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

甘肅省隴南市轄縣

文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因沿用古文州之文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與四川、陝西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東南與四川青川縣、平武縣接壤,西鄰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九寨溝縣,北接武都區。面積4994平方公里,總人口24.04萬人(2014年),轄14鎮、5鄉、1民族鄉,305個行政村。

文縣素有“隴上江南”、“千年葯鄉”、“甘肅的西雙版納”等美譽,擁有1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同時文縣也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境內大熊貓數量約佔全國數量的十分之一,擁有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文縣名優特產有文縣綠茶、文縣紋黨、柿餅等,風景名勝有文縣天池、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等。文縣先後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甘肅省文明縣”等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20年1月8日,文縣被確定為甘肅省最具科學教育競爭力縣。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文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

文縣民族以漢族、藏族、回族為主,同時散居有撒拉、彝、蒙、苗、滿、土家、東鄉、朝鮮、仡佬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11個,少數民族有33個村60個社,分散居住在鐵樓、碧口、石雞壩、堡子壩、梨坪、天池、丹堡、劉家坪、城關、中寨等十個鄉鎮,共2201戶8642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4%。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謚法為名。

歷史

文縣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已有人類活動,據考古發現堡子壩朱家台黃土坪文化遺址、石雞壩哈南寨坪文化遺址等十處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文化遺址。
戰國至西漢初為氐族所居。《史記·西南夷傳》“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時置陰平道,屬廣漢郡。漢安帝永初二年(108)改廣漢北部都尉為廣漢屬國都尉,治陰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
鄧艾偷渡陰平作戰圖
鄧艾偷渡陰平作戰圖
三國時期,陰平一帶初屬魏。蜀漢建興七年(229)諸葛亮遣陳式攻克武都、陰平二郡,蜀漢陰平郡領陰平、剛底、甸底、廣武四縣;炎興元年(267年)魏將鄧艾攻下陰平后,偷渡陰平、奇襲成都,蜀漢滅亡。
西晉初年廢陰平郡,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復置,屬秦州。太康三年(282年)陰平屬雍州,下統陰平、平武二縣。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又改屬梁州。晉懷帝永嘉六年(312)陰平郡郡守董沖逐太守王鑒,以郡降於“成漢”政權。漢民大部流移入蜀。氐羌人屬仇池氐王楊芪搜統治。
東晉十六國楊氏世代居住此地,雖先後臣屬於成漢、東晉、後趙、前秦、劉宋、北魏等南北政權,接受其封號,但實際上未置郡縣。442年,楊難當族弟楊廣香在陰平一帶立“陰平國”。至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平蜀,在文縣西元置陰平郡領曲水一縣。又於文縣西南置葭蘆郡領建昌、正西二縣。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周明帝二年(558)三月以陰平、葭蘆二郡置文州,治建昌。
文昌樓
文昌樓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蘆北、陰平二郡,以建昌、曲水、正西三縣屬文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為郡,陰平郡轄縣曲水、長松、正西三縣。實行郡、縣兩級制。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州置文州。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建立道制,文州屬劍南道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文州改置陰平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郡為州,復置文州。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改屬山南西道。唐僖宗文德初(889年)改置威戍節度使領文、扶二州。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入蜀。
