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維尼
吉維尼
吉維尼位於巴黎正西方向70公里的上諾曼底省,在塞納河谷的一個小山坡上,周圍是蔥鬱的樹林和碧綠的草場,村前是一片略有傾斜的開闊地,一直延伸到塞納河邊。
![露紅柳綠](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7/md7465c0fad9740f89a14385b2003c41d.jpg)
露紅柳綠
莫奈的房子是一棟粉牆綠窗青瓦的二層小樓,原為一處農舍。如今,牆上掛出的是莫奈最著名的代表作的複製品及他精心收藏的231幅日本浮世繪。當年莫奈剛搬來吉維尼時,經濟上十分窘迫,他只是租房而住。後來他成名成家,作品價格一路攀升后,才於1890年將房子買下。
![鮮花爛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2/m12d9a836cfcd20cab064ede7ce2ea994.jpg)
鮮花爛漫
1893年他又買下鐵路另一側的一塊土地,挖坑引水,種樹修橋,建成水園。花園與水園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花園開放熱烈,水園靜謐深沉;花園規則有序,水園曲折幽遠。水園裡面垂柳依依,竹葉青青,樹木參天,曲徑通幽,幾座綠色小橋跨於如鏡的池水之上,水園的規劃處處流露著日本園林的影子,給人一種參禪入定之感。水園中種滿了睡蓮,若是開花時節可稱得上真正的“蓮花池”。精心規劃布置水園成為莫奈創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莫奈剛到吉維尼時還主要在附近的鄉間尋找素材,他每天清晨五點鐘起床,漫步於附近的河邊、小路、田野和山坡,捕捉和體味著早晚間光與影變幻的轉瞬即逝的效果或印象,後來他完全退居水園,完成了他那著名的日本橋系列和睡蓮系列。莫奈對水的透明性和反射性尤為著迷,他的畫以水為界分為三部分,一為水上景物部分,二為水面漂浮物及倒影部分,三為水下景物部分,甚至可以看到“魚翔淺底”的效果。
![吉維尼](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2/m02aa950e3894e459fd44304e37ce49b0.jpg)
吉維尼
也許是一種巧合,莫奈遷居吉維尼的1883年也是其命運發生轉機的一年。此前,他的畫幾乎無人喝彩,收穫的只是嘲弄和譏笑。此後,越來越多的人從他的近看模糊一團的“顏料渣”(當時評論界對其作品的評價)中看到了異乎尋常的才華,他聲名鵲起,畫價扶搖直上。盛名之下的莫奈仍一如既往地遠離著燈紅酒綠、眾聲喧嘩的巴黎,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這位吉維尼的隱士幾乎一直呆在鄉間的藍天綠草、繁花清水之間,過著蒔花弄草的“花痴”生活,執著地耕耘著自己的一方園地。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地向外輻射,不僅成為印象派之父,也成為現代繪畫的先驅。
參觀者主要是來自兩個國家的遊客。一是裝束隨意、快樂活潑的美國人。繼莫奈之後,自1887年至20世紀初,大批畫家(前後有一百多位),大部分為美國畫家也被吉維尼的安靜和美景所吸引,紛紛搬至此地,使吉維尼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村。1992年,美國企業家和收藏家丹尼爾J·泰拉在該村建造了美國藝術博物館,陳列著上個世紀之交生活於該村的美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二戰期間,莫奈故居嚴重荒廢,繼承家產的莫奈的兒子米歇爾無力修復,遂於1966年將其捐贈給國家美術學院。後來正是靠了美國人的慷慨捐資,故居才得以按照原樣修葺一新。所以美國人對吉維尼情有獨鍾。另一類是穿著整齊、表情嚴肅的日本人。莫奈生前酷愛日本藝術,尤愛收藏浮世繪。1862年的世界博覽會將浮世繪介紹至歐洲,收藏浮世繪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每位印象派畫家都有自己的藏品。因此,日本人來法國也必到吉維尼。
吉維尼是法國西海岸諾曼底典型農村,印象派大師莫奈選擇在此終老一生。
層層起伏山地,白牆紅頂農舍,條條深綠林帶,片片艷紅花朵,盡善盡美呈現。
一片片花枝招展,五彩繽紛綜合性花草,美得讓人眼花撩亂,久久流連忘返。
詩情畫意田園景觀,每一處都宛如一幅印象派風景畫,每一角落都充滿詩意。
鮮花在巴黎周圍綻放,吸引無數慧眼,叩門而入,做一天繽紛多彩光影美夢。
戶戶房屋漆上粉彩色調,遠望像超大調色盤,效仿鍾情夢幻色彩的莫奈風格。
瞬間,千百種顏色在空氣中起舞,像一場視覺盛宴,光看已讓人很是享受了。
![歲月靜好](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3/m73eb31b9ec5fba8bc064a9b0965cc570.jpg)
歲月靜好
如果喜歡色彩,就來吉維尼,看看這裡會給你怎樣的靈感,一定會獲益非淺。
那些五彩明亮色彩會永遠印在記憶里,嬌艷花叢中,更有花朵般艷麗的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