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追星的結果 展開

追星

社會現象

追星一詞來源於紅極一時的小虎隊。

1989年小虎隊開始巡迴演出,當他們從台北巡演到高雄時,瘋狂的粉絲們成群結隊的騎著自行車一路追蹤,大呼其名,這種跟在明星後面追明星的現象被當時的報紙稱為“追星”也正是從那時起人們開始用追星一詞來形容粉絲對明星的崇拜行為。

追星釋義


(fans或中文譯為“粉絲”)也可用idolater來表示。
拼音: zhuī xīng
狂熱地、喜歡明星;追求明星;有時會以親昵方式稱呼明星

特點表現


追星一般是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男女,他們首先通過電視等傳媒渠道認識偶像,繼而或多或少地產生出一種迷戀情緒,欣賞那位偶像的一切作品及其本人,甚至與其有關的一切事物。大多數追星族僅僅是喜歡收集偶像的作品,討論偶像的逸事,參加有偶像出席的活動等。比較痴迷的追星族會對偶像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在幻想中與偶像溝通,為偶像花費精力與金錢。而有大學應用社科系教授表示,可能會出現對偶像認知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把偶像身上的一切都看得盡善盡美,即使有什麼缺點,也會被淡化了,也俗稱“粉絲濾鏡”。

追星的利弊


追星有利有弊,追星可以讓一個人擁有崇拜的對象,並朝他們成功的方向發展,努力追求屬於自己的成功未來。但是也有可能因此耽誤學習,浪費錢財。主要取決於崇拜的程度。

追星之利

追星一詞來源
追星一詞來源
1.追星有利於樹立遠大目標;
2.追星有利於向自己偶像學習,有動力;
3.追星有利於培養自身興趣。

追星之弊

1.追星導致盲目崇拜;
2.追星導致把全部心思花在了偶像身上,學習成績一直呈下降趨勢。

總結

過分或盲目地“追星”,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但是如果你能適當地調節時間,“追星”也算得上是個不錯的愛好。因為在“追星”的過程中,你會對那些明星產生敬慕,從而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例如他們敬業愛業的精神以及刻苦奮鬥的優秀品質。總之一句話,“追星”有利也有弊,關鍵是要看你怎樣適當地分配和安排時間。追星應該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正確追星,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追星注意事項


追星族
追星族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該不是徒有其表,更應該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氣度;該不僅僅吸引你的目光,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
2.不瘋狂追星。不要花太多的時間追星上。因為,學習是最主要的。想想看: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明星會喜歡你嗎?
3.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4、在追星的同時,.也要關心身邊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因為他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
5.擺正自己與明星的關係,明星有他的工作,需要有人支持,但支持並不是你的工作,你還有你的生活。
6、總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只能成為你自己。

專項整治


2020年7月13日,國家網信辦決定即日起開展“清朗”未成年人網路環境專項整治。
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嚴厲打擊誘導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視頻平台的熱搜榜、排行榜、推薦位等重點區域應援打榜、刷量控評、大額消費等行為。大力整治明星話題、熱門帖文的互動評論環節煽動挑撥青少年粉絲群體對立、互撕謾罵、人肉搜索等行為。嚴格清查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等違法違規賬號。深入清理宣揚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不良價值觀的信息。
2020年11月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發布,提出堅決防止追星炒星、過度娛樂化、高價片酬、唯收聽收視率等不良傾向。
快手自2021年6月15日起對飯圈亂象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清理有害信息和內容,抵制飯圈不良風氣,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行為,切實營造清朗網路空間,共處置違規視頻290條,違規帳號110個。

社會現象


控評、互踩、造話題、網路恐嚇等“飯圈”互撕的事件頻現。無底線追星不但入侵校園,甚至擾亂正常教學秩序,還長期霸屏社交媒體,侵佔公共資源,不僅吞噬了青少年群體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對粉絲的行為,更需要“疏”。對於這些已然形成的龐大粉絲群體,需要加強引導,長期以來,演藝人員與粉絲群體持續推進的公益行為,讓我們看到飯圈存在的“正能量”。當“掙流量”變成“正流量”時,也可以引導青少年“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說的那樣,理性地欣賞藝人及文藝作品,可以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評價


中新微評
大約兩天時間,吳亦凡被刑拘的消息引發了諸多連鎖反應。就在這期間,他的某些粉絲似乎已經失去理智,建立“救援群”,甚至揚言要“劫獄”,種種言談,震撼正常人的三觀。
追星無可厚非,但應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礎之上,需要適度,其目的,是學習明星的優良品質,讓自己得以進步和成長。如果一個明星觸犯法律、私德有虧,這樣的明星粉來何用?
粉絲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思考和判斷能力,不要被所謂的明星光環和“喜歡”裹挾,蒙蔽雙眼、是非不辨。所有的追星行為,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曾有人總結,“飯圈”存在瘋狂氪金、無腦應援、網路罵戰等等亂象,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危害極大。如今是時候多管齊下,做一番徹底的矯正和清理。從粉絲個人來講,拒絕畸形的飯圈文化、理智追星,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