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河

清江河

清江河,長江支流嘉陵江支流白龍江的支流。是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較大的支流有唐家河南河、西陽溝、大石河、樓子河、西遊河等。

清江河流域內建有龍王溝水庫、劍雄水庫、陡岩口水庫等。自漢代即有引水工程,有城北埝、豐光埝、民興埝、東陽埝等,2011年建成劍閣縣清江河壅水閘壩,引清江河水供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清江由青川關庄至廣元鴨浮岩入白龍江,航程101公里,通航3至5噸木船。1960年前後,鄉村公路發展,物資改走公路、鐵路。航道失修,竹園鎮至鴨浮岩一段,僅有鄉鎮企業的短航木船,為火車站集運礦石、煤炭。清江河發源地唐家河生態環境好,建有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別名


醍醐水、青竹江、下寺河、黃沙河、清水河、清水江、清江、清溪河。

幹流概況


青竹江,又名清江河,發源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西北部海拔3837.1m的大草坪和摩天嶺南麓,分佈在境內西部和中南部,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溪鎮、橋樓鄉、曲河鄉、前進鄉、關庄鎮、涼水鎮、七佛鄉、馬鹿鄉、竹園鎮匯入黃沙河(又名青竹江、下寺河),在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注入白龍江。河流全長204km,流域面積28732km。青竹江自古以來具有流量大、水質好、沿江污染小、生態保護相對較好等特點,但20世紀後半期,由於流域人民盲目、無計劃的取沙、修築攔河壩、捕魚、侵佔濕地等使青竹江河床縮小,水生生物多樣性降低,水生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程度威脅。
清江河,上游青竹江,古稱醍醐水、啼孤水、清水、清溪,又稱清江河、清水河、清水江、清江、清溪河、下寺河、黃沙河、上寺河,是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河流呈東西走向,發源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西北的摩天嶺大草坪,河源海拔高程(高度)3839m,全長204km公里,流域面積28732km,河口流量61.33m∕s,總落差3098m,水能理論蘊藏量16.6萬kw,流域河段平均坡降為4.59‰。上源稱唐家河,轉南過關虎、棉紗壩,至青溪鎮右納青溪河(南河),以下乃稱青竹江(又稱下寺河)。轉東過大水,又東北過橋樓鄉,左納三鍋石溝(又稱兔子河、東陽溝);急折東南至曲河鄉,右納大石河;再轉東北過康壩,至古城溝左納樂安河(古城溝);又轉東南過大坪、康樂,右納石壩溝(陶龍河);過關庄鎮,右納樟河溝、蘇河溝;又折東北,左納毛壩溝(白石河);東至涼水鎮,左納大院河;又轉東南至芙坪,左納樓子河;轉南偏東過大佛灘、馬鹿鄉,右納雁門河(六河溝);曲折轉東北流,過竹園鎮,入劍閣縣境,過上寺鎮,右納三江河(涼水溝);折北轉東又北入廣元市利州區赤化鎮,轉東北至寶輪鎮,轉東偏南,在寶輪鎮安全壩(安全壩村)處注入白龍江后在昭化區(古稱昭化縣,原元壩區)昭化鎮兩河口(現昭化鎮土基壩村境內)處流入嘉陵江。
清江河
清江河

水文特徵


青竹江地處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帶。上游一線森林茂盛、植被良好,水系發育好,支流較多,且成樹狀較均勻地分佈於沿江兩岸。中上游屬高山峽谷,河面狹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蝕輕微,河中沙石主要來源於崩塌體,只有少量來自地表沖刷,大暴雨時常有泥石發生。下游為淺丘地區,植被相對較差一些,河面逐漸開闊,坡降減緩,水流相對平緩,主河道平均寬度200m左右(廣元市水文局供)。青竹江屬龍門山脈麓頭山暴雨區,主要特點為雨量大,強度大,籠罩面積較大,集雨面積約在1000—100002km,但是暴雨歷時較短,一次暴雨歷時約一天左右,主雨峰歷時一般在12小時以內。且青竹江中上游段以高山峽谷為主,降雨產生的地面徑流滯流時間短,暴雨往往在流域內形成大洪水,且一般多產生在每年的6至9月之間。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發生時間一般在7-8月,個別年份也可能出現在9月和10月,其中7-8月發生大洪水占歷年的80.0%以上,近年來9月和10月發生大洪水的機率有較大的增長。青竹江流域的徑流主要來自於降水,其次為地下水和融雪水補給。由於降水量在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降水量佔全年徑流的90.0%左右。汛期時有暴雨洪水發生,非汛期又因降水偏少徑流較少。時空分佈差異較大,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泥沙特徵