後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文州歸為蜀地,先後由三個政權所統屬:前蜀王建十九年,後唐占川九年,后蜀孟知祥占川三十二年。后蜀清泰元年(934年)文州被撤。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滅蜀復置文州,隸西川路。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改屬為利州路。后改屬利州西路,利州西路與利州路時分時合,文州改屬頻繁。端平三年(1236)文州在蒙古軍戰亂中州郡縣俱廢。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又復置文州,屬吐蕃宣慰司脫思麻路禮店文州蒙古汗兒軍民元帥府,后裁府仍文州。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降文州為文縣,隸陝西布政司鞏昌府階州。洪武六年(1371年)縣又設守御千戶所,隸陝西行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隸秦州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縣歸所,屬階州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又改置文縣,縣城有縣令,所城守御千戶所為守御。
清順治初仍置文縣,隸陝西鞏昌府階州轄。順治十六年(1659)裁去千戶所。康熙六年(1667)陝西與甘肅分治,設甘肅行省文縣從屬甘肅省。雍正六年(1728年)開始對部分省、府境進行大調正,文縣直隸階州,縣境界己基本穩定。
1912年文縣隸隴南道,1913年後改渭川道。
1931年文縣屬甘肅第一行政專員監察公署(駐岷縣)。
1944年,文縣劃歸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
文縣實景
文縣實景
1949年7月2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武都分區,文縣屬之。12月11日文縣和平解放。1950年文縣屬武都專區直轄。
1950年下設6區47鄉183個行政村。
1953年改劃為九區:興文、丹堡、玉壘、碧口、臨江、梨坪、橋頭、石坊、中寨和70個鄉。
1955年調正為五區:興文、丹堡、碧口、臨江、石坊和35個鄉鎮。1963舟曲縣博峪公社劃歸文縣,縣內置31公社。
1983年底改置24鄉為鄉人民政府,碧口、城關鎮人民政府,全縣時為309個行政村。
1984年4月省政府決定文縣博峪劃歸舟曲轄。全縣設兩鎮:城關、碧口,二十三鄉:鐵樓、尚德、橫丹、丹堡、上丹、劉家坪、玉壘、范壩、店壩、肖家、中廟、臨江、口頭壩、尖山、橋頭、屯寨、梨坪、舍書、石坊、石雞壩、馬營、堡子壩、中寨鄉。
2004年,撤銷橫丹鄉併入尚德鎮,上丹鄉併入丹堡鄉,肖家鄉併入中廟鄉,店壩併入范壩鄉,馬營鄉上半片併入中寨鄉,下半片併入石雞壩鄉。屯寨鄉改名天池鄉。
2012年中寨鄉撤鄉建鎮。
2014年7月,橋頭、臨江撤鄉建鎮,文縣共轄6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
2015年臨江鄉橋頭鄉撤鄉建鎮。
2016年,梨坪鄉、天池鄉、堡子壩鄉、石坊鄉、石雞壩鄉、丹堡鄉、中廟鄉、范壩鄉撤鄉建鎮。
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文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文縣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與四川、陝西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東南與四川青川、平武縣接壤,西鄰四川九寨溝縣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市轄區武都區。南達成都、重慶,西連九寨溝、黃龍寺,北通武都、蘭州。地處東徑104°16'16''-105°27'29'',北緯32°35'43''-33°20'36''。東西長217公里,南北寬156公里,幅員面積50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文縣風景
文縣風景
文縣地處西秦嶺山脈,南秦嶺山帶,是新構造運動強烈區,地震活動頻繁,地質構造複雜,地表起伏大,岩石祼露,溝壑發育。全境為中高山地和河川穀地地貌類型。西秦嶺岷山冊脈的兩大主脈插崗梁、摩天嶺分佈於縣境南北兩側。從西向東橫貫全境,構成了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最低點是東南部中廟鄉的罐子溝,海拔550米,最高點是西部堡子壩鄉的雄黃山,海拔4187米。由於江河穿越群山,經多年河流沉降和淤積形成了一部分河谷川台地。河谷川地海拔從罐子河的550米——縣城的946米——中寨鄉新寨村的1600米,地勢在階梯式立體地理結構,溝谷與山頂高差常在1000米以上,山坡坡度在40~60度以上,局部地區至80度左右,形成懸崖峭壁,成為不能利用之地。多數山嶺海拔在2700米以上,多數山溝長10~50公里之間。高山重疊,峰谷交錯,溝壑縱橫,谷地狹窄,超度陡峻,水流湍急。“山上雪花飛舞,山下桃紅柳綠”是文縣地形的真實寫照。
隴南最高峰——雄黃山
隴南最高峰——雄黃山
根據全國標準海拔1300米以上為高山山地計算,縣境內90%以上為高山山地,10%為河谷川地,高山山地為插崗梁山地和摩天嶺山地,河谷川地為白水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和白龍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文縣海拔4000米以上面積1.72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03%;3000-4000米面積435.6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8.73%;2000-3000米面積1518.2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0.4%;1000-2000米面積2690.89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3.88%;1000米以下面積347.7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6.96%。

氣候

文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為亞熱帶北緣山地氣候,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形成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疊次鑲嵌的不同氣候類型區。年平均氣溫5-15℃,無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數1200-1800小時,無霜期250-310天。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特點。

