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禽
鳥綱動物
這類鳥最明顯的特徵是它們的腳趾兩個向前,兩個向後,有利於攀緣樹木。在這類當中,有專吃樹皮里害蟲的啄木鳥,有吃毛蟲的能手杜鵑,還有常年生活在水邊靠捕捉水中小動物為食的翠鳥等。攀禽主要活動於有樹木的平原、山地、丘陵或者懸崖附近,一些物種如普通翠鳥活動於水域附近,這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其食性。攀禽的食性差異很大,夜鷹目、雨燕目鳥類主要捕食飛行中的昆蟲,鴷形目、鵑形目鳥類主要取食棲身於樹木中的昆蟲幼蟲,鸚形目鳥類、佛法僧目犀鳥科鳥類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佛法僧目翠鳥科的鳥類則以魚類為食物。
棕雨燕
鸚形目(Psittaciformes)
鵑形目(Cuculiformes)
雨燕目(Apodiformes)
鼠鳥目(Coliiformes)
咬鵑目(Trogoniformes)
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裂形目(Piciformes)
攀禽包括夜鷹、鸚鵡、杜鵑、雨燕、翡翠、翠鳥、啄木鳥、擬啄木鳥等等次級生態類群。
紅腹咬鵑
攀禽大多營攀援生活,其形態也隨之出現適應此種生活的特徵:其腳大多短趾有力,趾型多為對趾足(如大斑啄木鳥)、異趾足(如紅頭咬鵑)、並趾足(如普通翠鳥)、前趾足(如普通樓燕)等,攀禽中許多鳥種除了雙足之外還有關第三支撐點,如啄木鳥的尾羽羽軸、鸚鵡的喙等均強韌有力,可以作為攀援等候的輔助支撐。攀禽的翅大多為圓形,這種翅型決定了攀禽大多不善飛行,尤其不善於長距離高速度的飛行,因而這類群有的鳥類遷徙 行為者甚少;其中 雨燕目和部分鵑形目 鳥類是一個例外,它們的翅型大多為堖型多有遷徙行為,雨燕更是以高超的飛行技巧和高速飛行而著稱。攀禽的喙因其食性不同而呈現極大的多樣性,啄木鳥的喙長且強壯有力,可以輕鬆啄開木質部的纖維結構;犀鳥有巨大而華麗的喙和盔,不僅是取食的工具更是炫耀的資本;翠鳥的喙長而相對柔軟,適於在水中捕捉魚類;鸚鵡的喙具鉤,強韌有力可以咬碎堅果的果殼;雨燕和夜鷹的喙短小但口裂甚大,口角有粗硬的須齒,可以增大它們在飛行中捕獲昆蟲的幾率。
普通翠鳥
白頭鼠鳥
普通夜鷹
金剛鸚鵡
啄木鳥
啄木鳥的另一個特點是舌頭特別長,往往北嘴長4到5倍,這種長舌是用來搜索使樹木發生病害的昆蟲及其它幼蟲。有些啄木鳥的舌頭有倒鉤或黏液能捉住昆蟲。
一般而言,啄木鳥是獨來獨往的鳥,很少成群結隊。在樹林中,它們按部就班地在樹上工作,從樹榦的基部開始向上移動,一面走一面敲打挖掘。
有些啄木鳥的響亮敲打聲回蕩在春天的樹林中,像是氣壓鑽掘機的聲音,這是宣布求偶的季節開始了。為了吸引配偶,啄木鳥選擇一塊枯木,或者任何會共鳴的物體,用喙在上面快速而有力地敲擊。
啄木鳥交配成雙以後,就馬上著手挖洞作巢。地點的選擇要看鳥喙的大小和力量。力氣比較大的鳥選擇很硬的樹木。身小力弱的啄木鳥往往採取省力的方式,在柔軟、腐朽的木頭中做巢。洞一挖好,有時鋪上一些木層,母鳥就在上面生下近乎圓球形的白蛋。
