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崩壞症候群

蜂群崩壞症候群

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是一個近代發現而至今不明的自然現象,導致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因為正在採集花粉的蜜蜂因為蜜蜂每天都會勤勞的傳播花粉,單是英國,每年就有價值1.2億至2億農作物和草料是依賴蜜蜂傳播花粉以繁殖下一代,因此當大批蜜蜂失蹤后,農作物和草料就失去傳播花粉的途徑,長此下去農作物和草料都會無法生長,以草料為食糧的家畜都會因而滅絕,農作物亦會減產,最後會出現大規模的食物短缺。蜂群崩壞症候群於2006年末出現於北美的蜜蜂群。類似的現象於曾於歐洲不同國家發現,包括:比利時、法國、荷蘭、波蘭、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現象最早於瑞士及德國出現,但影響並不算太嚴重。

簡介


從1971年至2006年,美國野生蜜蜂的數目大幅減少(至今差不多完全消失),而養殖場的蜂群數量亦不斷減少。減少的原因包括有郊區城市化、殺蟲劑、蟲害以及蜜蜂養殖場的減少。然而,2006年末至2007年初,蜂群的減少幅度突然增快,致使學者使用「蜂群崩壞症候群」一名以表述蜂群大幅減少的不正常現象;蜂群崩壞症候群,簡:CCD。
蜂群崩壞症候群(英:ColonyCollapseDisorder,簡:CCD)是一個近代發現而至今不明的自然現象,導致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CCD於2006年末出現於北美的蜜蜂群。類似的現象於曾於歐洲不同國家發現,包括:比利時、法國、荷蘭、波蘭、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現象最早於瑞士及德國出現,但影響並不算太嚴重。
蜂群崩壞症候群(英:ColonyCollapseDisorder,簡:CCD)是一個近代發現而至今不明的自然現象,導致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CCD於2006年末出現於北美的蜜蜂群。類似的現象於曾於歐洲不同國家發現,包括:比利時、法國、荷蘭、波蘭、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現象最早於瑞士及德國出現,但影響並不算太嚴重。

別名


美國是第一個制訂CCD癥狀標準的國家。在此以前世界各地均發現有類似CCD的個案,並且冠以不同的名稱,包括:
Mary Celeste
Disappearing disease
Spring dwindle
May disease
Autumn collapse
Fall dwindle disease

癥狀


蜂群崩壞症候群表現圖
蜂群崩壞症候群表現圖
以下條件用以介定一個受CCD影響的蜂群:
蜂巢內完全沒有任何成熟的蜜蜂,蜂巢內只有少量或完全沒有蜜蜂屍骸;
蜂巢內有蜜蜂的幼蟲;工蜂甚少遺下幼蟲於巢內不顧;
蜂巢內有蜂蜜及花粉積存,積存的食物並無受其他蜂類盜竊,亦沒有因蟲害而腐壞。
引致蜂巢最後崩潰的前因包括:
沒有足夠的工蜂照顧蜜蜂幼蟲;
剩餘的工蜂以剛成熟的工蜂為主;
蜂后仍然存在於巢內;
剩餘巢內的蜜蜂停止製造蜂蜜、蛋白質補充物等飼料。

影響


過去,中國四川省南部的蜜蜂因過度使用農藥而絕跡,令致當地的種梨業大受影響。現今,當地種植梨的農夫需要透過人手方式傳播花粉,令農產品的種植成本大大提高:過去一個蜂巢的蜜蜂每天可以傳播花粉予上百萬花朶;現今沒有蜜蜂,每天需要動用上百人手才能令數十棵梨樹受粉。隨著農村人口遷移至城市,人工傳播花粉的成本將會變得越來越高,有可能逼使農戶放棄農業。
在美國,約有三分一以上的農作物需要依賴蜜蜂授粉才可能結出果實,當中包括:杏仁、桃、大豆、蘋果、啤梨、櫻桃、紅苺、草苺、各種瓜類等。為使農作物能在短時間內授粉,農戶會向個別養蜂場租借蜜蜂,在租賃期內把養蜂箱置於栽植場內,藉助蜜蜂使農作物受粉。由於現時養蜂業受到CCD影響,直接減少農作物受粉的機會,美國本土農業生產量有可能受到嚴重的影響。為填補消失的蜂群,美國近年需要入口來至澳洲的養蜂飼養。現時美國正密切注意養飼蜜蜂的情況,若果蜜蜂失蹤的情況持續,所有蜜蜂有可能於2035年完全絕跡。

