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言中

台灣省單格漫畫家

蕭言中,著名漫畫家。1965年出生於台灣,學生時期常因為上課塗鴉而受罰;長大以後喜歡做瘋狂的事,立志要環遊全世界。蕭言中與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並稱台灣漫畫界四大才子,是台灣少數的單格漫畫家,從1988年出版單幅漫畫作品《舊情綿綿Ⅰ》以來,《時報周刊》將其比喻為漫畫頑童、短路作家,且經統計是年輕人最喜愛的單幅漫畫作品。

特點


長發、山羊鬍、金絲眼鏡,高高大大的蕭言中身上充滿藝術家的氣質,說起話來柔和平靜,眼眸里透著孩童般好奇的目光,聊天過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他隨意不羈的性格和開放跳躍的思維。

評價


“壞”孩子

蕭言中
蕭言中
“從小,我就對有圖像的東西感興趣。”蕭言中回憶童年,歐美、日韓、本土的動漫書,我幾乎臨摹個遍,就連黑白電視的圖像也不放過。”上小學時,成績始終不好的蕭言中上課時喜歡以課堂趣事為素材勾勾描描,漸漸學會用最簡單的線條快速繪畫,並把一張張已完成的畫作傳給同學看。由於學習不好,蕭言中很少從父母那裡得到零用錢,但機靈的他學會用自己的智慧製作各種好玩的東西,如風箏。“那時,學習不好就代表你是個壞孩子,我就是個被父母放棄的小孩,但因此也得到了追求自己興趣愛好的時間和自由。”如今,當年的“壞”孩子成了很多人的偶像,而他自己,卻從未因為沒有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名校的畢業證書感到遺憾。“我的一些朋友常抱怨活得很累,因為他們雖然按部就班地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卻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我慶幸自己堅持住了夢想,並和它一起成長。

好奇寶寶

可能是個性使然,蕭言中自稱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雖為漫畫家,他也曾擔任舞台劇導演、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又演戲,又唱歌,又玩樂器,又搞創意設計,生命精彩無限。朱德庸曾說他是一位“不務正業”的漫畫家,而蕭言中卻認為“不務正業”正是他創作漫畫的素材和創意的來源。從“不務正業”中,可以吸收到不同層面的生活養料,近距離觀察各行各業的人,這樣創作的角度就是多方位的。當筆者問及他是不是還那麼“不務正業”,他笑言,近三年,已經很乖了,思維也沒有以前那麼大膽了。他說:“雖然漫畫是我執著的愛好,但如果把它當成職業來做,肯定會有倦怠的時候。疲倦時,我就會放一放,去做一台舞台劇,3個月後再回來畫漫畫還是那麼得心應手。”蕭言中就這樣在不同的行業間轉換角色,從中也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觀點


讀者不僅是少兒

台灣的動漫市場發展程度如何,是許多動漫迷比較關心的問題。對此,蕭言中介紹,在今天的台灣動漫市場,約95%是日本漫畫,原創的東西很少。在台灣,漫迷以學生為主,但是在內地,倒是經常有老爺爺老太太拿著漫畫書找他簽名,這令他很受觸動。他說,其實動漫市場是很大的,年齡層也很廣,漫迷不是孩子的專稱,大人也可以喜愛動漫。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所選擇的內容可以是不同的,故事情節豐富的比較受孩子歡迎,成人則多偏嗜於哲理性的體現。

對合肥充滿期待

對於合肥之行,蕭言中稱給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當日上午,在動漫嘉年華漫畫大師簽名現場,安徽朋友高漲的熱情更令他備感欣慰。他興奮地說:“簽名會上,我畫幹了一支筆,手也僵住了,因為那些漫迷們太可愛了。看到他們排著長隊等候著讓我畫畫、簽名,我非常感動。我珍惜我的讀者,會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同時,我也感到很開心。”其實,蕭言中和《合肥晚報》也很有緣分。早在2000年,本報副刊《杏花村》就連續刊載其作品《童話短路》和《笨賊一籮筐》,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許多讀者就是通過本報認識、熟悉並喜愛上蕭言中和他的作品。蕭言中表示,《合肥晚報》影響力大,讀者群廣,可讀性強,辦得很好。自己的作品能通過《合肥晚報》這個良好的平台源源不斷地與合肥地區的漫迷們見面,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創作