水文

碧口水庫
碧口水庫
文縣有“兩江八河”(白龍江、白水江、龍巴河、洋湯河、馬蓮河、中路河、白馬河、丹堡河、讓水河、小團魚河),360多條溪流,年徑流量達9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量分別是全省和全國的7.4倍和4.2倍,白龍江為嘉陵江一級支流,橫貫文縣七個鄉鎮,在文縣境內全長104.5公里;白水江屬長江三級支流,全長157公里,在文縣境內全長127公里,流域面積達254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75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文縣是甘肅省的水力資源大縣。電能理論蘊藏量303萬千瓦,可開發量212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五分之一。境內規劃建設水電站132座,目前已建成水電站75座,裝機容量111.5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5.2億千瓦時,其中,碧口水電站裝機30萬千瓦,苗家壩水電站總裝機24萬千瓦。

礦藏資源

高樓山
高樓山
截至2009年,文縣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30餘種,其中硅石礦帶綿延達100公里;重晶石探明儲量4000萬噸,遠景儲量近1億噸;碧口地區銅礦探明金屬儲量近15萬噸。全縣25個鄉(鎮)均有黃金分佈,著名的陽山金礦,初步探明儲量308噸,控制儲量在進一步擴大中,類卡林型金礦中,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礦。在前震旦系碧口下亞群和震旦系碧口上亞群成礦帶廣大區域內,有鈾、錳、鐵、鈷、硫、鎳、煤、磷、水晶石、冰洲石、毒重石、大理石、石灰石等。

生物資源

文縣大熊貓
文縣大熊貓
文縣有兩個總面積為2500多平方公里的國家級、省自然保護區,棲息著100隻大熊貓,2000多隻金絲猴羚牛雪豹大鯢林麝黑熊等38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全部獸類77種;鳥類275種、一級保護4種,二級保護24種;高等植物2160種,甘肅新記錄33瀕危珍稀植物珙桐、香果樹、紅豆杉等617種。
文縣有亞熱帶海洋類魚資源68種,有野生花卉“黃海棠、紅海棠、毛杓蘭、西康蘭、鐵橡樹、京山梅、太師、檯燈樹、紫牡丹、映山紅、黃杜鵑紅杜鵑”等100多種。有蟲草、貝母、當歸、大黃、白芪天麻豬苓、杜促等1260多種野生、家種中藥材。
綠色食品山野菜珍品有"蕨菜、微菜、皇菜、黃花、水蕨刺嫩芽"等20多個品種。與此同時,擁有珍貴大型林木真菌"蘑菇、香菇羊肚菌猴頭菌牛肝菌松茸、黑木耳、金耳、銀耳等194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1月,文縣轄1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305個行政村。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政府駐地郵編居委會村委會村民小組
文縣4994城關鎮74640073051305
城關鎮154文津區74640041764
尚德鎮209尚德746400-2069
鐵樓藏族鄉324鐵樓746400-1651
丹堡鎮518丹堡746410-1557
劉家坪鄉345劉家坪746410-417
碧口鎮200碧口中街74641231282
中廟鎮282中坪746413-19118
范壩鎮487田家灣746411-22140
玉壘鄉238玉枕746412-1256
石坊鎮132石坊746409-1431
堡子壩鎮280堡子壩746405-1674
石雞壩鎮252.18安昌河746408-1760
中寨鎮378.82中寨746407-2076
臨江鎮113臨江746401-1352
橋頭鎮222橋頭746404-23117
天池鎮277屯寨746404-836
尖山鄉130老爺廟746401-1040
口頭壩鄉217柳家746401-1568
梨坪鎮171李家壩746402-2269
舍書鄉64板石746401-1028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文縣總戶數9.0360萬戶,總人口24.4765萬人,常住人口22.86萬人。出生率13.99‰,死亡率6.69‰,人口自然增長率7.30‰。
2016年,文縣總戶數9.05萬戶,總人口24.7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9.15萬人。
2014年,文縣總人口23.5084萬人,出生率9.06‰,死亡率3.36‰,人口自然增長率5.7‰。常住人口23.3306萬人,城鎮人口2.4547萬人。
文縣2014年人口數據(單位:萬人)
鄉鎮總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常住人口非農村人口
合計23.508411.613211.895223.33062.4547
城關鎮2.9191.44201.47702.89611.2732
碧口鎮1.70830.84390.86441.67270.6756
尚德鎮1.15290.56950.58341.15230.0569
中寨鎮2.19871.08621.11252.16550.0385
橋頭鎮2.26741.12011.14732.26190.0491
臨江鎮0.77650.38360.39290.76880.0376
鐵樓鄉1.06410.52570.53841.05990.0254
丹堡鄉0.82280.40650.41630.82270.0413
劉家坪鄉0.17090.08440.08650.16620.006
玉壘鄉0.56010.27670.28340.55980.0198
范壩鄉1.11780.55220.56561.11080.0241
中廟鄉1.24860.61680.63181.23560.0344
口頭壩鄉0.69690.34430.35260.69690.0139
尖山鄉0.42320.20910.21410.42280.015
梨坪鄉1.25460.61980.63481.23590.0153
舍書鄉0.43810.21640.22170.43360.0129
天池鄉0.67470.33330.34140.67070.008
堡子壩鄉1.51360.74770.76591.50350.0423
石坊鄉1.03570.51160.52411.03620.0529
石雞壩鄉1.46450.72350.74101.45870.0125

