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ST)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所屬的二級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前身是1976年設立的同濟醫學院預防醫學系,1999年更名為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2000年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併,公共衛生學院成為華中科技大學下設的二級院系。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6個教學系,設有4個後期分化專業,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教師8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67人。
公共衛生學院教育歷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西·寶隆(ErilchPaulun)博士創辦上海德文醫學堂的初期,即已開設有衛生學課程,由德國江哥斯博士講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1913年6月,始設衛生學館,並在寶隆醫院地基南邊正式建成德式三層樓房一棟,作為衛生學館和病理學館等用房。
1932年10月,同濟大學醫學院增設公共衛生講座,由李宣果教授負責講授,衛生學館改為公共衛生學館。
1933年3月,同濟大學醫學院與上海市衛生局合辦吳淞區衛生事務所及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1947年10月,同濟大學正式聘林競成為同濟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公共衛生學館主任。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同濟醫院內遷武漢,9月份同濟大學醫學院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院和漢口協和醫院部分保健人員併入學館,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館”。
1951年,公共衛生學館開始承擔中央衛生部下達的教學任務。
1953年,正式招收首屆衛生系本科學生。中南衛生專修學校改為衛生幹部學校,公衛專修科學生轉入中南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館。
1955年5月13日,衛生部同意學校建立衛生系、醫療系和基礎醫學部。同年6月1日學校正式宣布建立衛生系。
歷史沿革
1957年,首屆四年制衛生專業本科生畢業(之後改為五年制),留系任教達26人,又從外地調入一些教師,充實了衛生系的師資隊伍。
1962年,為了加強衛生專業臨床教學,學院從兩個附屬醫院抽調內、外、婦、兒、眼、耳鼻喉、皮膚科教學人員14人,組成衛生系臨床教學小組。
1968年,衛生系臨床教學小組撤銷,各科人員回醫院工作,其他人員分別調往有關單位,衛生系學生臨床教學工作由附屬第一、二醫院分擔。
1986年,衛生系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1987年,學校黨委批准,社會醫學研究所試辦健康教育後期分化專業,首屆學生10人。
1991年,增設健康教育教研室,衛生統計學教研室改為衛生統計與社會醫學教研室。
1987年,將環境醫學專業列為國家統招專業開始在全國招生。
1988年5月,學校批准將1982年成立的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併入公共衛生學院統一領導。
1989年,國家教委批准環境衛生(環境醫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
1993年,學校批准成立環境醫學系。
2000年5月,原同濟醫科大學與原華中理工大學、原城市建設學院等四校合併組建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2001年,學校院系機構進行學科重組、調整,公共衛生學院設6個系,1個研究所,1個教學實驗中心,衛生事業管理學系和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劃出,實驗醫學中心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室整體併入環境醫學研究所。
2003年11月,經教育部驗收檢查,公共衛生學院申報建設“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通過。
2005年8月,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兒少衛生與與婦幼保健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社會醫學系等單位整體搬入原實驗中心大樓辦公。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6個教學系,設有4個後期分化專業。
教學系: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衛生毒理學系、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系
後期分化專業:預防醫學專業和婦幼衛生、衛生檢驗檢疫、衛生統計、環境醫學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師8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67人、講座及客座教授20餘人。在教師中,有“973”首席科學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1人。
“973”首席科學家:鄔堂春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鄔堂春
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繆小平
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常江
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徐順清、劉烈剛、王愛國、陳衛紅、呂斌、王友潔、姚平、繆小平、張曉敏、何美安、梅素容、郭歡、魯青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示範中心建設單位,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湖北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有1個教學實驗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預防醫學
國家級示範中心建設單位: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湖北省品牌專業:預防醫學
精品課程 | |
課程級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勞動衛生學) |
省級精品課程 | 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婦幼保健學(原校級《婦幼衛生信息管理學》) |
教學成果獲獎 | |
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
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二級學科)
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衛生檢驗與檢疫、食品安全與管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衛生檢驗與檢疫、食品藥品安全與管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應用心理學
● 學科評估
2013年1月,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排名第一。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基地和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國家評價資質中心3個:農藥毒理價研究中心(四階段評價)、保健食品功能學檢測中心、環境影響評價中心(乙級證書),校內外跨學科研究中心2個:同濟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傷害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 | |||
