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彭輝的結果 展開
彭輝
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主席
彭輝(Peng Hui),1965年4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導演。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6年8月進入成都電視台工作。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主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專家庫成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委員會理事、國家一級導演。
2003年,執導了《平衡》,該片獲得了2003年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環境保護電視節目大獎賽”一等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製作獎;第十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紀錄片。2004年,執導了《空山》。該片獲得了“第十二屆匈牙利國際視覺藝術電影節”評委會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彩虹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最佳攝影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一等獎; 2012年,執導了紀錄片《平衡2》。
2018年6月11日,擔任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評委。
1986年8月,夢想成為畫家的彭輝扛起了攝影機進入了還在籌建的成都電視台,當起了錄像員、電子編輯等工作。1987年,彭輝來到北京廣播學院學習電視製作。半年後,彭輝以“最優”的成績從進修班結業。
彭輝導演
1997年,彭輝擔任導演、攝影、剪輯,進入可可西里,於2000年完成了紀錄片《平衡》的拍攝,該片獲得2003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環境保護電視節目大獎賽”一等獎;以及2003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環境保護電視節目大獎賽”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製作獎;第十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紀錄片”;“第十二屆匈牙利國際視覺藝術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2002年,執導了紀錄片《神農故里》。同年,執導了紀錄片《禪悟》。2003年,彭輝擔任導演、攝影、撰稿、剪輯,並花費四年時間完成了紀錄片《背簍電影院》,該片獲”二十一世紀布達佩斯國際藝術節“最佳紀錄片;“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一等獎;“中國彩橋獎”一等獎。同年,彭輝和兩名攝製組成員創作出了《空山》,該片獲“第十二屆匈牙利國際視覺藝術電影節”評委會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攝影獎。同年,執導了紀錄片《泰晤士河》,併兼任攝影、撰稿、剪輯。該片獲得英國政府“創意英國大賽“特別大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委員會2006國際環保紀錄片大賽“最佳導演獎”。
2006年,執導了紀錄片《我的太陽—創新360》。2007年,執導了紀錄片《遷徙的人-—拓荒吟》。同年,執導了紀錄片《浮萍》。2008年,執導了紀錄片《將軍情—紀念王震誕辰100周年》。同年,執導了紀錄片《風帆起珠江》。2009年,彭輝執導,兼總攝影、撰稿、剪輯,與攝製組歷時十年時間完成了紀錄片《忠貞》,該片跟蹤記述了包括鄧小平、劉少奇、陳雲、賀龍等十六位紅色夫人的生活。該片獲”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十佳紀錄片;入選“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年度 |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型 | 職務 |
1990 | 《老山紀實》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剪輯 |
1994 | 《寶山村》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 |
1994 | 《太陽部落》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 |
1995 | 《王老漢和他的兒女們》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3 | 《空山》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0 | 《平衡》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剪輯 |
2003 | 《背簍電影院》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2 | 《神農故里》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2 | 《禪悟》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3 | 《泰晤士河》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6 | 《我的太陽—創新360》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7 | 《遷徙的人—拓荒吟》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8 | 《將軍情—紀念王震誕辰100周年》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7 | 《浮萍》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8 | 《風帆起珠江》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2009 | 《忠貞》 | 紀錄片 | 導演、攝影、撰稿、剪輯 |
主要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城市電視台優秀節目 |
▪1991 一等獎 《老山紀實》 (獲獎) |
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 |
▪1995 社教類一等獎 《寶山村》 (獲獎) ▪1995 社教類一等獎 《太陽部落》 (獲獎) |
法國FIPA國際電影節 |
▪1997 第十一屆 最佳紀錄片 《王老漢和他的兒女們》 (提名) |