民族

文縣民族以漢族、藏族、回族為主,同時散居有撒拉、彝、蒙、苗、滿、土家、東鄉、朝鮮、仡佬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11個,少數民族有33個村60個社,分散居住在鐵樓、碧口、石雞壩、堡子壩、梨坪、天池、丹堡、劉家坪、城關、中寨等十個鄉鎮,共2201戶8642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4%。

政治


 文縣主要領導(截止2021年7月)
職位姓名
縣委書記文元旦
縣委副書記陳軍、朱廷珺、顏錦江、閻成謙
縣長張立新
副縣長張小虎、梁少華、鞏武霞、王廣毅、鄔開俊
人大常委會主任韓平松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群慧、楊雪紅、楊文平、尚俊光
政協主席馬克武
政協副主席李壽祿、左仁順、尚奇文、周翔雲

經濟


綜述

2017年,文縣實現生產總值24.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026億元,第二產業6.0336億元,第三產業13.9114億元。
2016年,文縣實現生產總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6.6億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9.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億元,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億元,增長17.7%。職工平均工資50212元,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0元,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9元,增長8.6%。
2015年,文縣完成生產總值23.35億元,同比增長8.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2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和增長12.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4.01億元、公共財政收入2.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5.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792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23元,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4.1%。
2011-2015年文縣主要經濟指標列表
年份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口徑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農民人均收入
2011年15.25億元-3.34億元2.24億元8160元1986元
2012年17.37億元-----
2013年20.39億元68億元5.63億元3.78億元16884元3459元
2014年21.13億元65.84億元5.75億元3.7億元16188元3456元
2015年23.35億元75.21億元6.45億元4.01億元17920元5023元

第一產業

文縣李子壩茶園
文縣李子壩茶園
2014年,文縣土地資源總面積750.4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9.6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達52.59萬畝,比上年增長1.5%。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8.38萬畝,比上年增長0.2%;油料種植面積3.01萬畝,比上年增長2.4%,其中油菜籽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比上年增長3.5%;藥材種植面積5.5萬畝,比上年增長3.8%,其中黨參種植面積4.91萬畝。比上年增長12.9%;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比上年增長5.7%。糧經比例由上年的73.72:26.28調整到72.98:27.02。全年大牲畜存欄5.59萬頭。豬存欄9.1萬頭。羊存欄4.57萬隻。家禽存欄33.43萬隻;肉類總產量達7983噸。鮮蛋產量達到1003噸;全縣養魚網箱達到1887口,水產品產量達到1114噸,比上年增長11.4%。
2014年,文縣糧食總產量達到74060.09噸。比上年增長7.1%,其中夏糧產量達到18066.45噸。比上年增長7.8%;秋糧產量達到55993.64噸,比上年增長6.8%。藥材產量達到4770噸。比上年增長6.8%;蔬菜產量達到75421.4噸。比上年增長9.3%;油料產量達到3290噸,比上年增長3.1%。全年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78920.1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全年新修水平梯田面積0.37萬畝,累計達到23.5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17萬畝。全縣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9.25萬畝。

第二產業

文縣工業以煤炭、水電、水泥、釀造為主。
碧口水電站
碧口水電站
2013年,文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18億元,比2012年增長18.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億元,比2012年增長39.1%,工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全縣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4.8%,萬元工業增加值工業用水量下降4.3%。
2014年,文縣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46937萬元,比上年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5087萬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6%。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717萬元,同比下降2%;集體企業完成507萬元,同比增長2.7%;私營企業完成5621萬元,同比增長10.4%;股份有限企業完成2494萬元,同比增長26.4%,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完成28748萬元,同比下降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83.3萬元,比上年增長42.8%
2016年,文縣完成工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億元,增長14.2%,新建成投產了文縣中慶塑料製品廠、李子壩水電站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230個(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1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9億元,增長5.6%。

