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硯台,發展到了宋代,最具時代特徵的形制當為抄手硯了,它是從唐代的箕形硯演變而來的。在稱謂上也有將它稱為插手硯、手抄硯或者是大史硯的。
長方形抄手硯為宋代的主流,抄手硯的硯底挖空,兩邊為牆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抄手硯為宋代所特有,它不同於任何朝代的任何硯台,同時就硯材說,唐以來,
硯材出現了很多品種,但其中
端硯、歙硯、
洮河硯、
澄泥硯最為突出,號稱“
四大名硯”,而端硯則位列其首,名揚天下。另外在有的端硯中,還會出現一些稀有的天然紋理,例如“黃龍紋”等等,這樣的天然紋理會使端硯更加名貴。
枳溝——即泗水縣枳溝鎮今山東泗水縣西北),是宋代著名的
陶硯產地。當地產黏土,人們用黏土來制硯,所制陶硯又稱枳硯、抄手硯。此硯在製作時要精細加工,費時費工,所以又叫:工夫細硯。
從考古資料發現,硯台最早是從
研磨器逐漸演變發展而來。這種研磨器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
戰國晚期就已經有了研磨的硯台。
漢代開始出現陶硯。陶的製作方法是把泥土經過澄濾、制坯、然後燒制而成。它的質地細膩、耐磨,具有易發墨、不損筆、墨汁不易乾涸等優點。其他
古磚古瓦質地比較粗糙,雖然有易發墨的優點,但傷損筆毫太甚,不如這種細泥陶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