受影響的地區


蜂群崩壞症候群
蜂群崩壞症候群
美國是第一個制訂CCD癥狀的國家,在該國受CCD影響的地區包括:喬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加利福尼亞州及奧克拉荷馬州。美國24個州以及部分加拿大地區最少曾發生最少一次CCD個案。現時估計有約25%養飼的蜂群於2006至2007年間消失;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則估計有約40%的蜂群消失。
印度、巴西以及部分歐洲地區亦曾發現有CCD個桉。至從90年代開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德國、瑞士、西班牙、希臘、波蘭及荷蘭均有蜂群失蹤的個桉,但未必與CCD有關連。奧地利及英國亦曾發現有類似個案。
然而,由於這些個案甚少有詳盡的記錄,以上地區發生的蜂群失蹤個案至今都未能確定是否與CCD有關連。例如,德國是發現首批CCD個案的歐洲國家,根據該國養蜂業人士的報導,約有40%的蜂群死亡,但至今卻無具科學性質研究的確定;2007年五月初,德國的傳媒曾報導該國仍未有確定的CCD個桉發生。
CCD的成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指出CCD可能與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英: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有關。其他曾經提出導致CCD的因素包括:營養不良、蟲害、農藥病原體、免疫力不足、蟲蟎、真菌感染、基因改造農作物、飼養蜜蜂的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或把養蜂蜂巢遠距離遷移)、氣候轉變、電磁波輻射等。至今仍未清楚CCD是否單一成因引起或是由多個成因組合引起,亦未能確定CCD是否一個新的自然現象,還是一個過去曾出現但影響不顯著的現象。

營養不良論


根據賓州研究人員的調查表示,蜂群出現CCD前,都曾受都外來壓力的影響,一般以營養不良及/或受乾旱影響最為常見。至今,這個因素是所有CCD個桉所共有的情況。因此,CCD明顯地與營養不足的蜂群有關連,而未必會出現於健康、營養充足的蜂群。
個別研究者認為CCD與以粟米糖液(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喂飼養蜂有關。糖液用以補足蜂群冬天期間的糧食。歐洲的研究指出CCD可能與製造糖液的基因改造粟米有關。若果糖液是CCD唯一的成因,CCD應只局限於冬季發生。然而,不少CCD個桉亦在不同的情況下發生,包括沒有使用糖液喂飼養蜂的情況。
另外,不少農民都依賴養飼的蜜蜂傳播花粉。由於農民種植的果實種類單一,導致養飼的蜜蜂只能以某一兩種農作物的花粉作為主要食糧,間接造成蜜蜂營養不良。

抗生素


不少發生CCD的養蜂場都有對養蜂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及殺蟎劑,因此難以斷定引發CCD的化學物劑;部分以有機方式飼養蜜蜂的人士指出,縱使他們附近的非有機養蜂場發生CCD,他們並無受到CCD的影響。

研究組織


現時有關CCD的消息及研究,主要來至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Working Group。該組織曾於2007年六月發表有關CCD成因的種種可能因素及理論,但並無為CCD訂定一個客觀性的定論。
2007年七月,美國農業部發表「CCD行動計劃」,針對CCD危機訂定四個主要應對策略:
普查及搜集有關CCD的資料;
CCD樣本分析;
以假設為本的研究方向;
作出紓解及預防的行動。
至今(2007年末)學者仍未有CCD意見及成因的共識。美國昆蟲學會將於2007年12月11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舉辦針對CCD的國家研討會,題為"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in Honey Bees: Insight into Status,Potential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但至今並無任何對CCD研究的突破性的發展。

社會學意義


在勞動密集型地區,不良的管理手段,同樣會造成類似徵候的發生。例如:廣東地區曾經發生的民工荒,就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