序號 | 實驗室類別 | 實驗室名稱 | 批准部門 |
---|---|---|---|
1 |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環境衛生學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2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3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國際環境保護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武漢) | 環保部 |
4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食品營養與安全 | 湖北省 |
5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農藥毒理研究中心 | 農業部 |
6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心 | 環保部 |
7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 | 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中心 | 衛生部 |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五年(2006~2010年)新批准各類縱向課題604項(如:“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橫向課題624項,到位科研經費近億元。每年SCI收錄論文為80-100篇(其中國際頂級期刊8-10篇/年,如:NatGenet/IF36.4、JClinOncol/IF18.9、Circulation/IF14.4、AmJEpidemiol/IF5.8、EnvironHealthPerspect/IF6.1等)。近5年獲省部級成果獎1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發表出版物及專著57部。
科研獲獎 | |
獎勵名稱 | 獲獎項目名稱 |
---|---|
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水中典型污染物健康風險識別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生產性粉塵的致病規律與預防對策 |
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熱休克蛋白和DNA損傷修復基因在環境應激和疾病中的作用 |
2009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熱休克蛋白在環境應激和環境相關疾病中的作用與意義 |
2007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矽塵接觸工人健康危害的隊列研究 |
2007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環境污染導致人體健康損害的生物標誌物檢測及預警研究 |
2007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水污染對人群健康危害的預警研究 |
2009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痕量環境致癌物暴露監測與控制 |
2011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其毒作用機制研究 |
2007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食管癌早期預警生物標誌物研究 |
2008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腫瘤預警生物標誌物及其檢測技術研究 |
2008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痕量環境激素暴露及其健康損害的檢測與評價研究 |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與德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瑞典、日本、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研究所建立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有20多位學者被聘為學院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派出各類出國留學人員100餘人次。
1.院徽外圍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漢字字樣和“TONGJISCHOOLOFPUBLICHEALTH,HUST”的英文字樣,代表著該圖案的主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2.院徽中央上部由三個人的形象,組成了“P”和“H”字樣,這是公共衛生英文單詞“PublicHealth”的縮寫。其中圍繞著兩位握手者的人代表公共衛生工作者,另外兩個人代表著大眾群體。公共衛生工作者如和睦的風一般佑護著整個人類的健康,預防疾病的侵入。三個人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院徽中央下部為“同濟”二字拼音縮寫“TJ”的變形,其形似船身,又像飛鳥和雙手,船的形象寓意著“同舟共濟,開拓創新”的院訓;而上部的三人組成船帆的形狀,代表著公共衛生是健康事業的引領者,正百舸爭流,揚帆破浪,為全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鳥的形象源自和平鴿,展開翅膀,自由飛翔,為人類帶來幸福安康;雙手則象徵著公衛人身負重任,應以人為本和擁有真誠、熱情、奉獻精神,來托起公共衛生事業的未來及呵護全人類的健康。
3.院徽整體是一個形象的“公衛”的“衛”字,寓意公共衛生。院徽中蘊含綠色橄欖枝的形象,象徵著天地間旺盛的生命力,充滿無限的生機,代表著一種自然、和諧、健康、活力。院徽顏色由代表生命和健康的“綠色”、代表科技和平安的“藍色”組成,和橄欖枝一起,代表著公共衛生通過衛生服務、教學和科研,促進構建人類和平與健康的和諧社會,讓人類的健康生命生生不息。
追求卓越,促進健康
追求:儘力尋找、探索。意為“努力求索”。也可理解為“用積極的行動來爭取達到某種目標”。【出處】:《楚辭·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文君寤而追求。”
卓越:意為“高超出眾”。【出處】:宋蘇軾《答李廌書》:“惠示古賦近詩,詞氣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杭州太守李曉園先生,政聲卓越,而於文翰之事,謙讓不遑。”
“追求卓越”一詞是一個富有現代氣息的辭彙。卓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創新超越的“進取”心態,也是一種刻苦勤奮的精神和精英意識。追求卓越意在將自身的優勢、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一種狀態。
促進:推進;加快。推動使向前發展。健康:健康是指一個人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
“促進健康”是公共衛生教育者和從業人員的重要責任之一,即通過自己的工作使公眾的精神和身體保持在最優狀態,教育公眾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追求卓越,促進健康”意在激勵全體師生以“促進健康”為已任,勤奮學習、追求真知,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勇於創新,不斷超越自我,成就非凡事業。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陳秋生 |
院長 | 鄔堂春 |
副院長 | 劉烈剛、繆小平 |
黨委副書記 | 馮霞 |
向惠雲 | 董美階 | 明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