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過程

傑羅姆·西摩·布魯納所著書籍

教育過程是指學校教育過程。即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下,運用各種教育措施實現教育目標的進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教育影響,引導或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向教育者預期的目標轉化的過程。學校教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代表社會需要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需要及發展特點、水平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推動教育過程向前發展的基本動力。

簡介


一、基本概念
我國的長期通行看法是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三)教學過程知、情、意的統一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三、教學過程的結構
(一)引起學習動機
(二)引導學生領會知識
(三)鞏固知識
(四)引導和組織學生運用知識
(五)檢查知識

書籍


《教育過程》
作者:傑羅姆·西摩·布魯納(Jerome Seymorr Bruner,1915年-)
Jerome Seymorr Bruner布魯納(1915-2016年6月5日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語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述,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作出一貢獻。196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出版時間:1960年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為“引論”。論述了對教育質量和期望目標的關切,它所表現的一個地方,就是中小學的課程設計,主要是為中小學編寫出幼小的教材,也就是既重視內容範圍,又重視結構體系的教材。而且也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
第二部分為“結構的重要性”。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第三部分為“學習的準備”。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
第四部分為“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第五部分為“學習的動機”。在設計課程時,人們正確地區別所希望達到的長期目標和為達到長期目標的某些短期步驟。
第六部分為“教學輔助工具”。哲學教學輔助工具屬於多種類型,一類是替代經驗的裝置,書也起這樣的作用,另一類的功能是幫助學生掌握現象的分本結構。
作品簡評:《教育過程》一書,被譽為“現代最主要的、影響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布魯納作為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倡導者,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國界:他在書中的“發現法教學理論”、發掘學生智慧潛力、調動學生思維的教學主張,正日益為各國教育界所認識,併產生積極影響。中國的教育制度中也開始試行布魯納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