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般若

佛教術語

簡介

文字般若,佛教語。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譯。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凡是佛所說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說的一切言教,不論是聲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經典,都稱為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不是憑聰明得來的,是悟道之後的自然流露。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基本介紹


讀過書的人,都認得字,可是很少有人變成了文學家,因為優美的句子出不來,沒有文字的般若。而有的人出語成章,每一句話都很優美,很漂亮,因為他有文學的天賦,有文字般若。《金剛經》在中國很受歡迎,是鳩摩羅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譯了很多經典,其中《金剛經》以及《法華經》,影響中國文化極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調,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種特殊優美、感人的佛教文學。此外還有《維摩經》的文字,也都很特別,是另創一格的文字意境。後來玄奘法師等人的翻譯,在文學境界上,始終沒有辦法超過鳩摩羅什,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原故


所以同樣的讀書學文字,並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文學家。同樣的修道,有些只能夠成為修行人,而不能夠成佛,這與文字般若是絕對相關的。有的大和尚,沒讀過幾天書,字也不認識幾個,悟道以後,詩好、文好,出口成章,令人不可想像。
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後自然發生,不是憑我們的聰明來的。聰明是想出來的,想出來的沒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記憶力也特別高,不光是年輕的事想得起來,前一輩子讀的書都知道。蘇東坡有一首詩說:「書到今生讀已遲」。要讀書要早讀,這一輩子的書是為來生讀的。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了。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眼睛一瞄,這一頁就過去了,一目十行,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這就是文字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