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石大橋

跨江大橋

猴子石大橋,又稱長沙湘江三橋、長沙湘江南大橋,是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境內一座連接天心區南郊公園和嶽麓區的跨江大橋,是長沙市南二環線的組成部分,為中國首座採用三角形穩定性的大型橋樑。

1958年,猴子石大橋開工建設;1960年,猴子石大橋因歷史原因停建;1996年,猴子石大橋項目重新啟動建設;1997年,猴子石大橋再次停工;1998年,猴子石大橋在此重新啟動建造;2000年9月,猴子石大橋建成通車,因東端有港口名為猴子石而得名。

猴子石大橋為長沙南二環線的組成部分,東連新開鋪高架橋,西接南二環羅家嘴立交橋;東端設互通與湘江南路連接,西端設立交橋與瀟湘南路相連;猴子石大橋主橋長1390米,寬27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

歷史沿革


2016年,長沙市住建委路橋處啟動猴子石大橋亮化設施提質升級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在橋側面增加點光源,在橋墩增加洗牆燈。

大橋簡介


東起南郊公園,西至嶽麓區黃鶴村,全長1389.62m,主橋寬27m,西引橋寬27m逐漸加寬至33m,雙向6車道,採用Ⅴ形斜撐,新穎、美觀。按雙向六車道設計,中間沒有設立隔離護欄,大橋兩邊設有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道。大橋的橋面鋪設採用的都是進口瀝青。在大橋的東西兩頭承建方還設置了大型綠化廣場。

橋樑構造


猴子石大橋夜景
猴子石大橋夜景
猴子石大橋,又名長沙湘江三大橋、長沙湘江南大橋,是長沙市二環線上橫跨湘江的一座特大橋。位於南郊公園南側。東起南郊公園,西至嶽麓區黃鶴村,是城市環線南段跨越湘江的特大型橋樑。主跨組合為66m+3*88m+66m,是我國首次採用三角形穩定性施工的大型橋樑,大橋的橋台呈現的形狀是“V”字形,這些都是在我國其他地方不曾採用過的,也算是橋樑施工過程中的一重大突破。“猴子石”大橋的橋柱高度是從橋中心位置依次朝著兩邊遞減,這樣既保證了船隻在河流中正常通航又能夠縮短工期節約成本。

風景


猴子石大橋位於長沙市南面,因東頭的湘江河岸上曾有一奇石形似猴子而得名。又因為大橋屬於南二環線,因此也稱其為南大橋。東頭是臨江而卧的南郊公園,青山綠水在這裡相得益彰,西頭是正在建設中的大學城。湘江河水從南邊滔滔而來,又從這裡向北滾滾而去。南邊五公里處是連接南三環線的黑石鋪大橋,北邊六公里處是橫跨橘子洲湘江一橋(連接一環線)。
晴天,猴子石大橋上看到的長沙是一張高清晰度的圖畫。東岸的南郊公園、西岸的嶽麓山脈和水中的桔子洲錯落有致。湘江水面佔據著大半張圖畫,水天一色。桔子洲東邊的對岸,是高樓林立的中心城區。
陰雨霧天,在猴子石大橋上看到的長沙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嶽麓山頭雲遮霧繞,中心城區朦朦朧朧,湘江水面漂浮著煙雲雨霧。
在猴子石大橋的夜晚,能感受到南方丘陵地區農村的靜謐,又能看到城市的燈火輝煌,那燈火照亮了夜的天空和湘江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