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痍
瘡痍
瘡痍,漢語辭彙。
拼音:chuāng yi
徠出處《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高帝蒙霜露,沫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瘡痍。”也指受傷的人。《後漢書·袁潭傳》:“放兵鈔突,屠城殺吏,冤魂痛於幽冥,瘡痍被於草棘。”
瘡痍
①《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高帝蒙霜露,沫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瘡痍。”
②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不得尺寸之報;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③《陳書·世祖紀》:“討 陳寳應 將士死王事者,並給棺槥,送還本鄉,並復其家。瘡痍未瘳者,給其醫藥。”
④清 黃遵憲 《降將軍歌》:“島中殘卒皆瘡痍,其餘鬼妻兵家兒。”
⑤《馬》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
2.比喻災害困苦。
①漢 桓寬 《鹽鐵論·國疾》:“然其禍累世不復,瘡痍至今未息。”
②宋 洪邁 《容齋續筆·戒石銘》:“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③元 耶律楚材 《送德潤南行》詩:“燕然 民庶久瘡痍,摩撫瘡痍正此時。”
④清 孫枝蔚 《五月樓居雨涼欣賦》詩:“感此午時風,何讓豐年金。瘡痍徧宇宙,得酒忍獨斟。”
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於今瘡痍未瘳,[樊]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
3.指困苦的民眾。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蝥賊。”
4.指瘡瘍。
①《法苑珠林》卷七八引《阿育王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身生瘡痍,口氣臭處,與人無親,曠地獄來。”
②宋 洪邁 《夷堅丙志·廬州詩》:“張侯 及內子,遍體生瘡痍,爬搔疼徹骨,脫衣痛粘皮。”
③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附》:“見一老僧,頭面瘡痍,身體膿血。”
5.傷害;損害。
《新五代史·雜傳十三·楊光遠》:“然而召夷狄為天下首禍,卒滅 晉 氏,瘡痍中國者三十餘年,皆 光遠 為之也。”
徠瘡痍滿目比喻觸目皆是天災人禍,窮困流離,民不聊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