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爐鎮

重慶市永川區轄鎮

紅爐鎮,隸屬於重慶市永川區,地處永川區西部,東與青峰鎮相連,東南與來蘇鎮接壤,南與寶峰鎮、瀘縣毗盧鎮相鄰,西與永榮鎮相接,北與榮昌縣、大足區雙石鎮接壤,東北與勝利路街道相接,距永川區人民政府駐地22千米,區域總面積64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紅爐鎮境域為紅爐鄉;1992年8月,由紅爐鄉與新店鄉合併為紅爐鎮。截至2018年末,紅爐鎮戶籍人口為27028人。截至2020年6月,紅爐鎮下轄4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紅欣社區。

2018年,紅爐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紅爐鎮境域為紅爐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爐鄉改為紅爐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紅爐聯保併入新店鄉。
1953年6月,新店鄉析置紅爐鄉。
1956年4月,羅漢鄉併入紅爐鄉。
1958年9月,紅爐鄉與新店鄉合併成紅新公社。
195年7月,紅新公社分置紅爐公社和新店公社。
1977年4月,紅爐公社析設紅星公社。
1983年,撤紅爐公社,復為紅爐鄉。
1992年8月,紅爐鄉與新店鄉合併為紅爐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4年2月,永榮鎮紅石、洪家壩、巷子口、沙壩、萬勝5村和羅漢場社區劃入紅爐鎮。
2011年末,紅爐鎮下轄紅欣、新店、周家院、四合廠4個社區,紅慶、紅石、萬勝、會龍橋、龍井口5個行政村;下設8居民小組、12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紅爐鎮下轄4個社區、5個行政村:紅欣社區、周家院社區、四合廠社區、新店社區、紅石村、紅慶村、萬勝村、龍井口村、會龍橋村,鎮人民政府駐紅欣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爐鎮地處永川區西部。

地形地貌

紅爐鎮地處英山背斜低山淺丘地段;主要山脈是英山山脈,全長20.9千米,海拔490—759米。

氣候

紅爐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5℃,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2.9℃;7月平均氣溫32.5℃,極端最高氣溫42℃;無霜期年平均31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0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34.1毫米。

水文

紅爐鎮境內河道屬江流域,主要河道有小安溪河,在境內流長約7千米,主要有10條小干支流匯入,平均流量5.4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紅爐鎮主要自然災害是旱災;乾旱災害年均發生0.4次,主要發生在6—9月。

自然資源


紅爐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煤炭、鐵礦、重金石、汞礦、石油、天然氣等,其中煤炭儲量800萬噸,石灰石資源儲量35億噸,鐵礦石儲量50萬噸,含量40%的鐵礦石500餘萬噸,重金石儲量300餘萬噸,白泡石儲量700餘萬噸,已經開發的有石灰石、煤炭,位於陰山背斜,礦區面積35平方千米。2011年,紅爐鎮有耕地面積2.8萬畝,人均0.9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紅爐鎮總人口2981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95人,城鎮化率39.9%;另有流動人口1595人。總人口中,男性15368人,佔51.5%;女性1444人,佔48.5%;14歲以下3487人,佔11.7%;15—64歲17529人,佔58.8%;65歲以上8796人,佔29.5%;以漢族為主,達29727人,佔99.7%。2011年,紅爐鎮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長率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0.1人。
2017年末,紅爐鎮常住人口為25940人。
截至2018年末,紅爐鎮戶籍人口為27028人。

經濟


2011年,紅爐鎮財政總收入12003萬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9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7%;人均財政收入402元。2011年,紅爐鎮農民人均純收9526元。

農業

2011年,紅爐鎮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農業增加值0.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1%。紅爐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紅爐鎮生產糧食12992噸,人均414千克,其中水稻6300噸,小麥525噸。紅爐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等。2011年,紅爐鎮桑園面積0.38萬,畝,產繭2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5萬畝,產量480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00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等,其中白菜1500噸,蘿蔔1000噸。紅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紅爐鎮生豬飼養量3.7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牛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0.08萬頭;家禽飼養量77萬羽,上市家禽35萬羽。2011年,紅爐鎮生產肉類3775噸,其中豬肉3620噸,牛肉35噸,羊肉120噸;鮮奶11噸;畜牧業總產值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工業

紅爐鎮是重慶市建材能源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了以煤炭、礦石等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原煤、石灰石、矸磚等產業集群。2011年,紅爐鎮工業總產值為22.6億元,比2010年增長21.6%,工業增加值8.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3.5%。2011年,紅爐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0.28萬人,其中有大中型工業企業2家,職工0.19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

商貿

2011年末,紅爐鎮有商業網點453個,職工2700多人。2011年,紅爐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6億元,比2010年增長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5億元,比2010年增長0.4%。

金融

2011年末,紅爐鎮各類存款餘額為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人均儲蓄6053元;各項貸款餘額2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爐鎮有幼兒園2個,在園幼兒363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3所,在校生1189人,專任教師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28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2%,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紅爐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27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0人,經營管理人才283人,技能人才428人,農村實用人才106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紅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50個;文化專業戶5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2011年末,紅爐鎮有廣播喇叭116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1277小時。2011年末,紅爐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32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51.3%;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紅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1所、門診部2個、村衛生室10個;病床35張,固定資產總值260萬元;專業技術人員3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07人、執業(助理)醫師3.7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紅爐鎮完成診療47704人次,住院1894人次,出院病人1894人次。紅爐鎮重點醫院有紅爐鎮衛生院。2011年,紅爐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010人,參合率99.49%;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是7.43‰、0‰、0‰。

社會保障

2011年,紅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72戶,人數415人,支出167.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月人均280元,比2010年增長7.4%;城市醫療救助29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5人次,共支出1.66萬元,比2010年增長5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45人次,支出3.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7戶,人數556人,支出97.51萬元,比2010年增長14.5%,月人均122元,比2010年增長24.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6人,支出16.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人,支出1.93萬元,比2010年增長14.7%;農村醫療救助5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20人次,共支出2.53萬元,比2010年增長50%;農村臨時救濟295人次,支出5.9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撫恤事業費支出83.82萬元,比2010年增長47.3%。2011年,紅爐鎮新增就業人員285人,有7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51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5萬人,已享受待遇人數0.4萬人。

基礎設施

2008年,紅爐鎮完成紅石公路建設項目、7000平方米的紅石村居民點建設工程、4000方米的紅爐人民廣場建設;白改黑硬化街道1萬平方米;完成汽車站等商住樓一期工程,從觀音堂引水到場鎮的人飲解困工程等15項基礎設施建設。
紅爐鎮
紅爐鎮

交通


紅爐鎮有鐵路永川煤礦線過境,境內長10千米;永榮公路和大峰公路橫貫全境。2011年末,紅爐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34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紅爐鎮因該地居民多從事手工打鐵,取爐火通紅之意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