“賊父”

蕭言中
蕭言中
一胖一瘦兩個笨賊在《新京報》漫畫版已經搭檔“搶劫”了近3年的時間,不義之財所獲無幾,倒是盜走讀者笑細胞無數。“賊父”蕭言中不斷地消磨賊之“智商”,消遣賊之“行當”,消滅賊之“氣焰”……迄今已直逼500幅漫畫,然蕭言中立志要與“笨賊”們共勉1000幅。

創意來源

蕭言中的全彩系列漫畫作品由現代出版社出版,已經上市的是《笨賊一籮筐》與《整形BAR》,他的成名作《童話短路》也呈獻在讀者眼前。據很多讀者回饋表示他們最喜歡《笨賊一籮筐》,蕭言中介紹說,笨賊的創意源於很早以前與朋友的一次聊天,“到底是哪一個賊最先想到把絲襪套在頭上的”。蕭言中覺得這真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想法,因為任何一個人把絲襪套在頭上,你都看不出他本來的樣子。他順著這個思路去想這些人怎麼想到這些?
他們到底想幹什麼?於是從1993年開始,笨得可愛的笨賊就一直在蕭言中的畫筆下偷,還將繼續偷下去,因為蕭言中“竟對劇中角色畫出感情來了”。
在漫畫創作方面,除了《笨賊一籮筐》,蕭言中表示《整形BAR》也要立志畫到1000幅。說到自己的創作對象,蕭言中流露出了充分的自信,可是,在談及台灣本土漫畫的前世尤其是今生時,他卻滿是對台灣文化環境的失望與無可奈何。