中國電視金鷹獎 |
▪2001 第十九屆 最佳長篇紀錄片 《 平衡》 (獲獎) ▪1998 第十六屆 最佳紀錄片 《空山》 (提名) ▪1997 第十五屆 最佳紀錄片 《王老漢和他的兒女們》 (提名) |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 |
▪2010 十佳紀錄片 《忠貞》 (獲獎) ▪2004 一等獎、最佳攝影獎 《空山》 (獲獎) ▪2004 一等獎 《背簍電影院》 (獲獎) ▪1997 二等獎 《王老漢和他的兒女們》 (獲獎) |
匈牙利國際視覺藝術電影節 |
▪2004 第十二屆 評委會獎 《空山》 (獲獎)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
▪2004 最佳紀錄片 《空山》 (提名) |
法國國際環境電影節 |
▪2004 第十八屆 最佳人文影片 《空山》 (提名) |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
▪2004 中國彩虹獎、最佳攝影獎 《空山》 (獲獎) |
四川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 |
▪2007 最佳人文類長篇獎、最佳導演獎 《遷徙的人——拓荒吟》 (獲獎) ▪2003 “環境保護電視節目大獎賽”一等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製作獎 《平衡》 (獲獎) |
二十一世紀布達佩斯國際藝術節 |
▪2004 最佳紀錄片 《背簍電影院》 (獲獎) |
中國彩橋獎 |
▪2004 一等獎 《背簍電影院》 (獲獎) |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 |
▪2003 一等獎 《神農故里》 (獲獎) ▪2003 二等獎 《禪悟》 (獲獎) |
英國政府“創意英國”大賽 |
▪2004 特別大獎 《泰晤士河》 (獲獎) |
2006國際環保紀錄片大賽 |
▪2006 最佳導演獎 《泰晤士河》 (獲獎) |
西班牙馬拉加電影電視節 |
▪2007 西班牙馬拉加電影電視節 《我的太陽—創新360》 (獲獎) |
中國優秀教育電視節目 |
▪2009 第13屆 專題類特別獎 《將軍情—紀念王震誕辰100周年》 (獲獎) |
中國廣電視協會2007國際選片會 |
▪2007 十佳紀錄片 《浮萍》 (獲獎) |
中國廣電總“第21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
▪2009 星光獎紀錄片大獎 《風帆起珠江》 (獲獎) |
作品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彭輝—“中國電視金鷹獎20年突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10年特別成就獎”獲得者、“全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2009中國十大優秀紀錄片導演”、“四川省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四川省十佳新聞工作者”、“成都市十大傑出青年”、“成都市十佳新聞工作者”、“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一級導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歷任國家文化部“紀錄片評標委員會”評委,第21屆、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評委;第8屆、第10屆、第1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評委;“第10屆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評委;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評委;“2005年國際紀錄片選片會”評委;“全國首屆青年電視作品大賽”終評委;“全國首屆DV電視作品大賽”終評委;“首都大學生紀錄片大賽”評委。
目前,彭輝的《空山》、《平衡》、《背簍電影院》等8部紀錄片作品已被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台灣淡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數十所知名高等院校列為教學觀摩片,並被台灣電影資料館收為“館藏作品”,供電影學者研究;此後,再次被香港中文大學收藏。其中,彭輝率領攝製組冒著生命危險,用近4年時間在著名的“生命禁區”——可可西里創作出的反映打擊武裝盜獵分子的紀錄片《平衡》,率先以極具震撼的紀實形態把可可西里武裝反盜獵和藏羚羊的現狀公之於眾,受到媒體的強烈關注,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先後被法國國家電視台、日本NHK、匈牙利國家電視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國際機構購買放映,並在2004年和2007年間,應邀在四川和上海的影院公映。 《平衡》在國內外的迅速傳播,極大地提高了“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知名度,最終間接促使“藏羚羊”當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並直接影響了電影導演陸川,使其以《平衡》為參考,以彭輝為人物原型之一,創作出了故事片《可可西里》。 2005年,彭輝因《平衡》入圍國家環保總局“中國年度綠色人物”。
注重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內心的挖掘,在彭輝以往紀錄片的創作中是一脈相承的。彭輝直面藝術的現實及理性,在紀錄片的創作中是難能可貴的。彭輝的紀錄片使觀眾感覺到了創作中所蘊臧的智慧,這種智慧是彭輝思索的結果。彭輝手中的攝像機,並非是在玩,而是在用心去感受、去體會。讓你感動、震撼之後,心裡總要留下一片久久的久久的思量,讓人看到的是人類生存狀態中的一部分真正的景象(紀錄片專家朱景、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陳漢元評價)。
彭輝的作品序列具有很鮮明的個人風格。在題材方面,人對於生存需要永恆的追求是他的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命題。在創作手法方面,藝術化的表達,對細節的強調等是彭輝經常採用的創作方式。而這一切都構成了彭輝作品中一系列的生存符號,從不同側面傳達了“命若琴弦,生生不息”的哲思。生存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彭輝所做的即是將其具體化和形象化,通過段落安排、鏡頭組接、影像結構、聲音元素等手段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闡釋自己的理解和取向,同時也把“生存”的印記鐫刻在他的每部作品當中。
彭輝在紀錄過程中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節,以及對生活懷有的細膩的感受力共同成就了許多經典的細節,作品中的生命都是韌性十足的。(央視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