青竹江流域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由於青竹江流域位於龍門山脈麓頭山暴雨區,河道中上游屬高山峽谷地帶,河面狹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蝕輕微。河中沙石主要來源於崩塌體,少量來自地表沖刷。由於2008年“5.12”地震對上游山體的破壞影響較大,如今遇大暴雨時常有泥石流發生。據馮家壩河段觀測資料,青竹江年平均流量5.13sm3,洪峰最大流量曾達1000sm3,年平均徑流總量1.35億3m,年均輸沙145.4萬t(廣元市水文局供)。
清江河
清江河

流域概況


氣象特徵

流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地區,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其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冬半年受偏北氣流控制,氣候乾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氣流控制,氣候溫熱、多雨、潮濕。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熱量充足,無霜期長,冬春常有旱象,夏秋易發生洪澇災害。青竹江流域地形較複雜,地勢高差懸殊,海拔高度在450-3000m之間,氣候差異明顯,流域中、下游逐漸過渡到淺丘平壩濕潤季風氣候地區,終年氣候較溫和,降水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左右。青竹江流域由於受大氣環流、季風氣候和地勢高差等因素的影響,降水在時間、地域分佈上極不均勻。

社會發展概況

青竹江橫跨廣元市青川、劍閣、利州三個區縣,全長204km公里,對其流域人畜飲用水、工農業生產、旅遊及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在青竹江流域上分佈多處自然和人文遺產。其中有著名的蜀道(古代稱金牛道)、陰平道[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今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全長265km]等,如今很多地方已經開發為旅遊景點。如陰平村(清溪鎮北部,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km,因三國時鄧艾偷渡陰平,因陰平古道從境而過得名。)正打造為“川北旅遊第一村”。青溪古鎮已於2013年成功申報為國家4A級風景區。唐家河已於1986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生態綜合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萬公頃。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目前已經升格為國家4A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該公園呈“Y”型布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鄉一鎮,輻射人口近10萬。順江而下,劍門關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屬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之一,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翠雲廊,又稱“皇柏”、“張飛柏”,是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位於劍閣縣境內,分佈在300餘里的古驛道上。雖歷經千古滄桑,仍然生機盎然。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被譽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現為國家4A級風景區。如今,青川生態文化園(縣城)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全面啟動;劍閣縣的鶴鳴山3A級旅遊景區已經通過驗收、劍門關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正全面建設、上寺鄉“仙女”溶洞景區全面招商以及劍門關、翠雲廊創5A步伐緊促。
在城鎮發展和經濟建設上,彰顯出青竹江流域如今的熱鬧與繁華。青川縣竹園鎮,是青川南大門,素有九寨黃龍旅遊北環線的要衝之稱,是青川縣的經濟強鎮,廣元市的工業重鎮,全鎮幅員面積602km,人口約3萬。劍閣縣下寺鎮,縣城於2003年9月由普安鎮遷至這裡。2004年,該鎮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城鎮”。經過幾年的大力開發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初步完善,城市發展已從“搬遷期”轉變為“發展期”,城市建設和劍門工業園區等一大批項目大力推進,各項功能逐漸配套和完善。目前,城區面積已達4.5平方公里,人口近5萬人,不久將發展成為青竹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利州區寶輪鎮地處青竹江河與白龍江匯合處,自秦漢以來,即為蜀道重鎮,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集鎮史。該鎮幅員面積155.512km,人口近7萬,年均工業總產值5.7億元,是廣元市的衛星城市和新興的工業區。該鎮經濟活躍,實力較強,是川陝甘的重要物資交流集散地,鎮域稅收排列廣元市鄉鎮綜合經濟實力第一名。目前,該鎮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循環經濟與新農村建設發展迅速。工業與商貿經濟發展態勢強勁,水電與礦山能源、冶鍊軋鋼、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商貿餐飲五大產業已形成。廣元市經濟開發區的三江工業園區落戶該鎮的青竹江邊,目前正緊張建設之中。
青竹江水生生物資源現狀青竹江流域雖然水能、礦產、魚類等資源十分豐富,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魚類養殖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和破壞。目前,國家、社會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環境、生態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青竹江流域各級政府加大了保護青竹江生態環境執法力度,部分不利因子如砂石開採、挖沙、取水、電魚、侵佔濕地、修築石堰等因當地環保、漁政、水務等管理部門加強執法和管理而改善。但是,在青竹江上,現已規劃15座水電站(廣元市水文局供),這些水電站的逐步修建將對青竹江生物多樣性、水生生態系統及物種變化將受到影響。另外,在青竹江部分河段,當地政府、開發企業在防洪河堤、景觀打造修建上缺乏考慮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所採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較傳統,有的甚至簡單粗暴。如廣元市利州區赤化鎮與寶輪鎮之間的青竹江段,目前正建設工業園區(廣元市三江新區工業園),施工企業對該段河堤採取直接水泥硬化,這嚴重破壞了青竹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以及青竹江河流自凈能力。

