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興鎮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轄鄉

終興鎮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鎮,因西南1公里處是漢高祖劉邦之皇后呂雉的出生地,故又稱呂后故里。東與江蘇省豐縣接壤,西鄰單縣李田樓鄉,南鄰朱集鎮蔡堂鎮,北鄰時樓鎮張集鎮。省道單豐公路橫貫中部,縣鄉級公路有長江路、黃河路、青年路、長征路、紅旗路、東風路等8條骨幹公路可通往周邊鄉鎮和縣市,村級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終興鎮位於單縣東部,地處菏澤市東大門,200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心鎮,是單縣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因西南1公里處是漢高祖劉邦之皇后呂雉的出生地,故又稱呂后故里。

全鎮轄39個行政村,8.1萬人,12.7萬畝耕地,鎮域總面積130平方公里,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該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通訊、電力基礎雄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呂后故里有呂后廟、呂后祠、呂后社稷井和呂公墳遺址,呂后故里開發項目實施后新建了呂后廟,塑造了呂后像,修復了呂后殘碑。為今後發展鄉村旅遊業打下了基礎。2018年,戶籍人口82422人。

1958年9月,成立紅旗公社。1959年1月,更名終興公社。1983年12月,撤社設立終興鎮。2020年6月,終興鎮下轄39個行政村。

2018年,終興鎮有工業企業10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2家。

歷史沿革


終興鎮不僅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而且歷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單縣東部重鎮,是單縣東部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終興鎮始稱劉庄集,西臨走馬漢河集,北鄰平樂侯國都城平樂城,漢高祖劉邦稱帝后陪呂后回家省親,在此發感慨寫下“千秋大業,百戰終興”,故劉庄集從此改名為終興,沿用至今,自西漢時就成為單縣東部重鎮。1945年屬單虞縣蔡溜區,1953年屬單縣八區,1956年設終興區,1958年秋改為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為終興人民公社,1984年2月建終興鎮,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中心鎮,2001年2月與馬樓鄉、王小庄鄉合併,仍稱終興鎮。

鎮名由來

終興鎮(圖3)
終興鎮(圖3)
單縣城東30里有個集鎮,名叫終興,說起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一段漢高祖劉邦走親戚的故事。
劉邦稱帝之後,非常思念家鄉,於是帶著呂后,榮歸故里。後來到呂后的故鄉潘庄小駐,拜訪親戚。當地鄉紳聞訊,驚喜若狂,準備行宮,還專從附近劉新店村請來開飯鋪的劉廚師做飯。劉邦和呂后覺得飯菜特別香,吃得津津有味。酒宴過後,劉邦心情歡暢,想到自己做了皇帝,不覺躊躇滿志,乘興揮筆寫下“千秋大業,百戰終興”八個大字,隨手賞賜給劉廚師。劉廚師回到家中,將劉幫題字高懸於堂上,把劉家飯鋪改為“終興飯店”。後來劉新店村也就改成了終興,即今日“終興鎮”之由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終興鎮地處單縣東部,是單縣三大中心鎮之一,菏澤東大門。東距江蘇豐縣30公里,西至單縣22.5公里,北到濟寧金鄉25公里,南到安徽碭山40公里,省道單豐路橫貫東西,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區域面積121.22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終興鎮轄終興、楊菜園、朱庄、平城庵、程六、光明集、羅庄、劉寨、許庄、郭曹庄、蓋六、馬樓、高樓、郭堂、井庄、王雙樓、薛孔樓、楊營、北常集、時寨、朱大庄、孔店、孫樓、朱廟、吳集、柴庄、謝辛庄、溫庄、小閣子、蔡溜、小孟庄、楚庄、楊庄、柴樓、五里庄、白樓、袁庄、王小庄、李庄39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終興鎮下轄3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終興村。
下轄區劃
終興村楊庄村程溜村楊菜園村孔店村
王雙樓村光明集村白樓村北常集村朱大庄村
朱庄村平城庵村楊營村馬樓村許庄村村
劉寨村蓋溜村高樓村郭堂村郭曹庄村
時寨村井庄村薛孔樓村蔡庄村孫樓村
溫庄村吳集村朱廟村謝辛庄村小閣子村
小孟庄村王小庄村楚庄村蔡溜村柴樓村
李庄村五里庄村羅庄村袁庄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終興鎮轄區總人口8.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8萬人,城鎮化率18%。
2017年,終興鎮常住人口63782人。
2018年,終興鎮戶籍人口82422人。