個人作品


笨賊一籮筐
笨賊一籮筐
1988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舊情綿綿Ⅰ》,顛覆傳統漫畫,再次創造話題,《時報周刊》
報導將其比喻為漫畫頑童、短路作家,且經統計是年輕人最喜愛的單幅漫畫作品。並受邀至幾十所大專院校演講。
1989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神經界線》、《動物畸談》,廣受喜愛。
至法國參加國際漫畫展。
.參加《三人行不行2﹒城市之荒》的演出,擔任《巫婆不在家》導演、《彼得與狼》戲劇指導及演出。
1990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瘋狂日記Ⅰ》、《瘋狂日記Ⅱ》。
1991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舊情綿綿Ⅱ》,再創銷售高潮。
1992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童話短路Ⅲ+電影短路》、《短路共和國》。
與文字作家侯文詠先生共同創作《烏魯木齊大夫說》,首創漫畫家與文字作家結合風潮,蔚為風氣,同時亦創造亮眼的銷售成績。
1993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笨賊一籮筐》、《電影短路Ⅱ》、《黑白講Ⅰ&Ⅱ》。
1994年
出版四格漫畫作品《Jungle Heart 叢林赤子心》。
蕭言中檔案
首次進錄音室灌錄歌曲“Last Oder”,收錄於歌手陳升之《風箏》專輯。
1995年
《Jungle Heart 叢林赤子心》首開漫畫商品授權先例,獲得多家廠商的支持與讚揚。
漫畫代言世界知名品牌“Swatch”之“睡眠”手錶系列,並結合漫畫作品限量出售,造成搶購風潮。
蕭言中
蕭言中
漫畫代言“統一食品”中的“輕鬆小品”系列飲品,於飲料包裝上發布漫畫作品,突破發表作品的空間限制,再次創造話題,商品銷售量直線上升。首次擔任系列電視劇《溫泉的故鄉》男主角。
1997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黑綿羊俱樂部》。
首創將漫畫用聲音來表現,作品《短路發電廠》有聲書出版,蕭言中充滿激情的聲音表現深受讀者的喜愛。
真人代言“中華航空公司”平面廣告。
漫畫代言公益形象“玻璃娃娃”,報紙紛紛報導:致力於公益活動,不落人後的短路漫畫家。
於《自由時報》連載文字專欄“巷子里的塗鴉牆”,躋身文字作家之列。
擔任超級太陽台“超級旅行家”節目主持人,展開兒時環遊世界的夢想。
1998年
.受邀於《China News》連載單幅漫畫,與文字作家吳淡如合作出版《有人問我關於愛情的事》。
蕭言中檔案
受邀擔任廣電基金會“漫話漫畫”節目主持人。
受邀擔任中都卡通台總監。
演出屏風表演班年度大戲《徵婚啟示》華麗版,並受邀至紐約巡迴演出。
被GQ雜誌喻為—多才多藝的台灣漫畫家。
1999年
四格漫畫《小海豚找媽媽》報紙連載,並同步於網路連載。
演出綠光劇團年度大戲《結婚?結婚?辦桌》。
漫畫代言知名金飾品牌“今生金飾”,將漫畫造型表現於金飾,蔚成新風潮。
榮獲“台灣技術及職業教育名人獎”,得獎人中唯一的漫畫家。
2000年
連續主持“超級旅行家”節目長達四年,廣受觀眾喜愛,媒體報導稱之為“短路旅行家”。
漫畫代言和信電訊-之“電子寶寶”。
漫畫代言“SUN MOVIE 世界兒童廣電日”。
演出屏風表演班年度荒誕戲劇《莎姆雷特》。
於《自由時報》連載四格漫畫《NET一族》。
2001年
.出版單幅漫畫作品《童話短路全集》、《騙我吧!魔鏡》,獨特的幽默特質,一樣深受讀者的喜愛。尤以《騙我吧!魔鏡》更是網友間互相傳送分享的漫畫。
2002年
出版四格漫畫作品《小海豚找媽媽》,溫馨感人之劇情廣受佳評。
蕭言中檔案
出版兒童繪本作品《媽媽不見了》、《媽媽的聲音》、《奇怪的奶瓶》。
受邀以小海豚家族成員為“國立海洋博物館”之代言角色。
受邀設計台北捷運公司之紀念套卡。
製作《小海豚找媽媽》故事內容於東森幼幼台“童話故事箱”單元播出,首次兒童節目作品,深獲媒體肯定。
2003年
作品《騙我吧!魔鏡》,榮獲台灣“第二屆漫畫金像獎”。
於大陸地區出版《童話短路》(上)、《童話短路》(下)、《舊情綿綿》(上)、《舊情綿綿》(下)、《笨賊一籮筐》、《煞有其事》、《整形BAR》,引起大陸媒體和讀者的廣泛關注。
受邀於北京、上海開展系列漫畫主題活動和演講活動,接受大陸地區幾十家平面、電視、網路媒體專訪報道。
於大陸地區《北京晚報》、《北京娛樂信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搜狐網》、《每日商報》、《合肥晚報》、《少年漫畫》、《夢幻總動員》等媒體開設不同風格內容專欄。
TVBS雜誌連載《笨賊一籮筐Ⅱ》和《整形BARⅡ》。
成立蕭言中玩具國,發展“小海豚”外圍商品,擔任“海洋博物館”海洋大使的小海豚--Ree,率領全家族,漸漸成為讀者的新寵兒。
受邀擔任“陳升十年巡迴演唱會”之導演及藝術總監。

受訪


本土漫畫市場小

新京報:你們這一代人的漫畫營養來自何處?
蕭言中:譬如我是從小看電視上放映的卡通片,日本和好萊塢的都有,譬如《粉紅豹》。我有很長一段時期都是天天坐在小板凳上對著電視臨摹。
新京報:80年代,台灣本土漫畫有一個百花齊放的興盛期,是誰在推動?
蕭言中:台灣解除審查制度之後是各大報社在推動,它們出於競爭的需要而爭先在報紙上開漫畫專欄,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群各具特色的漫畫家,但都是年輕漫畫家,當年遭受審查之苦的老漫畫家年紀都大了,思維已經跟不上時代。內地似乎很重視動漫,四處都在做動漫基地,而台灣除了打壓漫畫之外沒有起過幫助的作用。

