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
鑄鐵中的石墨形成過程
石墨化多用於指鋼的石墨化。鋼件在工作溫度和應力長期作用下,會使碳化物分解成遊離的石墨,這個過程也是自發進行的,稱為P熱強鋼的石墨化過程、它不但消除了碳化物的作用,而且石墨相當於鋼中的小裂紋,使鋼的強度和塑性顯著降低而引起鋼件脆斷。通常把鑄鐵中的石墨形成過程稱為石墨化過程。
低碳鍋爐鋼的石墨化是1943年被發現的。當時美國某電廠一條由0.5%Mo鋼製的φ325×36mm主蒸汽管道在505℃運行了5年半后,突然在焊縫熱影響區一個截面上脆斷,造成廠房損壞和人員傷亡。事後檢驗發現斷裂處析出了大量的鏈狀石墨,鋼的衝擊韌性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這一事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意,並因此規定了要定期對低碳鉬鋼管作石墨化檢驗。繼后檢驗發現,低碳鋼和低碳鉬鋼過熱器管和主蒸汽管道等在高溫下長期運行后,石墨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般是在2000~3300℃的氬氣或者氮氣氣氛中進行,在該過程中分子結構在原碳化基礎上,進一步形成類石墨的“亂層結構”,除碳以外的其他雜原子進一步氣化而降至1%以下,因此碳純度較高,纖維模量和耐熱性和導電性等隨石墨化溫度的提高而提高,而強度和伸長率有所下降。
石墨化是利用熱活化將熱力學不穩定的碳原子實現由亂層結構向石墨晶體結構的有序轉化,因此,在石墨化過程中,要使用高溫熱處理(HTT)對原子重排及結構轉變提供能量。為了使難石墨化炭材料的石墨化度得到提高,也可以使用添加催化劑方法,稱為催化石墨化。
鋼在高溫、應力長期作用下,由於珠光體內滲碳體自行分解出石墨的現象,Fe3C-->3Fe+C(石墨),稱為石墨化或析墨現象。石墨化的第一步是珠光體球化,石墨化是鋼中碳化物在高溫長期作用下分解的最終結果,石墨化使鋼材發生脆化,強度和塑性降低,衝擊韌性降低的更多。
石墨化現象只出現在高溫下。對碳素鋼和碳錳鋼,當在溫度425oC以上長期工作時都有可能發生石墨化。溫度升高,使石墨化加劇,但溫度過高,非但不出現石墨化現象,反而使己生成的石墨與鐵化合成滲碳體。要阻止石墨化現象,可在鋼中加入與碳結合能力強的合金元素,如鉻、鈦、釩等,但硅、鋁、鎳等卻起促進石墨化的作用。設計中可以採取的措施有:改變材質,如選擇適合於中溫條件下使用的壓力容器用Cr-Mo鋼;降低容器的設計使用壽命;適當提高容器的殼體厚度和降低受壓元件應力水平等。
在低碳鋼和低碳鉬鋼等珠光體耐熱鋼中,可以同時發生珠光體球化和石墨化過程,這是由於兩過程有相同的影響因素(如溫度等)作用的緣故。但是,由於兩過程又有不同的影響因素,如鋁的影響等,並非球化進程同時一定發生石墨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