政治


在認真執行縣委、縣政府制定的《治理環境三十條》和《招商引資二十條》的同時,鎮黨委、政府特別制定《終興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終興鎮(圖4)
終興鎮(圖4)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為了實現強鎮富民目標,多措並舉,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業生產上注重依靠科技、推廣良種提高單產,在穩定糧食和棉花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業,特別是實施“萬畝桃園、萬畝桑園和萬畝山藥”工程以來,高效農業的優勢凸顯,全鎮桃園面積達到2.1萬畝,年產鮮桃113億斤,桑園8000畝,山藥1.6萬畝,桃和山藥畝均效益3000元以上,山藥畝均效益高達2萬元。桃農協會已經為終興鮮桃註冊了呂后牌商標,申報了無公害標誌。特色農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畜禽養殖也是該鎮農民增收的重頭戲,全鎮畜禽養殖存欄量佔全縣的十分之一,僅家禽養殖存欄量就達32萬隻。工業生產上在大力發展傳統的麵粉加工和木材加工企業的同時,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引進外來投資者,幾年來共引進大小項目32個,形成固定資產3億元,其中錦恆泰紡織制衣有限公司、東興紡織有限公司、香港慧美紡織有限公司、派力顆粒飼料加工廠等都是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為工業強鎮注入了強大後勁和動力。第三產業有長年外出務工人員1.1萬餘人,鎮內以終興、馬樓、王小庄、朱廟、北常集5大市場集鎮為依託,形成了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的網路體系,鎮駐地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鎮容鎮貌日新月異,各類農貿專業市場規範齊全,商業店鋪和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商賈雲集,物品薈萃,市場繁榮,2004年全鎮個體工商戶達3300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流動人口5000多人。
該鎮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努力實現農民知識化、農業生產標準化、工業促進產業化、村鎮建設城鎮化,為實現強鎮富民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農業發展

萬畝桃園
鎮黨委、政府及時確定逐步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農業的發展戰略,提出“建設萬畝桃園,一年四季見桃”的口號,現有桃園面積13000畝,以桃為主的林果業已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公路兩側形成了鳥語花香的綠色長廊。該鎮正在為“完善萬畝桃園,營造萬畝桑園,發展萬畝拱棚蔬菜”而努力,為發展高效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萬畝山藥
萬畝山藥
萬畝山藥
山藥基地:終興鎮山藥基地2萬餘畝。鄉鎮幹部從外地引進了先進設備,使山藥質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用農民的話就是“山藥比以前粗了、長了”。山藥供應也提高了一個新的台階。從過去的“上門型”到的“出門型”。隨著盛夏的到來,許多運輸車像趕集一樣,從全國各地到這裡購買山藥,每天都有車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
萬畝桑園
萬畝桑園
萬畝桑園
終興鎮一直是單縣乃至山東省的重點蠶桑生產基地,種桑養蠶是該鎮一項重要的傳統產業,也是全鎮廣大農民農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全鎮種植桑園面積一萬餘畝,每年飼養蠶種3.5萬張,蠶繭總產量最高年份達1500噸,嫁接小桑苗作為我鎮的傳統經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達5000畝以上,由於市場需求旺盛,2005年該鎮小桑苗面積達到1萬畝。該鎮嫁接的小桑苗被省有關部門列為“無病苗桑苗基地”和“良種桑苗基地”“品種有”農桑8號、農桑12號、農桑14號、尖頭荷葉白、海寧桑、盛東1號“等。終興鎮小桑苗品質優越,市場信譽好,是山東省優質品種桑苗繁育基地。
另外終興鎮還能提供菜羊、豬、桃、山藥等農副產品。

發展電子商務產業

為加快推進全鎮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提高轄區全民科學素質,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10月30日,由菏澤市單縣終興鎮組織、科協、商務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電子商務培訓班在鎮會議室隆重舉行。單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占華同志應邀出席活動並作重要講話。鎮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及鎮種植、養殖、經營大戶、科技帶頭人代表共計150人參加活動。
王占華指出,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逐漸成為各級各部門新的經濟增長點。終興鎮資源豐富,山藥等特色產品種類齊全,品質優良,但由於宣傳渠道單一等原因,知名度並不高。如何把優良的山藥等特色產品銷售得更遠,讓企業和農民增收,一直以來都是縣委、縣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
王占華強調,2015年來,通過大量實踐證明,發展電子商務恰好能解決名優特產品知名度不高這一難題。大力發展以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為切入點的電子商務,是進一步深化改革、轉型跨越的迫切要求,是推進扶貧攻堅、加快小康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創新創就業形態、建設幸福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因此,這次培訓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縣商務局電子商務專家就《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農村電商的發展狀況及發展建議》等內容向與會人員上了精彩的一課。

經濟


綜述

終興一直是單縣東郊的金融中心和量大的商品集散地,市場貿易營業額居全縣鄉鎮之首。這裡每年舉辦的“十月物資交流大會”,四面商賈雲集,八方物品薈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前來經商、投資辦廠者劇增,從業人員增加2000餘人。財政收入、人均收入、二三產業比重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高於周邊鄉鎮。
2011年,終興鎮財政總收入3064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91萬元,比上年增長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60萬元,增值稅506萬元企,業所得稅20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74元,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
2018年,終興鎮有工業企業10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2家。

