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集鎮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轄鎮

張集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地處單縣東北角,東與豐縣首羨鎮接壤,南與終興鎮為鄰,西鄰時樓鎮,北接金鄉縣肖雲鎮。區域面積78.85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56264人。

1959年1月,成立張集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立張集鄉。2001年9月,撤鄉設張集鎮。2020年6月,張集鎮下轄25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58年4月,分屬張集鄉和八大庄鄉,同年9月,設立火箭公社。
1959年1月,更名張集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建立張集鄉、黃堆鄉。
2001年2月,撤銷黃堆鄉,併入張集鄉。
2001年9月,撤鄉設張集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集鎮地處單縣東北角,東與豐縣首羨鎮接壤,南與終興鎮為鄰,西鄰時樓鎮,北接金鄉縣肖雲鎮。區域面積78.85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集鎮轄張集、玉皇廟、謝張庄、邢樓、劉庄、馬橋、鄭閣、姬集、張坊、八大庄、平崗、齊樓、李樓、衙里、張庄寨、皇親府、田花園、田老家、曹庄、黃堆集、胡庄、夏庄、黃堆寺、張樓、秦廟25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張集鎮下轄25個行政村:張集村、衙里村、秦廟村、張樓村、黃堆寺村、黃堆集村、曹庄村、皇親府村、田老家村、大齊樓村、平崗村、姬集村、張坊村、八大庄村、鄭閣村、馬橋村、劉庄村、謝張庄村、玉皇廟村、邢樓村、張庄寨村、李樓村、孫海村、花園村、夏庄村,鎮人民政府駐張集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張集鎮轄區總人口5.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84萬人,城鎮化率15.8%。
2017年,張集鎮常住人口38080人。
2018年,張集鎮戶籍人口5626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集鎮財政總收入2606萬元,比上年增長3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59萬元,比上年增長30.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7萬元,增值稅285.4萬元,企業所得稅139.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92元,比上年增長18%,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4%。
2018年,張集鎮有工業企業6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家。

第一產業

2011年,張集鎮有耕地面積79萬畝,人均1.5畝,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大蒜、山藥、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達到7.1億元,比上年增長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547千克,其中小麥2.2萬噸,玉米0.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蒜、棉花和山藥,大蒜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3.5萬噸;棉花種植面積4萬畝,產量1.4萬噸;山藥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3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年末存欄4萬頭;青山羊年末存欄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20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張集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占生產總值的38%。工業企業15家,職工3678人,以棉花加工、石油化工、電磁線製造、煤炭為主。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張集鎮有商業網點183個,職工3124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5億元。

交通


綜述

2011年,張集鎮有單魚路、單豐北路過境,終張路、徐皇路、張馬路縱橫境內。實現村村通柏油路。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張集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1089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13所,在校生3456人,專任教師1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83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30萬元,比上年增長1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5%,比上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張集鎮
張集鎮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張集鎮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5處,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10萬餘冊。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學校體育場2個。50%村民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有線電視用戶7630戶,入戶率58.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集鎮有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服務站15個;病床14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74張;固定資產總值2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3人,其中執業醫師41人,執業助理醫師38人,註冊護士57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9.7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張集鎮醫療救助1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0人次,共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2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2戶,人數1130人,支出121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0人,撫恤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13%;社會福利費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1處,住房45間,床位90張,入住老人47人。企業養老保險金收人14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1萬人,參保率98%。
基礎設施
礎設施完善。單魚路、單豐北路貫穿全境,終張路、張馬路、徐皇路,縱橫全鎮。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多媒體通訊、數據通訊四位一體,形成了一流的綜合網路。供電設施齊全,電力供應充足。鎮政府駐地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街道五縱五橫,兩側新建樓房5000餘間。結合煤炭開發和村莊搬遷,鎮駐地將在3-5年內建成容納2萬餘人集商住於一體的現代化小城鎮。全鎮五個農貿市場,生意興隆,交易旺盛,市場繁榮,工商業戶達到2000餘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