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所有制
社會主義所有制
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全社會勞動者或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和生產成果的經濟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直接結合,生產資料不再是剝削手段,而是發展社會生產和不斷滿足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條件; 勞動者成為生產和社會的主人,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方面的經濟關係是平等的互助互利的關係,他們運用公有的生產資料,分工協作地進行生產,共同管理企業。由於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經濟單位之間仍然存在商品交換,但勞動力已不是商品,土地、礦藏、原始森林等自然資源和鐵路、公路等生產條件也不是商品; 勞動產品歸勞動者共同所有並按照有利於勞動人民的原則分配,使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都得到兼顧;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原則,不勞動者不得食,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目錄
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社會公有的制度,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我國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規律的要求,是人類社會合規律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與生產社會性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社會主義公有製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與資本主義私有制根本不相容,前者不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產生的政治前提。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在沒收官僚資本、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勞動者個體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在不同的國家,由於生產力狀況和具體歷史條件的差異,社會主義公有制會具有不同的形式。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除採取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形式以外,還採取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聯合及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互相參股等公有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