農業

2011年,終興鎮有耕地面積13.1萬畝,人均1.6畝,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山藥、桃、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7.7萬噸,人均935千克,其中小麥4.4萬噸,玉米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山藥和桃,棉花種植面積1.9萬畝,產量0.2萬噸;山藥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23.1萬噸;桃園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2.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年存欄量2.4萬頭,青山羊年存欄量12.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1.8萬羽。

工業

2011年,終興鎮工業總產值12.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占生產總值的41%。企業19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0.32萬人。以製造、加工為主。

商業

2011年末,終興鎮有商業網點263個,職工228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I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3億元。

交通


2011年,終興鎮有省道單豐公路過境,縣鄉級公路主要有終張路、終蔡路、長江路、黃河路、青年路、長征路、紅旗路、東風路。

社會


終興鎮中心衛生院(圖1)
終興鎮中心衛生院(圖1)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事業和文明建設的發展,全鎮現有單縣第四高級中學,初級中學2處,小學40處,幼兒園16處,重點小學和中學都配備了電腦、電視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2004年通過政府引資、民間融資,新建了龍騰學苑,是該鎮唯一的一所採取封閉式、高質量教學的民辦學校。縣第二人民醫院坐落在終興鎮,該院新建了門診樓、病房樓和職工家屬樓,引進了國內先進的醫療設備,為群眾健康提供了保障,醫療水平和效益受到社會一致認可,被評為“菏澤市先進衛生院”。鎮黨委、政府,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和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民風淳樸,環境幽雅,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2005年被評為“全市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鄉鎮”。

基礎設施完備

終興鎮中心衛生院(圖2)
終興鎮中心衛生院(圖2)
終興作為單縣東部重鎮,一是安置有許多縣直部門派出單位和機構,如縣東部國稅、地稅分局、東部中心法庭、縣東部交管所、縣東部公路站、縣東部重點變電所、電信郵政局、供銷社、縣第二人民醫院、縣藥材公司、單縣第四中學、縣第三新華書記、縣第四棉廠等。二是交通通訊、電力設施完備,教育、醫療條件優越。全鎮範圍內基本落實了“四通一改”工程,為經濟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終興鎮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9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1戶,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12萬餘冊。有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學校體育場7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有線電視用戶2400戶,入戶率3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終興鎮有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165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9所,在校生6316人,專任教師3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53人,專任教師2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49萬元,比上年增長2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1%,比上年提高了10.6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終興鎮有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服務站13個;病床21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6張;固定資產總值3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0人,其中執業醫師43人,執業助理醫師56人,註冊護士111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3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終興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08戶,人數3846人,支出328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71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0人次,共支出4200元。敬老院1處,住房38間,床位76張,人住老人56人,發放各類優撫金131餘萬元,困難救助2萬元。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65萬元,比上年增長23%。基金支出合計165萬元,比上年增長2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

旅遊


終興鎮平城庵是西漢平樂縣治故址。西漢初年在此地設平樂縣,屬梁國。《太平寰宇記》謂平樂在單父東40里。宋元明石碑均說在單州城東40里。據考證,平樂治所故址在平城庵。平樂縣在西漢中元六年(前144年)屬山陽國。建元五年(前136年)屬山陽郡,天漢四年(前97年)屬昌邑國。建昭元年(前38年)封梁敬王之子劉遷為平樂侯,平樂縣遂為侯國。劉遷在今平城庵興建城池,始稱平城。東漢初年,光武帝撤平樂縣,在此設防東縣。后又劃歸單父。至明嘉靖年間,因平城內有一座道觀(清微觀)香火旺盛,名氣很大,人們習慣把這座道觀稱為“平城庵”,漸漸“平城庵”就成為整個平城的稱謂。平城庵舊有殿宇70餘間。據明天啟年間的碑文記載:舊殿宇佔地三頃多,宋、元、明、清各代都曾重修,金碧輝煌,氣勢恢宏。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還鮮麗照人。1957年殿宇被拆除,現僅存廢井一口。

代表人物


呂后,名雉,字娥姁,《史記》有傳。呂雉初嫁給劉邦時,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劉邦率眾起義,呂雉被官府關進大牢,歷經磨難,性格更加堅毅果敢。出獄后隨劉邦轉戰軍中,經歷戰爭風雲,增長了文韜武略。劉邦稱帝后,封呂雉為皇后。她參與朝政,獻策施計,輔佐朝政,機智權變,能謀善斷,是一位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政治家。劉邦死後,她臨朝稱制,又做了一番事業。死後留下遺詔,賜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呂氏後人為紀念她,在潘庄建了呂后祠、呂姑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村內還有呂堌寺,寺西有呂姑村荒址,今僅存呂后碑一塊。終興鎮充分挖掘呂后故里文化資源,重修了呂后家廟、呂姑寺,重塑了呂后像,修復了呂后殘碑。

獲得榮譽


縣第二人民醫院被評為“菏澤市先進衛生院”。
2005年被評為“全市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