主要支流


唐家河:源於海拔3231,2米的大草堂。初由北西南東流,經摩天嶺南麓匯松坪子溝(匯點海拔1723米),折向南流,至黃溝里匯石板岩溝(匯點海拔1369米),流長15.57公里,河床比降7.2%,流域面積為68.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住有關虎鄉前哨村的145戶,609人,有耕地1284畝。
寺溝:發源於海拔2393米的大山裡,由東向西流,至關虎鄉河口入清水河(匯點海拔1113米),流長7.4公里,河床比降12.5%,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45立方米/秒。住有關虎鄉三龍村的66戶、309人,有耕地1317畝。
落衣溝:源於海拔2977米的亂石山,由西向東流,在賈家壩匯清水河,流長7.95公里,河床比降20%,流域面積22.2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住有關虎鄉聯盟村57戶279人,有耕地面積668畝。
清江河
清江河
石玉溝:源於海拔2202米的松光岩,由西向東流,經大屋基、任家院、亂石窖、白馬廟、石牛寺至虎家壩匯入清水河,流長6.3公里,河床比降11.2%,流域面積12.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2立方米/秒,住有青溪鄉的陰平、石玉兩個村362戶、1456人,有耕地2781畝,其中水田656畝。
南河:古名南溪水,源於海拔2977米的亂石山,初由北向南,流經三道坪、二道坪、頭道坪,望鄉台、打箭坪、楊堂廟、南音寺、在馬桑灣匯秦家溝,至井田轉向東南流,至大田壩匯布提溝后突轉向東流,經徐壩至張家壩折向北流,至高橋寺匯金壩子溝,至宋家灣匯蔡家溝,經南山寺在倒角里注入清水河,流長38公里,河床比降5.2%,流域面積98.12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4立方米/秒,住有青溪鄉的和平、徐壩、金橋、西坪四個村,612戶,2711人,有耕地6698畝,其中田1296畝。
卜家溝:源於海拔2152米的自草灣,由北向東流,至雙字壩匯入清水河,流長12.5公里,河床比降3.4%,流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8立方米/秒。
梧桐溝:源於海拔2120米的李家山,由北向南流,至趙家壩匯入清水河,流長12公里,河床比降3.4%,流域面積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6立方米/秒。兩溝住有青溪鄉的東橋村139戶、594人,有耕地1179畝,其中田190畝。
關山溝:源於海拔1793米的大草包,由南向北,經魚龍貫在茶壩河匯入清水河,流長5.3公里,河床比降14.3%,流域面積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8立方米/秒,住有橋樓鄉魚龍村的一個村民組。
倪家溝:源於海拔2353.2米的八卦梁,初由北向南流,至三洞水匯後頭溝而轉向東流,至橋樓壩匯入清水河,流長7.5公里,河床比降10%,流域面積22.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住有橋樓鄉的蘇陽、新倪二村328戶,1504人,有耕地3128畝,其中田423畝。
韓家溝:發源於海拔2393米的大山裡東麓經黑溝里,大松樹至下囤匯入清水河,流長4.5公里,河床比降20%,流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住有橋樓鄉內河西村230戶,1044人,有耕地1742畝,其中田367畝
西陽溝:古名杲陽河,源於海拔2884米的雙石人,由北西向南東流,至齊頭岩匯棕山子溝,經磨河灣、小河壩、酒家院、邱家灣至桐木坪折向西流至陰山裡匯東陽溝,至西果坪匯劉家溝,至三江子注入清水河,流長22公里,河床比降7.9%,流域面積64.4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住有三鍋鄉的民利、民興二村831戶,3429人,有耕地4090畝,其中田1518畝。
