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鄭公宅同詠竹

嚴鄭公宅同詠竹

《嚴鄭公宅同詠竹》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以“竹”為吟詠對象,托物言志,耐人尋味。詩的首兩句說明詩人贊詠的是“半含籜”、“才出牆”的新竹;中間四句,著重寫了新竹的色和香;詩的末兩句從新竹可以長達雲霄的角度,希望對新竹加以保護,“勿剪勿伐”。全詩以動馭靜,結合作者生活,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寫竹,選擇了不同生長期的特徵,顯現出不同環境中竹的風韻。

作品原文


嚴鄭公宅同詠竹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註釋譯文


註釋

①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
②籜(tuò):筍殼。含籜,包有筍殼。
③帙(zhì):包書的布套。書帙,書套。
④娟娟:美好。
⑤但:只
⑥翦(jiǎn):同剪。

譯文

嫩綠的新竹有一半還包著筍殼,新長出的竹梢才高出牆頭。嫩綠的顏色映侵著書套,久久不退;當竹影移過,酒也頓是變的清涼。新雨過後,竹子更加美好潔凈;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長到高矗雲霄。

創作背景


這是廣德二年(764年)秋天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與《嚴鄭公階下新松》作於同時,當時杜甫在嚴武的節度使府中任職,杜甫希望嚴武培植自己,因而作此詩。

作品鑒賞


賞析

全詩落筆於眼前所見之景:“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嚴鄭公的宅院里大約生長著一叢綠意蔥蘢的新竹,初生的竹竿半截子還包裹在筍殼之中,青翠柔嫩的竹梢剛剛探出院牆。正因為它們是新生的,便呈現出特別旺盛的生命力,一旦破土而出,就頑強地向上生長,努力掙脫出筍殼的束縛。一“綠”字,信手拈來,率爾自然,看似乎實無奇,卻統領籠蓋全篇,播散著清新宜人的瑩瑩氛圍,顯露著幼竹的勃勃生機。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竹叢蒼鬱之色漫過窗欞投映在書堆上,令人疑是薄暮將臨;一陣竹影飄向酒杯,使杯里的酒也帶上幾分涼意。詩人借“書帙晚”和“酒樽涼”兩個錯覺,從側面敷設烘托出了竹色的青蔥和竹蔭沁人心睥的涼爽。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頸聯寫竹的美好姿質:天雨滌去了沾在竹上的塵垢,使它更顯挺秀姣好;溫煦的微風吹拂著竹林,傳送出淡淡的幽香。“娟娟凈”和“細細香”本是翠竹的天然風采,而“雨洗”、“風吹”,使其更顯佳妙。詩人在筆墨之外還含蘊著這樣的意思:竹子的茁壯生長有賴於惠風甘雨的沐浴,這是它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生態條件。
前六句描摹直接呈現於眼前的景象,末兩句從實在之境宕開去,詩人希望這喜人的幼竹不要被無端“剪伐”而得以繁茂生長。那樣的話,現在還只是“半含籜”、“才出牆”的新竹,便能變成參天修竹,可以拂拭天際流雲了。這首詩或多或少包含了作者個人的身世之慨。當然,重要的在於,詩中“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的呼籲和預見提醒人們:對於一個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應該予以保護扶持,而不要讓它受到戕害摧殘。
作者以動馭靜,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寫竹,選擇了不同生長期的特徵,顯現出不同環境中竹的風韻。而且結合作者生活來寫,更能表現一個“愛”字。這首詠竹詩,“新梢”二字乃全詩詩眼,杜甫所詠之竹乃新竹、幼竹,恰如新到劍南節度使嚴武幕府供職的杜甫本人,此竹不僅可以為“書峽”添色,為“酒蹲”增涼,而且體“凈”身“香”,正是杜甫借詠竹寓自己才德,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嚴武栽培,最終“拂雲”見日。

評價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色侵陰過,靜時景也。雨洗風吹,動時景也。”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詩寓依人意,托意又婉。”
清楊倫《杜詩鏡銓》:“松竹皆公自喻幕中效職之意,不能無望於鄭公之培植也。”

作者簡介


杜甫(721年-770年),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天寶五年(746年)至長安,困居近十年。曾授官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等。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時,官參謀、檢工部員外郎。由於長期流離顛沛,飽嘗戰亂辛酸,因而杜甫的詩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即使是一些寫景詠物的詩篇,也往往寄寓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沉鬱頓挫聾,而又風格多二樣。有《杜工部集》。
杜甫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