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中國以應用服務為主業的公司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簡稱電規總院)成立於1954年,是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的國家級高端諮詢機構,為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登記管理的事業單位。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主要面向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能源及電力企業,提供產業政策、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新技術研究以及工程項目的評審、諮詢和技術服務,組織開展科研標準化、信息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先後完成國家“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能源國際合作專項研究和雄安新區能源發展規劃等重大規劃研究,參與國家與地方、能源電力體制改革等重要政策研究,承擔能源電力監管的支持性任務,組織落實行業重大系統性工程,深度參與能源國際合作,為建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了高質量的智庫研究支持。

根據2019年12月總院官網顯示,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設有7個職能部門、7個生產部門,下設兩個子企業,設有9個科研機構。截至2019年3月底,共有在職員工301人。

公司業務


技術力量
電規總院技術力量雄厚,專業配套齊全,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堅實的綜合管理能力。截至2011年底,在職員工161人,其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2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7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79人,比重為49%,各類註冊師比重27%。
2009年2月,經國家能源局確認,電規總院成為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管理機構之一,對電力規劃設計相關標準制定工作行使管理職責,並負責能源行業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能源行業發電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能源行業電網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能源行業火電和電網工程技術經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日常管理及其標準立項、報批等業務的指導工作。
工作內容
2011年9月,經國家能源局批准,依託電規總院組建成立了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簡稱規劃中心),規劃中心受國家能源局委託,開展電力行業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研究,電力新技術研究及推廣,電力信息收集及分析,電力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規劃中心依託電規總院設有戰略和綜合研究所、電力規劃研究所、電力信息研究所、發電技術研究所、電網技術研究所,並分別依託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電力設計院,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和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設置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華北、南方區域分中心。

發展歷程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成立於1975年,原名水利電力部規劃設計院(水利電力部規劃設計管理局),後幾經易名,1988年11月改稱能源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1998年5月改稱國家電力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曾隸屬於水利電力部、電力工業部、能源部、國家電力公司。其主要職責是代表部位行使電力規劃設計行業管理職能。
電規總院(公司)第一次團員大會
電規總院(公司)第一次團員大會
1997年4月,根據電力工業部文件,在電力工業部電規總院的基礎上組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簡稱顧問公司),並於1998年5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1998年5月,根據國家電力公司文件通知,保留電規總院名稱。電規總院與顧問公司採取兩塊牌子並存,兩種職能分開、領導兼任的方法過渡。
2002年,國務院對國家電力工業實施重大改革,國家電力公司實施廠網分開,成立了電監會,兩大電網、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在原中國電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將全國六大區域電力設計院納入后組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簡稱顧問集團公司),成為四大電力輔業集團之一,劃歸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電規總院作為事業單位,保留在顧問集團公司總部,仍負責歸口管理全國電力規劃設計工作。
2011年4月,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的電網主輔分離改革重組方案,成立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並於2011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根據改革重組方案的相關要求和中國能建的管控模式,電規總院從顧問集團公司分離,生產經營相對獨立,相關職能管理(人力資源、財務與產權、監察審計、黨群、工會等)委託顧問集團公司代管。屬於中國能建直接管理的單位。

公司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院長杜忠明
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梁政平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呂世森
黨委常委、副院長徐小東、萬明忠、趙錦洋、姜士宏
黨委常委、總工程師李喜來
副院長張健
參考資料來源
人員編製
截至2019年3月底,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共有在職員工301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90人,高級工程師147人,中級及以下47人;博士129人,碩士97人。其中,全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擔任行業專家、行業學協會擔任理事和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的167人次、集團公司級各類專家16人。
全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4人):湯蘊琳、孫銳、謝秋野、梁政平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名單不全):湯蘊琳、孫銳、謝秋野、梁政平
科研部門
根據2019年12月總院官網顯示,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設有7個職能部門、7個生產部門,下設兩個子企業。設有9個科研機構,其中規劃中心依託電規總院設有戰略和綜合研究所、電力規劃研究所、電力信息研究所、發電技術研究所、電網技術研究所5個研究所及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華北、南方區域分中心。
科研機構(9個):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電力規劃設計標準化管理中心、中國火電靈活性提升協作平台、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國家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創新聯盟秘書處、電力工程造價發布牽頭單位、國家能源局研究諮詢基地、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創新協作平台、能源發展研究中心
合作交流
根據2019年12月總院官網顯示,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與國際能源署、能源憲章、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先後合作設立了國際能源署中國聯絡辦公室、聯合國亞太經社會(ESCAP)能源互聯互通專家工作組中方秘書處、中國參與APEC能源合作夥伴網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專家組國內對口單位、中國-中東歐國家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中方秘書處等機構,承擔相關工作。先後加入國際能源署潔凈煤中心、中日聯合委員會,是能源憲章工業諮詢委員會亞太地區主席單位。