東陽溝:源於海拔2736米的十二台,由北西向南東流,至兩河口匯構陽溝(匯點海拔998米)折向南流,至三鍋石匯楊柳溝後轉向西流至陰山裡與西陽溝匯,流長18公里,河床比降7.1%,流域面積79.1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住有三鍋鄉的東陽、楊柳、畜牧三個村575戶,2438人,有耕地面積4159畝,其中田494畝
黃水溝:源於海拔1773米的出水包(古名石鏡山),初由東向西流,經大松樹、陳家河、楊家河、至小灣里折向南流,經張家院、堆子上,至螞蝗寺注入清水河,流長8公里,河床比降2.5%,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5立方米/秒。住有三鍋鄉的黃水村,179戶,870人,有耕地1818畝。
大石河:源於海拔2948米的六角頂,初由北西向南東流至田家地轉北東,至板橋壩匯發源於鑼鼓頂(海拔2813米)的壩子溝,經房石在棒子壩與鹽水壩溝匯(匯點海拔825米),至魚洞壩與新順溝(古稱老溪溝)匯,至張家院與茨溝河匯,至馬家院與公子溝匯,至程家坪與大岩溝匯(匯點海拔759米),至曲河鄉注入清水河,流長17.2公里,河床比降10.6%,流域面積8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河口流量1.2立方米/秒,住有房石、新順、曲河三鄉的19個村2639戶,13586人,有耕地28475畝。
銀洞溝:源於海拔1642米的邱家山,由南向北流,至吊索岩注入清水河。流長4.5公里,河床比降8.8%,流域面積7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住有曲河鄉的銀洞村,182戶,890人,有耕地2153畝。
黃家溝:源於海拔1900.8米的雞公咀,由南向北流,至康壩村對岸的大木林匯入清水河,流長4.2公里,河床比降6.6%,流域面積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前進鄉的溝坪村,97戶、516人,有耕地1128畝。
古城溝:源於海拔2784米的團包,由北向南流,經地坪壩至樂安匯后壩溝(后壩溝發源於2669.3米的鴨包咀西麓,經薅溪鄉,后壩至樂安)至前進注入清水河,流長20公里,河床比降8%,流域面積14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住有薅溪、樂安、前進三個鄉23個村,3016戶,13718人,有耕地31912畝,其中田1339畝。
水磨河:源於海拔1801米的石人梁,由東向西流,經金壩子、趙家梁、白家塘,至麻地灣注入清水河。流長4.6公里,河床比降16%,流域面積10.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1立方米/秒。住有前進鄉的白家村91戶、407人,有耕地1196畝。
石板溝:源於海拔1900米的禪塘寺,由南向北東流,經劉家灣、吳家溝、毛草坪至馬家梁匯入清水河。流長3.6公里,河床比降19.2%,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紅光鄉的石板溝村,126戶、566人,有耕地1380畝。
尹家溝:源於海拔1601米的青林埡,初由北東向南西流,至白楊嶺折向南流,至紅花地注入清水河。流長4.7公里,河床比降14.3%,流域面積10.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3立方米/秒,住有關庄鄉的新華村232戶,1214人,有耕地3199畝。
齊足溝:又名陶龍,源於海拔1750米的溪渠埡,初由西向東流,經過街樓、董家、至公子壩匯石公坪溝。至高家匯墳壩溪,至大房子匯小溝后折向北東流,至兩河口匯花竹園溝、白玉溝、經陶龍觀、雙土地、小荊壩、唐家坡至東河口注入清水河,流長16.8公里,流域面積65.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住有石壩、紅光二鄉、13個村,2082戶、10530人,有耕地22311畝,其中田421畝。