台灣漫畫難進海外

新京報:90年代中期,台灣漫畫市場開始進軍海外,結果是什麼?
蕭言中:在90年代中期之前,台灣並沒有向外推廣的傳統。後來有些報社和出版社有意識帶著漫畫家參加國外的展覽,但這種狀況沒有維持幾年。原因是台灣漫畫創作產量不夠,漫畫人才不夠,很難和人家形成競爭。尤其是自從放開日本漫畫的引進之後,98%都是日本漫畫,本土漫畫家堅持不下來,很多都改做電腦遊戲了。另外,雜誌的銷量也在下滑,一家雜誌的倒閉會連帶地消失幾個漫畫家。對台灣漫畫市場“說絕望也可以”
新京報:你在台灣還開漫畫專欄嗎?
蕭言中:暫時沒有了。對於漫畫作者來說,漫畫編輯很重要,只有好編輯才懂得欣賞好專欄。在台灣一些編輯的年紀太小,他們總問我可不可以畫一些賤的、惡搞的漫畫,我就不想畫。加上台灣一家家報紙在關閉,沒有剩幾家。再則,以前報刊的文化生活版很受重視,主要是娛樂影視和政治的內容,漫畫專欄也隨之黯淡下來。
新京報:你好像很不看好台灣的年輕人?
蕭言中:大家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我們這批人還有點使命感,願意努力,想要跟國外競爭,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不光是賺錢問題。但年輕人越來越功利,而且除非是有名的漫畫家,收入也不夠多,他們也不願意辛苦畫畫,賺那麼一點點錢。
新京報:或者是輪迴,你們的前輩當年是不是也看不上你們這一代?
蕭言中:的確有這種情況,但成長的氛圍不一樣。我們成長的年代會勵志,鼓勵大家當總統、老師、醫生。80%的人都想當明星。還有,新生代漫畫家有個共性是吃不了苦,因為維持專欄需要很強的自律性,很多小孩畫著畫著就不畫了。我們這一代還是很自律的。
新京報:你已經對台灣漫畫市場失望了?
蕭言中:講絕望也可以。這七八年出版下滑得很快,漫畫讀者也隨之減少。我的《童話短路》當年出版的時候,1個禮拜就賣了2萬本,總共銷售出 20多萬本,賣1萬本以上就是不錯的書了。總之是台灣的整個環境都不太好,“教育部長”都用錯成語,文化令人擔憂,大家都去關心八卦醜聞了。
新京報:有人說台灣漫畫界的四大才子爭奪內地市場。
蕭言中:講得我們好凶!應該說是我們來跟內地本土漫畫創作者一起努力向國際邁進,把蛋糕做大。
新京報:你因此會不會更照顧內地讀者群?
蕭言中:我希望我看到的是全世界的讀者,我沒有背那個不必要的包袱說我只畫中國漫畫。

野心

新京報:你對於漫畫最大的野心是什麼?
蕭言中:打造東方迪斯尼。迪斯尼原本也是一個動畫師,但他後來變成經營者,召集有才華的創作力量,做成娛樂王國。所以,單打獨鬥終究影響力有限。
新京報:有意思的是,你們四大才子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
蕭言中
蕭言中
蕭言中:如果產業化的話,就會有負擔。市場太小,自己都養不活的話,怎麼養活那麼多人。在我們最紅火的時候都還沒有市場意識,因為那個時候作品量還少。我是在創作了10年左右,大約1995年的時候開始有組建團隊的想法。

個人影響力有限

新京報:為什麼一直沒有做起來?
蕭言中:因為文化的地位開始下滑了,大家都上網玩遊戲,閱讀群眾在流失。中國的環境還是不太成熟,我去參加國際會議,發現國外人談的都是兩年以後的事情,譬如分析預測兩年後會流行恐怖片,就去找畫這類漫畫畫得最好的人,並且把電子遊戲等周邊商品通通規劃好了才開始運作,那個環境才是成熟的。總之,我還在醞釀中,這個事情不可以操之過急,必須得是水到渠成,說不定七八年之後我才能把《笨賊一籮筐》的動畫片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