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履謙的結果 展開

張履謙

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

張履謙,男,1926年3月1日出生,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湖南長沙人。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曾在軍委通信部、通信兵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

1951年至1956年在軍委通信部工程師室雷達組工作;1956年至1957年擔任總參通信部電信技術研究所電子對抗研究室主任;1957年至1958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至1959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收發設備研究室主任;1959年至1962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總體設計室主任;1962年至1965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三支隊副主任;1965年至1979年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23所副所長;1979年至1985年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450工程辦公室主任;1985年至1987年擔任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1987年至1993年擔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1993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常委;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

個人經歷


早年經歷

1926年3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黃花鎮蛇嘴山的農民家庭。
1946年8月至1951年8月,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51年8月至1956年1月,在軍委通信部工程師室雷達組工作。
1956年1月至1957年1月,擔任總參通信部電信技術研究所電子對抗研究室主任。
張履謙早期照片
張履謙早期照片
1957年1月至1958年1月,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研究室副主任。
1958年1月至1959年1月,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收發設備研究室主任。
1959年1月至1962年1月,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總體設計室主任。
1962年1月至1965年1月,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三支隊副主任。張履謙(9張)
1965年1月至1979年1月,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23所副所長。
1979年1月至1985年1月,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450工程辦公室主任。
1985年1月至1987年1月,擔任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1987年1月至1993年1月,擔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擔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常委。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999年1月,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

服兵役經歷

大學畢業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軍委通信部工作,當時抗美援朝戰爭正處於決戰階段,他多次赴中朝邊境調查我軍雷達受干擾情況,研究解決抗干擾問題並取得較好實戰效果。他還研製了多種電子偵察與干擾設備,為中國12年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撰寫了有關雷達及電子對抗章節,為中國的電子對抗事業做了開創性工作。
1957年,他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開始獻身航天事業的生涯。先從事彈道導彈無線電橫偏校正儀的研究設計,不久即投入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的研製工作,任主任設計師,研製了中國第一代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當制導雷達在實戰中受到電子干擾時,他參加了對策研究,為擊落美國U-2高空偵察機做出了貢獻。他是國防科研系統的標兵,聶榮臻元帥讚譽他是“國防科研戰線上一位優秀的基層技術指揮員”,並受到提前晉銜、晉級的獎勵。
1965年後,他領導完成了某導彈工程的C頻段單脈衝引導雷達的研製,性能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他還領導了S頻段遠程相控陣目標跟蹤雷達的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為相控陣制導雷達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79年,任七機部450工程(地球同步軌道試驗通信衛星地面測控工程)辦公室主任和總設計師,他克服諸多困難,研製成功微波統一測控設備和微波引導雷達,圓滿地完成了中國試驗通信衛星的定點測控任務,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統一測控系統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微波引導雷達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59年與夫人力伯畏結婚。

家庭生活

妻子力伯畏的家庭可謂是“三代御醫”:爺爺曾是清代宮廷御醫,父親做過孫中山的醫生,她也曾在中南海任保健組組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做過保健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奉命到前線去解決雷達抗干擾問題,與同事採用快速變頻等技術,排除了干擾。接著,在通信兵部建立了全軍雷達干擾與抗干擾領導小組和電子對抗研究室,張履謙領導小組進行了部隊抗干擾訓練和福建前線對台電子偵察,電子對抗研究室裝配和研製了成套的設備,裝備了部隊。
1956年,參加國務院編製中國十二年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20世紀60年代,參加中國航天事業創建,主持研製中國第一代防空導彈紅旗二號制導雷達,具有抗干擾性能,批量裝備部隊,成功擊落美國U-2高空偵察飛機。
20世紀70年代,進行反導系統雷達的總體設計,突破相控陣雷達多項關鍵技術,研製了導彈精密跟蹤雷達和衛星超遠程引導雷達,任總設計師研製微波統一測控系統,攻克多副載波、多種調製、精密測角測速測距和遙控遙測技術,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和定點。
20世紀90年代以後,參加十多種衛星的立項論證、技術攻關,完成研製和發射任務,參加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站探月工程的論證和頂層謀划,提出採用陸地建站、海洋出船、節點監控、中繼衛星和國際兼容的測控網方案建議,參加測控設備的技術攻關,參加探月工程的總體設計,研究月地信息傳輸,對落月及月地返回技術進行風險評估,為探月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參加中國國防專項工程的方案設計和評審,進行信息傳輸的抗黑障研究。
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如何更進一步發展這個問題,張履謙認為,要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打好基礎,進步才有希望,科研水平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人才,關鍵是核心人才得穩定下來,把科研工作做深、做紮實;專業人才要鑽研技藝,磨鍊工匠精神;此外,需要吸引大批青年投身科研事業,還認為,傳播科學知識是科研人員的責任,科研人員要多做科普工作,科普通俗,但不容易做,就像要寫出好文章,首先必須自己要理解,理解程度如何則考驗科研人員的功力。
張履謙認為,一個人不但要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后要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成熟了,就要付諸行動,不能紙上談兵;有了行動和實踐,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一定要堅持到底,絕不能半途而廢,亦“行必果”。
專業研究組建設
1956年,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通信部成立雷達干擾與抗干擾研究室,張履謙擔任主任並在室內建立了偵察、干擾、分析、雷達抗干擾、通信抗干擾五個專業研究組,為中國電子對抗領域培養了技術領軍人才。
講座報告
2013年9月21日下午,國防科技前沿技術論壇在南京理工大學科技會堂進行,張履謙到場並作了主題為《中國航天發展之路》的報告。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兼任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獨立評估委員會安全著陸獨立評估專家組首席專家,中國航天工程科技戰略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員,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重大專項載人空間站工程論證評估委員會委員,探月工程實施方案編製專家組組員,人民解放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榮譽顧問,國家科技研究發展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軍工計量測試標準化委員會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電子所微波成像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防科工委電子行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飛行器測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顧問,中國航空學會電子及自動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理事。

個人作品


主要論著
1,張里(筆名).雷達。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64
2,張履謙。雷達技術走向新的發展階段。七機部技術工作通訊。北京:七機部,1978
3,張履謙。現代航天電子技術。中國電子學會1987年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電子學會,1987
4,張履謙。載人航天及空間站的跟蹤、測控與通信。載人航天與空間站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航天部,1988
5,張履謙等。關於提高中國應用衛星研製水平的研究報告。北京:國防科工委,1991
6,2010年元旦寫下“大江東去奔騰急,黃昏日照爭朝夕”的書法作品。

獲得榮譽


個人榮譽
時間榮譽名稱
1964年國防科研戰線上的標兵
1984航天部一等功
1984首批被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4一等功
1984二等功
三等功
1990年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1997年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9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章 
2019年12月26日新中國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 
航天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 
科研獲獎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1985年450-1微波統一測控系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78年導彈精密跟蹤雷達全國科學大會獎 
衛星超遠程引導雷達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