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亞馬遜鸚鵡
斑點亞馬遜鸚鵡
斑點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farinosa)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眼睛虹膜黑色。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分佈有黃色。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翅膀的飛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藍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佈於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委內瑞拉等國。
斑點亞馬遜鸚鵡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眼睛褐色。
棲息地一般在熱帶雨林、海拔1,500米的山區森林、有灌木或樹木的半開闊叢林等;喜歡聚居於森林邊緣。
非繁殖期間會成對或多至20隻一群聚居;常見於清晨及黃昏時分往返棲息地;有時會與橙翅亞馬遜鸚鵡、黃頭亞馬遜鸚鵡、黃頸亞馬遜鸚鵡)或紅眼先亞馬遜鸚鵡一起群居。在聚居的樹上或會有超過數百隻聚集。進食時保持安靜,約早上七時便見它們在覓食,進食時間比起其他品種的鸚鵡為早。它們會定時聚集於河流邊緣以進食礦物泥及淺水處沐浴。喜歡嘈吵地穿梭於樹林間,由於保護色的關係,在樹上難以察覺。會在同一地區內遷移;飛得極高,飛行時張開雙翼快速拍動,其叫聲頻率高,伴隨著刺耳的響亮鳴叫。是相當吵雜的鳥種。
斑點亞馬遜鸚鵡的野外飲食以植物類為主,包括水果(特別喜愛無花果)、漿果、花卉、樹頂的嫩芽;可能每天進食礦物泥土。因為食物中有很多是未成熟的種子或水果,其中含有毒素,進食泥土不但可以補充礦物質,更可以幫助消化並且排出這些身體中的毒素。有隨著食物遷移到不同區域的習性。
在南美洲繁殖季節由十一月至二月;在中美洲則由四月至六月;喜在樹洞或棕櫚枯樹內築巢;大部份鳥巢離地面約二十米至二十五米;但也有發現離地面六十厘米至三米的例子。所有觀察的鳥巢都有三隻雛鳥。
繁殖並不算困難。繁殖期通常始於四月,繁殖期內特別有攻擊性及嘈吵。平均每窩下2-3枚卵,通常每隔三天下一枚。孵化期約24至25日,幼鳥60至65天羽毛長成。在這段期間雄性對飼養者極為敏感。幼鳥至少要跟隨親鳥生活20周。
斑點亞馬遜鸚鵡(5亞種) | ||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斑點亞馬遜鸚鵡指名亞種 | Amazona farinosa farinosa |
2 | 斑點亞馬遜鸚鵡瓜地馬拉亞種 | Amazona farinosa guatemalae |
3 | 斑點亞馬遜鸚鵡查普曼氏亞種 | Amazona farinosa chapmani |
4 | 斑點亞馬遜鸚鵡哥斯大黎加亞種 | Amazona farinosa inornata |
5 | 斑點亞馬遜鸚鵡巴拿馬亞種 | Amazona farinosa virenticeps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