第三產業

2014年,文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495萬元,同比增長12.8%。分銷售地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4297.7萬元,同比增長16.9%;鄉村實現零售額23197.3萬元,同比增長7.3%。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8085萬元,同比增長17.3%;零售業實現37387.7萬元,同比增長11.3%;住宿業實現3800萬元,同比增長4.8%;餐飲業實現8222.3萬元,同比增長17.1%。
2016年,文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109萬元,增長9.7%。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9.8億元,增長3%;貸款餘額53.6億元,增長10.3%;居民儲蓄存款40.3億元,增長16.5%。

社會


教育事業

文縣一中
文縣一中
2013年,文縣新補充教師182人,普通本科上線人數比2012年增加86人,創建市級示範性中小學5所、幼兒園2所。2013年,文縣完成專利申請14件,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907萬元。
2014年,文縣學校總數261所,教職工2906人。其中:專任教師2727人。在校學生數32671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4000人,初中7794人,高中4190人,中等職業學校1270人,幼兒園511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適齡初中入學率99%。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4%、97.6%、82.9%。2014年,文縣高中招生4190人,減少0.4%;初中招生2653人,下降1.2%;小學招生2172萬人,下降2.5%。

社會保障

2010年,累計撥付各類民生保障資金21.13億元。農村低保對象由2007年的19986人增加到45591人,人均低保金由每月18元提高到70元;城鎮低保對象由2006年的5314人增加到8507人,人均低保金由每月80元提高到113元;五保供養對象由737人增加到1486人,人均補助由每月50元提高到133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由2006年的986人增加到1287人,平均養老金由每月604元提高到1361元。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由2006年的3151人、6761人和2172人分別增加到6809人、14311人和306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4152人。924名村幹部辦理了養老保險。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8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進一步加大庫區移民後期扶持力度,累計發放扶持資金4800萬元。城鎮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累計發放住房補貼90萬元,建成了北門廉租住房小區,新建廉租房226套。建成了城關中心敬老院和71個農村五保家園。
截止2012年末,文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458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5782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520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52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258人,五保戶供養人數142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187542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108853人。
2016年全年,文縣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44億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助標準提高到362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年提高到3300;農村五保年供養標準從3500元提高到4114元;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656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26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2652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75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627人,五保戶供養人數148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186744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110983人。

文體事業

截止2014年末,文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全年演出82場次,觀眾達10萬人次;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0萬餘冊;博物館1個;文化古迹7個,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市級2處;文物藏量890件,其中一級文物4件。

醫療衛生

文縣實景
文縣實景
截止2014年,文縣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32個,規模較大的是文縣第一人民醫院、文縣中醫院、文縣第二人民醫院,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2個、中醫院1個、疾病防控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鄉鎮衛生院24個。擁有核定床位673張,實際開放病床531張,有衛生技術人員41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職業助理醫師199人,註冊護士91人,藥師(士)25人,技師(士)24人,其他77人。

廣電事業

截止2014年,文縣共有廣播電視室259個,廣播覆蓋人口19.45萬人,廣播覆蓋率79.7%;有電視發射台1台,通電視的行政村305個,其中通有線電視的村數96個,城區及碧口鎮區有電視節目192(套),農村有電視節目50(套),全縣電視覆蓋人口23.8萬人,電視覆蓋率達97.5%。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645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620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70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800萬元、郵政業務總量525萬元。

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旅遊


地方民俗

玉壘花燈戲
花燈戲,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後掛滿花燈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現在隴南文縣玉壘一帶,又稱為“玉壘花燈”。
鐵樓“白馬人"
白馬舞蹈
白馬舞蹈
鐵樓,為文縣四大邊寨之一,因古傳掘地一大鐵爐而得名,又叫鐵爐寨。歷史悠久,開發較早,鐵樓藏族鄉舊寨草坪有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境內的白馬藏族,又稱“白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白馬藏族人和傳統藏族不同,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白馬藏族人信奉原始宗教,服飾區別於藏族,歷史上軍事組織和皇朝統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間傳統與藏族有別,不與外族通婚,亦不與其他藏族通婚。
池哥晝
文縣白馬藏家山寨跳的面具舞“池哥晝”,已有千年歷史,具有祈祥納福、期盼山寨平安、五穀豐登的寓意,已被列入全國首批“非遺”保護工程項目。