樟河:源於海拔2117米的大龍池,初由南向北流,經孫家壩、何家山、至三風寺匯白岩溝折向東北流,再經楊家河、火溝壩、銀洞咀、天井壩、至河口上注入清水河。流長13.5公里,河床比降7%,流域面積31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住有蘇河的三鳳、樟河二村327戶,1645人,有耕地3856畝。
蘇河:源於海拔1883米的棕包山,初由南向北流,經蔣神院,何耳壩、至金廠壩注入清水河。流長8.9公里,河床比降10.5%,流域面積25.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65立方米/秒。有蘇河鄉的櫻桃,梨子、新民、毛坪四個村,590戶、3045人,有耕地4947畝。
茅壩河:源於海拔1509米的孫家窩,由北向南流,經卜村院至兩河口匯牛心山(海拔1549)來之溪溝,又經李家坡匯何家溝,經石擔坡、龍潭子在鏵尖口注入清水河。流長8.2公里,河床比降8%,流域面積2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住茅壩鄉的7個村1018戶、5156人,有耕地9897畝。
大院河:源於海拔1609米的菩台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經鎖家溝、花蓋河、喂石河至罐子壩后匯發源於酒家埡(海拔1300米)經大院之溪溝,再經大佛嶺至桐子壩又匯發源於板凳埡(海拔1255米)之溪溝,至涼水鄉注入清水河(匯點海拔614米)。流長10公里,河床比降6%,流域面積50.8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為1。29立方米/秒,住有大院、涼水兩鄉的14個村,2508戶、12789人,有耕地25363畝,其中:田862畝。
大溝:源於海拔1578米的劉家山,由南西向北東流,經劉家梁、大溝里、至毛家嶺匯清水河(匯點海拔608米),流長3.4公里,河床比降21%,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涼水鄉紅旗村內3個村民組。
樓子河:源於海拔1436米的雍家山,初由北向南流,經下竹壩、花溪河、至柿子壩轉向東流,經井壩子、黃金壩、香樹壩至兩河口匯發源於筍林山(海拔1728米)之野火溪後轉向西流,至貓兒嶺匯井壩溝,經麻子壩、樓子壩(樓子鄉住地)至雙魚石轉向南流,經三重岩至兩河口匯發源於馬鞍山(海拔2034.6米)之明水河后出境入廣元市境再轉向西流,經苦竹園、芙蓉壩、至七岔口注入清水河。境內流長16.3公里,河床比降1.4%,境內流域面積69.5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56立方米/秒,住有樓子鄉、大院鄉的勝利、竹壩、新建及茶壩鄉的青新等8個村,791戶、4007人,有耕地14803畝,其中田597畝。
馬公河:源於海拔1924米的梅家包,由西向東流,經窩前、紅馬岩、紅廟子(馬公鄉住址)、中壩子、馬公塘至毛壩里匯發源哪吒埡(海拔1300米)經麻地溝、鍋罈子、劉家店子之溪溝後轉向南流,至窄峽子入江油縣境,經楓順、雁門在黃沙壩與清水河匯。縣境內流長13.75公里,河床比降16.7%.境內流域面積26.25平方公里,多年出境河口平均流量0.66立方米/秒,住有馬公鄉的4個村,461戶,2506人,有耕地9444畝。
大劍溪、小劍溪:大劍溪源出劍門鎮南黑山觀,北流出劍門關隘口至大石樹與小劍溪匯入青水江。小劍溪源出漢陽鄉北蒲家溝,東北流切過大吊岩、涼水溝,在大石樹合於大劍溪。
青江,又名西遊河,屬嘉陵江支流白龍江的支流下寺河(又名黃沙江)的支流。上源有兩支,南支系正源,發源於六合鄉西南龍池村紗帽岩北坡秦家院子,北支發源於楓順鄉西南小壩村轎子頂東坡,西源流至六合場西匯合后東北流,至河石壩與發源於青川縣朝陽鄉流經楓順鄉的五道河匯合,東北流至敬元鄉海拔690米的熊家溝口,匯合龍池河形成青江主河道,河面寬70~100米,流至千(缸)口轉向東南,流經雁門鄉與會龍河、柳壩河匯合,至石元鄉里園壩又轉向東北,經陰泉壩海拔583米處東流入廣元市市中區境,東流至竹園鄉黃沙村菜麻渠附近注入下寺河。河流全長46.7公里,流域面積625平方公里。
另外,清江河在下游廣元市境內河段有響水溝、雁門河、劍溪河、明水洞、呂家溝、鄧家溝、四合子等河流溪溝匯入。

