朝清。五代後唐清泰二年(935),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割地勾結契丹,陳啟瑞貽書石敬塘書記官桑維翰,極陳不可狀。維翰不從,遂帶其子時任幕府參軍的陳光緒入閩,居小溪場大亭(今安溪縣湖頭鎮橫山、后溪一帶)。光緒為人樂善好施,仗義疏材,里人得其恩惠,名其山為陳五郎山(山名今猶沾用)。光緒卒於後周顯德五年(958)。為湖頭后溪、祥華、珍山等地陳氏開基始祖”。
五閬山頂峰
五閬山頂峰
清乾隆《安溪縣誌》稱:“上有兩尖,其中尖高處,清明可眺海,並可望郡城東西二塔。俯瞰諸峰,皆在其下。有石平廣,裂痕如砌成者。有巨人石,舊號仙鋪庭。庭後山阿有龍潭,中產四足魚,能知風雨,旱時祈雨輒應。障水口者,有五山;其山麓,泉自石罅湧出,鑿池瀦之。昔日名僧來此嘗之,味香而甘,曰:‘此為蟹眼泉。’相國李光地有《閬山賦》。”有石灰石、煤、鐵、石墨諸礦。五代時,五郎陳光緒隱居於此,故古稱陳五郎山,后雅稱五閬山。古人皆云:“有五閬山的高,沒五閬山的美;有五閬山的美,沒五閬山上的三窟水。”即:燈火盞窟。龍泉潭(潭裡有四腳魚)。“蟹眼泉”。登至五閬山頂峰前的明堂上,更讓人心曠神怡,可謂:眾山朝拜、萬水歸堂、山環水抱、龍盤虎踞,有香爐山、五牲山、信眾山……不計其數、危峰兀立、巍峨峻拔、雄偉壯觀、一望無垠、登至峰頂讓人有心曠神怡、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不愧是朝靚聖地,必致天下誠信、福德之人士來觀光、朝靚、古詩有雲“五閬峰影與雲連,欲乘天梯直上天,幻跡三山誰慣見,登臨飄渺盼神仙,偶然謝塵世,來訪洞中仙”。

歷史傳說


五閬山有個美麗的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海嘯捲起狂濤,撲向陸地,百姓或為魚鱉。這時有兄弟五人,經觀世音菩薩指點,挺身而出,攜手並肩,化作一道屏障,高達千丈,危聳入雲,擋住滔天巨浪,救下了萬千百姓。英雄已羽化登仙而去,歷史遺跡猶在,這座山由此聲名遠播,就叫五郎山。登至山頂,腳下就是五郎羽化登仙之處,放眼四望,遠近層巒疊嶂,峰谷迴旋,猶如蒼海狂濤。遙想五郎仙蹤已不可追覓,何人能來此再挽狂瀾?
五閬八卦石
五閬八卦石
細雨連綿群山翠,
五閬天池
五閬天池
遙觀青峰起雲煙。
花草叢生滿山徑,
徠遊人不知何處行。
煙霧繚繞群山間,
五閬峰
五閬峰
天池
天池
朦朧之美難盡言。
千觀百賞未看足。
自然美景天下絕,
久賞不歸已陶醉,
仙鋪庭
仙鋪庭
忘卻此地是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