名特小吃

文縣綠茶
文縣綠茶
名優特產:文縣出產大量農業特色產品,不但種類多、分佈廣,而且產量高、品質優。文縣以油橄欖作為近期主導產業,茶葉、紋黨、蔬菜、花椒、水產作為近期見效的重點區域產業。。“谷雲春茶葉”、“陰平冬棗”和“賈昌柿餅”獲得綠色產品認證,文縣綠茶、文縣紋黨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小吃:文縣群眾依託多樣化的農作物和農業特色產品,融入獨特的地域文化物質,創造出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各色小吃爭奇鬥豔,主要有米皮、麵皮、洋芋攪團、箭頭子、麵疙瘩、酸菜面片、豆花面、涼粉、油茶、包穀面攪團、洋芋絲絲餅子、卷膜、炒卷膜、肉夾饃、碧口臭豆腐、米粉、豆絲、小籠包子、牛筋面、黃豆面、玉米拌面飯、臊子面、小豌豆面、八寶粥等。

綜述

文縣境內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鄧艾偷渡陰平鑿山修築的古棧道、忽必烈之子闊端攻陷文州后焚毀的古代城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與清軍戰鬥過的中寨、屯寨、鐵樓寨、哈南寨"四大邊寨",有朱元障本徵伐蜀連連攻破的"臨江關、火燒關、五里關、玉壘關、懸馬關"等五大雄關和南起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稱小蘇州的碧口-范壩-店壩-對樹溝-摩天嶺-凋樓河-清涼寺-永寧寺-鳳凰山、讓水河與丹堡河構成的百里自然風景區,有白馬河60里白馬民族風情區、位列中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湯天池(文縣天池)-天池生態公園近30個自然景觀群。

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峽谷中,包括洋湯天池、盆景池、飲馬池、黃嶺溝,共同形成一個大的景區,其中的洋湯天池系全國四大天池之一。洋湯天池方圓40多華里,形如葫蘆,九曲十八彎,周圍奇峰競秀,松柏崢嶸,湖面千頃碧波,映紅漾綠,並以諸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和“天池三絕”著稱,是國內有名的高山明珠。文縣天池是由於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於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餘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白馬河景區

白馬河畔取水的白馬藏族姑娘
白馬河畔取水的白馬藏族姑娘
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位於文縣城西3公里白馬河的鐵樓藏族鄉境內,是古白馬氐的後裔白馬藏族聚居區。生活在這裡的白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著、婚喪祭祀至今保留著古老習俗。
白馬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中的民間舞蹈“池哥晝”,於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池哥晝”,也叫“神面舞”。“池哥”是白馬人對“面具”的讀音,“晝”譯成漢語為跳,即跳“面具舞”的意思。這種面具舞被賦予了祈禱豐收、安寧、驅惡辟邪的意思。白馬藏族同胞“池哥晝”(面具舞),場面莊重熱烈,既有神秘的宗教氣氛,又充滿濃郁的娛樂色彩,極具歷史和民俗研究價值。神秘的面具舞無不訴說著白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艱辛,這些閃耀著民族精神的魂魄,經歷悠悠歲月的無情蹂躪,穿越歷史的長河,一直沿襲至今。

白水江保護區

隴南文縣發現野生大熊貓
隴南文縣發現野生大熊貓
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78年,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總面積為18379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3%。主要任務是保護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區內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5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佔全國數量的十分之一)、金絲猴、羚牛、豹等10種,二級保護的42種。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1993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即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黃林溝

文縣實景
文縣實景
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未開發)位於天池鄉境內,是白龍江上游支溝,海拔在16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異石、動植物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群山環繞,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稱做“九寨溝黃金旅遊線上的璀璨明珠”。

著名人物

姓名身份姓名身份
肖藉明代官員,官居五品,敕封文林郎王繼禮明代湖廣按察使,官居從三品
秦錫田清同治年間副貢生米重清光緒年間官員,官居七品
程海寰中共地下黨工作者,詩作《甲后吟草》等楊懷仁中共黨員,烈士
劉潤寰曾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等職耿薩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支持人
張芷溪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其他名人:張秋爆、劉守業、齊培禮、王應國、鄢雨民、韓定山、張艮生等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8日,文縣被確定為甘肅省最具科學教育競爭力縣。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百佳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