治理開發


清江河
清江河
引水工程
城北埝:在青溪鄉北,原名青川田埝、大壩糧埝,青溪埝。《龍安府志》記:“青川田埝灌田二百畝”。民國24年(1935)二十九軍田頌堯部寇樹藩營,住防青溪時興修埝渠,使城北600畝旱地變田,且引水入城,解決了城內用水。后失修,多數農田復為早地。1954年青溪鄉人民政府組織受益戶出勞力,國家補助材料費20餘萬元,新建渡槽兩處,擴大灌溉面積600餘畝。1958年加固加寬渠道,並在尾水處修建20KW的小型水電站一座。1964年又將濫泥彎垮塌處的600米渠身用條石漿砌。1977年對全埝4000米長進行加寬,處理滲漏,引水量達到2立方米/秒。保灌面積1000畝,新建175KW電站一處,水輪泵加工站2處。
豐光埝:位於青溪城東,原名湃閻埝、城東糧埝,清光緒八年(1882)始建,灌田200畝。1955年以民辦公助方式增高埝頭,更名馬鞍埝。1977年延伸渠道9700米,加寬渠底1.2米,建渡槽5座,引水流量0.5立方米/秒,控灌面積1895畝。1978年再次擴建,延挖土渠7500米,襯砌1200米,修渡槽3座,擴大灌溉面積700畝,農民投工20萬個,國家補助材料費30萬元。后因資金不足,渠道未能全部完成。
民興埝。又名西陽埝,位於三鍋鄉西陽壩。《龍安府志》云:“老糧埝”,“瞞天過海埝”,灌面400畝,口碑傳始建於三國漢廖化屯田時期。1956年由三鍋鄉人民政府組織勞力,國家補助材料費續修,增高埝頭20米,新挖土渠6790米,增灌400畝。1963年在西陽河埝頭進水處增修“滾水壩”、“進水閘”。經逐年擴建加固,處理滲漏,投資20萬元,投工2萬多個,保灌面積1225畝。
東陽埝:位於三鍋鄉東陽壩,1954年由三鍋鄉人民政府組織勞力修建,因工程艱巨,不久停工。1958年續修,又因資金不足再停。1970年由國家補助材料費50萬元,完成渠道3630米,新修滾水壩、進水閘各1處,渡槽2座,涵洞4處,投工10萬餘個,控灌面積1100多畝,並在尾水處修建2×125KW水電站一座。
2011年12月22日,劍閣縣清江河壅水閘壩工程正式建成投入運行。位於劍閣縣下寺鎮拐棗壩河段,總投資近8000多萬元,是集防洪、供水、城市景觀、生態保護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水利樞紐工程。壩長189.5米,擋水高度7.5米,庫容399.5萬立方米。由沖沙閘、泄洪閘以及左右岸連接壩等幾部分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岸連接段、8孔泄洪閘、3孔沖沙泄洪閘、右岸接頭壩及連接段,泄洪沖沙閘閘孔數11孔,每孔凈寬12米。設計洪水重現期為30年一遇,校核洪水重現期為100年一遇。下閘蓄水后,正常水位回至上游水碾碥電站尾水出口處,與電站正常尾水位銜接,回水長度6公里,與劍閣縣主城區形成1.72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
水電工程
1978-1985年,青溪、關虎、薅溪、三鍋、瓦礫、大壩、觀音、新順、馬公、關庄、茅壩等11鄉,先後創辦小水電站,除照明外主要加工米面等,但受冬季河水枯竭的影響,能正常發電的只有青溪、新順、三鍋和楊村子4個小水電站。
生態保護
2011年10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四川省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單(第四批),批複同意建立清江河特有魚類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位於青川縣境內。
蓄水工程
1955年10月,開始修建龍王溝水庫,至1956年5月建成,位於寶輪鄉(今寶輪鎮)境內,屬小(二)型水庫。
劍雄水庫,位於小劍鄉順風村一組,屬清江河流域小劍溪支流,集水面積18.9平方公里。1966年7月,由漢陽區組織全區勞力修建,1967年完成大壩主體工程,壩高30米,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300萬立方米。溢流堰凈寬30米。主要為大吊岩小水電站提供水源。1979年庫區內建三級提灌站,提水揚程184米,提灌面積2500畝。
陡岩口水庫,位於小劍鄉鎖溪村,屬清江河流域小劍河支流,集水面積1.35平方公里。1969年9月由小劍公社組織勞力修建,1972年2月完成壩高21米,總庫容10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81萬立方米。溢流堰凈寬8米。矩形卧管,圓弧拱隧洞取水。左、右乾渠全長6公里,灌溉面積250畝,實際灌溉面積130畝。

