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

嘉興湖州兩地

浙北,是近代湖州嘉興等地出現的新型名稱,一般指嘉興湖州兩地,即浙江省的北部地區,古代無浙北浙南的說法,只有浙東浙西,自古以羅剎江為界分為浙西,浙東兩個地區。

基本介紹


浙北,古指舊杭嘉湖寧紹五府。自古杭嘉湖並稱浙北三府,有杭嘉湖平原相連。
地理相通,人文相近,自古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地理依據:杭嘉湖寧紹平原。
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杭嘉湖三地處於同一地理概念之中,且三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
舊時沿水路多有交流,各方面文化,飲食,語言都很接近,所以同屬於浙北。
杭州府的富陽,臨安,雖是山區縣,不屬於杭嘉湖平原,但自古屬於杭州府管轄,也是杭嘉湖的一部分。
且緯度也比浙西,浙中偏北,所以同屬於浙北。
民俗依據:浙江民間傳統上有划錢塘江分上八府,下三府概念。
錢塘江以南的八個州府為上,以北為下,杭嘉湖就是下三府。
可見無論從歷史,行政區劃,還是民間概念來看,杭嘉湖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浙北。
如今的杭州轄境與古不同,原屬杭州的海寧今屬嘉興。
原屬紹興府的蕭山(包括濱江區),如今由杭州管轄。
原屬嚴州府(今不存)的建德淳安桐廬三縣,也由杭州管轄。
浙北的地域為:今湖州市,嘉興市,杭州市,除去舊嚴州府桐廬,建德,淳安三縣及蕭山區,濱江區。
餘下地區,構成浙北。
包括湖州市(安吉德清長興吳興南潯)3縣2區。
嘉興市(海寧海鹽平湖嘉善南湖秀洲桐鄉)5縣2區。
杭州市(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富陽餘杭臨安)1縣7區。
古代杭州府:錢塘,仁和,餘杭,海寧,臨安,淤潛,昌化,富陽,新登一府九縣。
浙北
浙北
嘉興府:秀水,嘉興,平湖,海鹽,桐鄉,崇德,嘉善一府七縣。
湖州府:歸安,烏程,長興安吉孝豐德清,武康一府七縣共23縣組成。
鑒於如今杭州境內區劃調整很大,有部分人士對於浙北的認知出現偏差。
比如把舊嚴州府所屬的桐廬建德淳安三縣囊括入杭州概念,把杭州稱為“浙西”。
再比如把原屬紹興府(浙東)的蕭山(含濱江),也納入浙北概念。
在此說明:嚴州府屬於浙西,不屬於浙北,也不屬於傳統意義的杭州府。
蕭山(含濱江)則自古是紹興府八縣之一,屬於浙東,地理上屬於浙東寧紹平原,有浙東運河貫穿。
另:錢塘江文化並非就是浙江文化,浙江東南部有諸多獨流入海的獨立水系,如溫州甌江,飛雲江,鰲 江,台州椒江,寧波甬江,紹興曹娥江等,錢塘江上游也分為新安江富春江等,文化均有所差異。
浙江傳統上一直有浙東,浙西,浙南,浙北,浙中,五分的劃分,這一直是科學和合理的劃分,更是符合 浙江民間各地的傳統認同與地理文化不同特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