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雪雁的結果 展開

雪雁

雁形目鴨科動物

雪雁(學名:Anser caerulescens)是雁屬中體形大,個體重的鳥類。羽毛潔白,翼角黑色。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其他雁類略短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分佈於加拿大、中國、格陵蘭島、印度、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聯邦、美國等地。

形態特徵


雪雁
雪雁
雪雁身長66-84厘米,翼展135-170厘米,嘴鋒49.5-58.4厘米,雄雁體重2700克,雌雁體重2500克。壽命25年。雙性同形同色,體羽純白,頭和頸有時不同程度地染有銹色,初級飛羽黑色,羽基淡黑色,初級覆羽灰色,翼翅尖黑色,腿和嘴粉紅色,嘴裂黑色。亞成體頭頂,頸背及上體近灰。有藍色型個體出現,其頭及上頸白色,其餘體羽多為黑色,肩部有藍色斑塊。虹膜暗褐色。雪雁身披潔白的羽毛,黑色的翼尖點綴其中,相映成趣,顯示出瑰麗多姿。
腿短;頸中;前趾有蹼;拇指短位高;跗鱗網狀;羽衣、鳴聲及行為兩性相似;每年換羽一次;翅中等度長,尖;尾短;均善游泳。

棲息環境


雪雁的活動區域主要是苔原。越冬區一般選在沼澤地、沙洲、濕草甸、沿海的農作地及稻茬地。繁殖於北美極地的苔原凍土帶,少量繁殖於西伯利亞的朗格爾(Wrangel)島;越冬於北美洲的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偶見於日本及中國東部。

生活習性


雪雁性喜結群,從數只至幾千隻不等。在繁殖季節,雪雁兵分幾路,在格陵蘭島的西北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的東北部都留下了它們的蹤跡。那些非繁殖雪雁則會遠離繁殖群體及其所在小河、小溪,另尋一塊更加安全的區域,在此換毛,進行遷徙前的準備工作。因為,鳥類的換羽大多是逐漸更替的,使換羽過程不致影響飛翔能力。雪雁的飛羽則為一次性全部脫落,在這個時期內完全喪失了飛翔能力,所以雪雁必須隱蔽於湖泊草叢之中,以防敵害的捕食。
8月末,繁殖雪雁和它的子女們以及非繁殖雪雁聚集一堂,最多可達10000隻,稍加停頓,就開始了飛往越冬區的征程。
雪雁是素食主義者,堅硬的喙很適於挖掘地下植物的根,因此,它主要以植物為食。在北極,它主要攝食不同植物的根莖、耕地玉米種子、雜草和木賊屬植物。在越冬區,則主要攝食穀物以及莊稼的嫩枝。
群鳥飛行時發出悅耳的高鼻音,似la-luk,遠聽似幼狗的吠聲。

分佈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中國、格陵蘭島、印度、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聯邦、美國。
旅鳥:安圭拉、巴哈馬、巴貝多、比利時、貝里斯、百慕大、保加利亞、古巴、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宏都拉斯、冰島、愛爾蘭、義大利、哈薩克、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紹爾群島、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羅馬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西班牙、千里達托貝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維爾京群島。
雪雁分布圖
雪雁分布圖

繁殖方式


每年的5月下旬,雪雁便飛抵阿拉斯加的北極海岸平原,開始築巢繁殖。巢區通常選擇在苔原帶地勢較高處,裡面敷以雜草,6月初產下一窩卵,每窩4-6枚,孵化期22-23天。一旦小雪雁破殼而出,母雁便攜其子女們舉家遷移至河流、小溪邊。因為剛孵出的小雪雁尚無飛行能力,須找一個隱蔽場所來逃避天敵的捕殺。在此期間,許多雪雁家庭會自動聯合成一群體,數量可達150-250隻。小雪雁在母親的辛勤撫養下茁壯成長,短短的35-45天,即可展翅高飛了。

亞種分化


雪雁(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分 布
1
雪雁指名亞種
(小雪雁)
Anser caerulescens caerulescens俄羅斯東北部的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OstrovVrangelyaZapovednik),北阿拉斯加東部至巴芬島。
2
雪雁大西洋種
(大雪雁)
Anser caerulescens atlanticus格陵蘭西北部和巴芬灣島嶼北部。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