航道航運


清水河全長235公里,青川縣境內流長124公里,屬上遊河段,河身彎曲,比降為0.5%。據關庄鄉小石門河岸一摩岩石刻,記有“……沿正水枯,……泊通……導河流下……上至……正統七年壬戍(1442)二月十九日立。”雖字多剝蝕,確為明代整治航道的記載。
清初南部鹽船曾上航至曲河。后,立人岩大崩,航道被亂石堆塞,鹽船上航至前進,黑家河壩曾一度為停泊碼頭。民國5年(1916),涼水浪平山岩崩,航道又被亂石阻塞。后經沿河群眾及船民多次炸修,因受資金技術的限制,清水河上的險灘仍難根除。
1953年以後,縣木材供應處,涼水航運組,關庄區交管站等曾整治航道多次,但因水位逐年下降,河底岩石又構成新的險礁,航行困難。1959年10月,調鐵廠下馬員工480人,突擊整修曲河至前進航道,1961年3月竣工。但因水流湍急,整修成果不易鞏固。
清水河岸之關庄有規模較大之王爺廟一座。康熙19年(1680),涼水街建造一座長五間四水到堂的川主廟,這些足以證明當時這條河道的航運業是相當繁榮的。據口碑稱:早年兩岸盛產竹木,多由外籍客商製成竹木排筏,運往南充、南部、重慶一帶出售。後有南部等地鹽商試造小木船,載重3噸左右,上航運載食鹽、布匹、百貨,下航運載黃豆及山貨藥材,船運便逐步發展。本籍人不習水性,操此業者較少。民國時期,來往船筏,多停靠關庄、涼水碼頭,日停泊5支左右。
1954年寶成鐵路通車廣元后,青川物資單位在竹園壩火車站先後設轉運組,竹園至關庄的航運,又興旺起來。1959年5月成立涼水航運組,發動沿江公社發展航運副業。初有木船4支,后發展為25支,並培訓駕長46人。1960年完成貨運量0.42萬噸,貨運周轉量18.14萬噸公里。1965年木船發展到30支,90個噸位。
古關路通車后,貨源流向改變,航運中斷。1966年,青川伐木廠投產,調撥嘉陵江沿岸各縣的支農木材,大部份由唐家河、西陽溝用汽車運至前進,再紮成排筏下運,月發運約7-10張,每筏可運載木材20立方米。后青川伐木廠水運隊改為流放散漂,每年重陽節后便把沿江兩岸數千立方米木材,全部投入河中,順水漂流,綿延二三十里,常需3-4月方運抵竹園壩啟岸,故此河道又有青(溪)竹(園)江之稱。1978年伐木廠停辦,長距離的散漂流放停止。
清江,又名下寺河。在七佛入廣元境。由青川關庄至廣元鴨浮岩入白龍江,航程101公里,通航3至5噸木船。1959年前後,有船200餘只,主要運輸礦石、煤炭、糧食和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