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桂魯

清華大學物理系核物理教研室主任

龍桂魯,男,1962年4月生,廣西玉林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山東大學,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核物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兼任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客座研究員、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原子核理論中心客座研究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山東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82年)
清華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學碩士學位(1985年)
清華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

工作經歷

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清華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清華大學物理系講師(1987-1995),副教授(1995-1998),教授(1998-現在)
1989—1993年在英國Sussex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是國際著名核物理學家JPElliott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1997-2000)
清華大學物理系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所所長(2001-現在)
量子信息與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0-現在)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博士后(Research Fellow)(1989.3-1993.3)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2002.6-8)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系中國物理學會會員、北京市科技情報學會會員、英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成果有:研究原子核結構的代數模型的數學結構和微觀基礎,給出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3的群鏈和微觀基礎;研究了大量中重核結構的性質,得到了一批有價值的結果。指出118Cd等核中的聲子混合,給出98Sr核結構的Su3解釋,在代數模型中首次指出原子核的集體回彎效應。玻色子模型預言的躍遷率在高角動量時一直比實驗小很多,長達近20年沒有解決,這就是所謂的玻色子模型波函數集體性減低困難。通過研究發現這一困難的原因在於躍遷算符的選取不合適,通過選取正確的躍遷算符,這一困難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同合作者一起首次將辛弱數引入母分係數的遞推公式,使得計算速度提高一百倍。1997年同合作者一起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在教學方面主講多門本科和研究生的基礎課和專業課。1993年以來連續4次獲得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1996年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1998年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8年同合作者一起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獲得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獎提名獎。
研究領域
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原子核結構
⒈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量子通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量子演演算法
·核磁共振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
·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研究
⒉原子核結構
·原子核結構模型:原子核殼模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投影殼模型
·極端條件下的核結構
·與天體過程有關的核結構
·相對論自恰角動量投影殼模型
主要論文
原子核物理
⒈The analytical wave functions of the SU⑶limit in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G. L. Long,H. Z. Sun,
J. Math. Phys.,30 (1989) 1937-41.
⒉A new recursion relation of CFP for a system of identical bosons,
H. Z. Sun,M. Zhang,Q. Z. Han and G. L. Long,
J. Phys. A22 ;(1989) 4769-75.

教學成就

大學本科“大學物理(英文)”(1997,1998,1999春)
研究生”原子核結構與反應”(1993春-1996春)
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學”(1994秋-2003秋)
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學Ⅱ”(2002春,2003春)
東亞文化(1998春,1999春)

獲得榮譽


·李代數李超代數表示及其在原子核結構中的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1997 (孫洪洲 韓其智 劉玉鑫 王家軍 龍桂魯)
·原子核高自旋態實驗與理論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1998 (朱勝江,龍桂魯,鄧景康)
·清華大學橫山亮次優秀論文獎 1999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提名獎 1998
·胡濟民教育科學獎 2004年(北京大學胡濟民教育基金會,中國核物理學會)
人才基金資助
1996年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1999年獲得跟蹤資助
1998年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1998年獲得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現任學術兼職
·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物理學會副秘書長,北京高教物理研究會副理事長
·超晶格與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原子核評論”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
·1999年7月被選為英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
2011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員(APS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