人們一度認為大多數鑽洞為巢的攀禽之所以都生白蛋,是因為在隱蔽的巢里,不需要保護色。然而,鳥類學家指出白色的蛋在陰暗的巢洞里有明顯的好處:容易看到,因而可以避晃意外打破。所以,並不是因為無用而喪失顏色,而是由於自然環境的緣故,生淡白蛋的鳥較為有利。
大杜鵑
杜鵑是一類不喜結群的鳥,甚至在繁殖季節也不會像別的鳥類那樣成雙成對出現,交配毫無固定對象可言,甚至是混亂的多次與不同的對象交配。一俟繁殖結束,這類鳥多是獨來獨往的獨立行動,它們穿梭於林間地帶,特別是在松樹林中,捕食各種危害松樹的毛蟲。
斑頭大翠鳥
有一種不傍水而居的翠鳥是神聖翠鳥,廣泛分佈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紐西蘭以及附近島嶼上。孔雀翠鳥產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廣大的非洲地區。只有14厘米長,其中鮮明的紅嘴就佔了四分之一。雖然羽毛的顏色鮮艷,停在樹上動也不動地等待獵物時,往往不理易看出來。小型的斑點魚郎不僅產於小亞細亞、中東、印度和中南半島,也產於非洲南部。它有時從地位方便的棲枝飛下去抓魚,也常在水面上或更高的地方盤旋。小魚立即吞食,大魚則必須帶到棲技或石頭上擊斃。這種小翠鳥也會在陸地上獵取蚱蜢、蝗蟲及其它的小獵物。褐頭翠鳥是另一種非洲的翠鳥。在中國台灣,著名的翠鳥俗稱黑帽魚狗,大都產於台北的近郊。
所有翠鳥做巢時都先在泥土或沙洲中挖1米到3米長的隧道,然後再挖圓形的巢。有時它們甚至把舊的白蟻巢接過來當巢。公鳥母鳥從來不清理它們的巢,所以到處是鳥糞,臭氣熏天。
黃喉蜂虎
食蜂鳥用有力而尖銳的嘴在絕壁上、沙洲上、有時在平地上,挖掘很長的隧道,然後在隧道的盡頭做巢。它們大都成群聚居。望文生義就知道食蜂鳥特別喜歡吃一般的蜂和黃蜂。它們在飛翔時抓住這些蜂。那種特技表演式的飛翔,不論是前進或俯衝,都令人想到燕子,所以在澳洲它們還有“金燕子”的美名。然而,一般的蜂和黃蜂並不總是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有一種非洲食蜂鳥對蝗蟲的胃口奇佳,另一種食蜂鳥有時停在鴇、犀牛、以及其它平原動物的身上,一看到有昆蟲給這些大型動物的腳驚起,就衝下去抓住。
戴勝
在中古時代,戴勝的肉據說可治百病,因此許多鄉下人對戴勝很迷信,而且十分敬畏。樹林戴勝只在非洲才有,在樹林間聚成小群飛翔,發出噪雜的叫聲。這種鳥叫絕不悅耳,只是咕嚕咕嚕的噪音。
冠犀鳥
許多犀鳥都有獨特有趣的護巢方法,以免猴子或樹蛇偷吃鳥蛋和侵害雛鳥。母鳥遷入遠離地面30米的樹洞里后,公鳥就開始用泥濘的糊狀混合物把母鳥封在裡面,而這種糊狀混合物很快就硬得像水泥一樣。母鳥也往往從里畫幫忙。在母鳥長期囚居期內,公鳥在鳥巢的牆上留下一條小縫,母鳥就在進餐時間從那裡伸出嘴巴讓公鳥喂她。公鳥不僅忠心地照顧母鳥而且供養孵出來的小鳥。有些犀鳥的母鳥可能囚居三個月之久,甚至要等到雛鳥已經半長成了才出來。通常在幾個禮拜以後,母鳥在公鳥的幫忙下啄開一條出路,和公鳥一起養育雛鳥。發現某些犀鳥的雛鳥在母鳥離開以後,會把巢的出入口封閉起來。
巨嘴鳥
大多數巨喙鳥都此犀鳥小。色彩艷麗的黃胸巨喙鳥和了哥巨喙鳥,算是巨喙鳥中最大的兩種了,但大約只和烏鴉一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