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路

廣元路

廣元路,中國元朝的路(行政區劃),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為廣元府,后不復置。治所在綿谷縣(今四川廣元)。領2縣、1府、4州,府領3縣,州領7縣。

建置沿革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利州為廣元路。治所在綿谷縣(今四川省廣元市)。包括今四川省平武縣、梓潼縣以東以南,通江縣以西,平昌縣以北,和陝西省略陽縣、勉縣、寧強縣。屬於四川行省。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改廣元路為廣元府。后降為利州衛。

史籍記載


元史》記載原文:
廣元路,(下。)唐初為利州,又改益昌郡,又復為利州。宋為利州路,端平后兵亂無寧歲,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元憲宗三年,立利州治,設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罷帥府,改為廣元路。戶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萬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數。)領縣二、府一、州四。府領三縣,州領七縣。
縣二
綿谷,(下。)昭化。(下。元初並葭萌入焉。)
府一
保寧府,(下。)唐隆州,又改閬州,又為閬中郡。後唐為保寧軍。元初立東川路元帥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寧府。二十年,罷元帥府,改保寧路。初領新得、小寧二州,后併入閬中縣,又並奉國入蒼溪縣,新井、新政、西水總入南部縣,仍改為府,隸廣元路。(本府屯田一百一十八頃有奇。)領三縣:
閬中,(下。倚郭。)蒼溪,(下。)南部。(下。)
州四
劍州,(下。)唐為始州,后改劍州。宋升普安軍,又為隆慶府。元至元二十年,改劍州。領二縣:
普安,(下。至元二十年,並普城、劍門入焉。)梓潼。(下。)
龍州,(下。)唐初為龍門郡,又改龍州,又改江油郡,又改應靈郡。宋改政州,繼復舊。元憲宗歲戊午,宋守將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並江油、清川二縣入焉。
巴州,(下。)唐初改巴州,又改清化郡,又為巴州。宋領化城、難江、恩陽、曾口、上通江、下通江六縣。元至元二十年,並難江、恩陽二縣入化城,上、下通江二縣入曾口。領二縣:
化城,(下。)曾口。(下。)
沔州,(下。)唐初為興州,又為順政郡,又改興州。宋改沔州。元至元十四年,隸廣元路。二十年,廢褒州,止設鐸水縣,遷沔州而治焉。領三縣:
鐸水,(下。倚郭。)大安,(下。本大安州,至元二十年,降為縣以來屬。)略陽。(下。至元二十年,並長舉及西縣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