科研成就


2017年至2019年,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受能源及電力企業、金融機構等的委託,開展了一百多項企業發展規劃、大型流域輸電規劃、節能環保規劃等規劃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電力示範工程、重點工程的牽頭設計工作,完成能源電力工程評審、評估、諮詢項目1700餘項,發電容量超過5.8億千瓦,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超過7.4萬公里,變電容量超過4.4億千伏安,累計節約投資超過300億元。
“十三五”期間,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相繼參加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60MW高效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系統集成與工程示範”“燃煤發電二次再熱機組集成設計研究”“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應用”“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等項目,並積極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能源局重點研究項目、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項目研究課題。作為“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之一,分別於2012年、2017年榮獲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截至2019年5月,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累計開展科研項目208項,獲得各類科技獎和工程獎253項,獲得專利176項,軟體著作權70項;發表論文187篇。
項目成果獲得獎項
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電力系統接地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雲南至廣東±800kV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國家優質工程獎金獎
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範工程國家優質工程獎金獎
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國家優質工程獎金獎
十一五”期間投產電力工程項目造價情況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哈密~鄭州±800kV特高壓直流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研究論證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我國智能電網發展模式及規劃研究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獲得榮譽


2016年至2018年,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連續獲得建行信用等級證書(AAA),還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18年9月,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獲2017年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文)及2017年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英文)。

人才培養


根據2019年12月總院官網顯示,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於2013年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聯合批准設立。工作站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推進產學研政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紐帶。六年來,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工作站已經招收研究人員8人,涵蓋規劃、發電、環保、技經、新能源、電力市場、智能電網等技術領域。已經出站3人,在站5人。

資質證書


根據2019年12月總院官網顯示,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具有工程設計資質證書甲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甲級、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甲級資質證書甲級、電力行業工程造價諮詢企業資質證書甲級、測繪資質甲級、測繪資質乙級、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資質貳級。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標識外形為正方形,形似一枚印章,寓意公正與公平、科學與嚴謹、誠信與信賴,符合電規總院“科學求實、客觀公正、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標識以深藍色作為主色調,寓意理性與智慧,體現電規總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標識英文字體採用現代等線體書寫風格,獨立設計而成,傳達出電規總院國際化的氣質。
標識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英文全稱,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EPPEI”為創意元素,巧妙的將EPI三個字母融合在一起:字母E代表Electric(電力)和Engineering(工程),同時,字母E與英文能源一詞Energy的第一個字母E相一致;字母P代表Power(動力)和Planning(規劃),字母I代表Institute(硏究機構)。由EPI三個字母融合而成的標識寓意電規總院打造“能源智囊,國家智庫”的美好願景。
精神文化
● 核心價值觀
科學求實、客觀公正、以人為本、服務社會
● 宗旨
立足能源行業,依託專業人才隊伍,強化研究專業諮詢眼務能力,打造中國國內領先並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諮詢機構及專業智庫,為國家、能源行業、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 使命
努力打造中國國內一流具有國際水準的能源行業高端諮詢品牌,通過卓有遠見的諮詢眼務,引領並推動能源行業發展。
● 定位
服務政府,服務能源行業,服務社會的高端諮詢機構,努力建設成為能源行業的國家級專業智庫。

社會評價


電規總院堅持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實施能源智庫和國際諮詢公司“雙輪驅動”;做實智庫平台,為建設新時代能源體系提供強大智力支撐;做大業務格局,推動形成上游帶動下游、前端帶動後端、全面覆蓋能源及相關領域,多元化、國際化、產業化的發展新局面。(《中國電力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