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稱同濟學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廳舉辦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4年入選全國水利教育示範院校,是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水利部首批水利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文明單位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浙江水電技工學校和1984年成立的浙江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1996年3月,浙江水電技工學校和浙江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聯合辦學。2007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根據2017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由校本部、大江東校區和城北校區組成,總佔地面積998.9畝,校舍建築面積17.68萬平方米;共建有6個教學系(部),開設水利工程、建築設計、工程造價等22個專業,在校全日制學生6700餘人。教職工414人,其中專任教師228人。

歷史沿革


1959年,浙江水電技工學校成立。
校園夜景
校園夜景
1984年,浙江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成立。
1996年3月,浙江水電技工學校和浙江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聯合辦學。
2007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利用同濟大學教學資源,由浙江省水利廳承辦。
2008年,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2012年,獲中國教育協會“2012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院校”榮譽稱號。
2014年,被評為“全國水利職業教育示範院校”。
2015年,學校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16年12月,學校成立翔宇創業學院。
2018年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下發《關於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通報》(文明委[2017]10號),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順利通過複查,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根據浙事改辦〔2019〕120號文件精神,浙江省水利水電幹部學校併入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撤銷浙江省水利水電幹部學校事業單位建制。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2014年以來,學院立項省公益基礎研究項目、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作為聯合申報單位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一項,高層次科研項目實現新突破;立項省水利廳科技項目、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市廳級科研項目183項;承接技術服務項目69項,合同經費651萬元,獲得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55項,外觀專利2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0項;公開出版學術著作5本;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55篇,核心期刊以上102篇,其中浙大一級、SCI及EI收錄期刊論文23篇。2016年杭州大禹水利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資質升為甲級,承接了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技術服務、龍游高秤橋水庫監理等項目,近三年年均合同額1500萬元以上。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共有館藏紙質圖書35萬餘冊,各種期刊800餘種,電子圖書35萬餘冊。
• 學術期刊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學報》是浙江省水利廳主管的、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內部發行,為季刊,每季末月(3、6、9、12月)18日出版。該刊主要欄目有浙江水利、建築與藝術、技術與應用、實驗與實訓、教育與教學(主要針對該校校內作者)、經濟與管理、人文與社科等。

教育教學


院系專業
根據2017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共建有水利系、建築系、藝術系、機電系、信息系、基礎部等6個教學系(部),開設21個高職專科專業。
教學系專業名稱
水利系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工程測量與監理、設施農業技術、水利工程
建築系城鎮規劃、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建築鋼結構工程技術
藝術系裝飾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
機電系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信息系會計與審計、網路系統管理、建築經濟管理、工程造價
師資力量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根據2017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共有教職工382人,其中專任教師208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68人,佔32.69%,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學位的教師98人,有雙師素質教師168人,入選市廳級及以上人才支持計劃78人次,其中水利部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6人,浙江省水利廳“325拔尖人才工程”培養對象6人,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壇新秀3人,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人員7人,共有浙江省教學團隊2個。
水利部青年學術帶頭人:郭雪莽
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培養對象:沈小平
浙江省教學團隊:發變電技術崗位群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徐金壽,2008年獲批)、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教學團隊(馬景善,2009年獲批)
教學建設
根據2017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共擁有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2個和骨幹專業1個、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3個、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專業1個、全國水利職業教育示範院校重點建設專業5個;共有國家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院級精品課程36門。
2015年,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教師共獲得全國水利學科專業青年教師微課大賽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成果評比二等獎1項、全國高職高專外語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1項。
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水利工程、工程造價
校園風采
校園風采
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建築設計技術、設施農業技術
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骨幹專業:水利工程
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水利工程、發電廠與電力系統、建築工程技術
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專業:水利工程
全國水利職業教育示範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水利工程、發電廠與電力系統、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電腦藝術設計
國家級實訓基地:工程施工技術實訓基地、機械工程實訓基地
省級實訓基地:設施農業技術實訓基地、水利工程實訓基地
國家級精品課程:農村水電站計算機監控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工程測量技術、土木工程實用力學、現代工程製圖技術、土力學與地基處理技術、水利工程施工技術、高等數學、水工隧洞

合作交流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與美國貝茨學院合作舉辦的機電一體化技術項目,於2014年正式獲得浙江省教育廳批准,並於教育部完成備案,獲得了招生資格。2014學年,該校共有12名學生參加了浙台教育交流中心舉辦的兩岸交流生項目並順利返回;水利系設施農業專業繼續有4名學生赴美國參加俄亥俄州立大學舉行的頂崗實習項目;與杭州韓國世宗學堂合作舉辦的韓國文化體驗選修課繼續進行,兩期共有60名學生參加。此外,該院還與台灣東南科技大學、韓國湖南大學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

學校文化


學校標識
• 校徽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徽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徽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徽以藍色為主色調,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全稱和英文校名全稱,內環水波圖案代表水利行業,船形圖案象徵同舟共濟。
• 校旗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旗為長方形,以藍色為主色調,印有學校徽志和橫式中文校名。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旗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篤學、修能
厚德 篤學 修能
厚德 篤學 修能
厚德:指道德高尚。起源於《周易》“坤”卦的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校訓中“厚德”的含義是社會的道德層次大體分成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政治道德三個層面,要在加強公民道德這一基礎層面教育的基礎上,更要重視后兩類道德即職業道德和政治道德的教育,使師生成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
篤學:指專心致志地學習。其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陽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校訓中“篤學”的含義是要求學生踏踏實實、一心一意的學習,要求教師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育人,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其自學能力,掌握研究性學習方式,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修能:指學習和鍛煉能力。語出《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校訓中“修能”的含義指在辦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師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對學生要不斷加強磨練,提高其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就業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
• 校歌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校歌
作詞:曾洪學 作曲:郭鳴
秀擷西子雄倚錢江,此處是吳越故地,禹耕湖上啊。
形勝東南地依蕭杭,曾經是三吳都會,一覽海防啊。
秀擷西子雄倚錢江,這邊風景獨好。
秀擷西子雄倚錢江,這邊地靈人傑。
宜人澤物潤水鄉,禹鼎淵遠文脈長。
厚德育人,弦歌不綴,桃李芬芳。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濟濟一堂。
上善若水啊,桃李芬芳。
上善若水啊,濟濟一堂。
莘莘學子啊,篤學修能神飛揚,
同科人水之魂,傳承夏禹志,
志在疏江治海水通暢,志在河清海晏民安康。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江影
黨委副書記、院長梁國錢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吳宏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沈自力、姜偉、朱兆平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應芬
黨委委員吳玲洪、吳敏啟

知名校友


蔣文龍,浙江省第一水電建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陳長生,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
俞錫根,浙江省水利廳黨組成員、浙江省水文局局長、黨委書記
劉國慶,浙江省水電建築安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獲得榮譽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