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氣候學
海洋氣候學
海洋氣候學氣候學的分支之一,亦為氣候學和海洋學的邊緣學科。主要研究海洋大氣的多年平均物理狀態及其時空變化特徵,包括海上氣候要素的平均情況、極值、變率和頻率等。
中文名稱:海洋氣候學
英文名稱:marine climatology
定義1:研究海洋上的氣候形成、分佈、特徵和變化的學科。
應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氣候學(二級學科)
定義2:研究海洋上的氣候特徵、分佈、形成和變化規律的學科。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氣候學(二級學科)
定義3:研究與海洋有關的特定氣候的形成、分佈、特徵和變化的學科。
應用學科: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氣象學(三級學科)
海洋麵積廣闊、熱容量和能量巨大,且變化緩慢,對大氣的長期變動,特別是年際變動具決定性影響,故海洋為氣候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海洋氣候學的早期發展淵源於航海事業的需要。公元前4~5世紀,人們即利用季風、信風來指導航海。
隨著航海紀錄的豐富,19世紀莫里(M·F·Maury)根據航海日誌繪製了風和海流圖,並撰寫了《海洋自然地理學》,討論海洋氣象諸問題,為本學科勾劃了初步輪廓。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海洋氣象觀測技術和手段不斷進步,特別是衛星遙感技術廣為應用,開創了海洋氣象學發展的新紀元。本世紀60年代起,大規模的海上立體觀測實驗,如巴貝多海洋學和氣象學實驗(BOMEX),全球大氣研究計劃(GARP),氣團變性實驗(AMTEX),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等,及海洋環流、大氣環流和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的數值試驗研究,使海洋氣象學從以描述為主的定性階段過渡到定量的試驗研究階段。
70年代,隨著新技術和高速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在大量歷史資料和經驗研究的基礎上,出現了兩種特有的實驗手段,以研究海—氣相互作用和對氣候的影響:①選擇特定海區和某一時段,針對一個或若干個專題,由數國或更多國家利用船舶、浮標、飛機、雷達、衛星等先進工具,同時在水下、邊界層和空中開展三度空間、各種尺度的大型現場觀測試驗;②利用大型計算機,採用不同模式進行耦合海—氣數值模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