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直翅目蝗科動物

蚱蜢別名螞蚱、油螞蚱、草蜢子。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通常為綠色、褐色或黑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達,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別。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藷、空心菜等。常在田間、草叢間出沒。當蚱蜢繁衍過剩,以緻密度過高、食物短缺時,便會轉變生活形態,成群結隊遷移至新的地方尋找食物,那時人們便稱呼它為蝗蟲。

物種簡介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蚱蜢又名蝗蟲,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特徵:通常為綠色、褐色或黑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達,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別。食性: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藷、空心菜等。別名螞蚱、油螞蚱、草蜢子。常在田間、草叢間出沒。當蚱蜢繁衍過剩,以緻密度過高、食物短缺時,便會轉變生活形態,成群結隊遷移至新的地方尋找食物,那時人們便稱呼它為蝗蟲。

形態特徵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后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卵成塊狀。世界上共有5000多種蚱蜢,其中的許多種不僅能跳,而且能飛。在它們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對又寬又薄的后翼。蚱蜢飛行時,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過它們更多的是用腳行進而不是用翅膀飛。

生活習性


各地均為一年一代。成蟲產卵於土層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在土層中越冬。若蟲(蝗蝻)為5齡。成蟲善飛,若蟲以跳躍擴散為主。蚱蜢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吃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會對水稻和豆類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此昆蟲不完全變態,從卵孵化成若蟲,以後經過羽化就成為成蟲,不經過蛹的階段,它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第2年初夏由卵孵化為若蟲,若蟲沒有翅膀,其形狀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似。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間羽化成成蟲。雌雄成蟲交配后雄蟲不久就會死亡,雌蟲卻大量吃食,積累營養。經過1周后,腹內的卵成熟了,就開始產卵,它一般將卵產在乾燥而地勢稍高的沙瓤中在各類雜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濕度和土層疏鬆的場所,有利於蚱蜢的產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見發生於農田與雜草叢生的溝渠相鄰處。各地均為一年發生1代,成蟲產卵於土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塊在土中越冬。
創造紀錄的體育健將會妒忌小小的蚱蜢,它能跳過相當於自己身長15—20倍的距離——而巳不需要助跑!不過話又得說回來,蚱蜢的身體就是為跳躍而設計的。它的兩條後腿特別長、特別有勁,在後腿的上半部鼓起厚實而耐勞的肌肉,裡面儲藏著大量的能量,並能迅速地釋放出這些能量。其實,蚱蜢的後腿只適合於跳躍,所以在行走時這兩條腿反倒顯得很笨拙。當蚱蜢準備跳躍時,它的4條小腿便將身子前半部撐起,後腿彎曲,然後突然伸直,把自己射向空中。這樣—蹦一蹦地向前跳,速度要比大多數靠奔跑行進的蟲子快10倍。
有些蚱蜢——通常都是雄性的——用翅膀發出“音樂”來吸引配偶,並告訴別的雄蚱蜢滾遠點。不同種類的蚱蜢發出“音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它們有的用後腿上的尖叉刮擦前翼的邊發出聲音,或者讓翅膀相互摩擦發出聲音。在飛行中,有的蚱蜢以翅膀撞擊後腿來發出聲音,還有的蚱蜢乾脆劈啪劈啪拍打翅膀以發出聲音。為聽見這些“音樂”,有些蚱蜢在翅膀下面有耳膜,還有的蚱蜢在前肢上有耳膜。聆聽這些“音樂”能幫助雌蚱蜢作㈩正確判斷:那位“音樂家”是不是和自己相配。因為每一種蚱蜢只會唱出自己特有的歌。

自我保護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為了避免被其他物種吃掉,各有高招。例如,當刺蝟遇到不利的情況時,就會縮成一團,靠全身的刺倖免於難。有些昆蟲能自己製造有毒的化學唾液,當遇到天敵進攻時,就將毒液噴向天敵,讓天敵“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那麼,你知道蚱蜢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呢?
也許因為蚱蜢屬“高蛋白”生物,故此常常成為蜥蜴的“食譜”之一。所以為了逃生,蚱蜢常吃食有臭味的樹葉,如桉樹的樹葉,然後再嘔吐到自己身上。每當蜥蜴一類的“吃肉動物”準備將粘有嘔吐物的蚱蜢吞下去時,因為嘔吐物的味道實在難聞,就會立即吐出來,因此不會傷害蚱蜢的“筋骨”。
如果你偶然觀察到,從蜥蜴口中吐出來的東西中竟然有一個活的蚱蜢時,可不要見怪了。蚱蜢就是靠這一絕招使自己死裡逃生的。蚱蜢不像其他某些昆蟲會“自衛反擊”,所以只能進行被動的自我保護,但這一招卻非常管用。

亞種分化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1.飛蝗,身體長約5.4cm,呈黃褐色。頭頂部色淡,複眼棕色,卵圓形。單眼3個,作鼎足排列。觸角絲狀,褐色。咀嚼式口器。前胸長大,綠色,中央有隆起的縱走線。前翅皮紙質,狹而長,灰黃色,有不規則的斑紋前、中足黃褐色,後足腿節綠色,內側有帶狀黑綠色斑3條。腹部由11節組成,在第1腹節上有聽器,在第2-8腹節上有氣門8對,末端有尾毛。
2.中華稻蝗,身體長圓形,大約長3-4cm,黃綠色或綠色,有時黃褐色,有光澤,頭頂有圓形凹窩,顏面中部溝深。複眼灰色,橢圓形,觸角絲狀,褐色。前胸發達,中部有橫縫3條。前翅前緣部分呈綠色,余部褐色,腹黃褐色,雄體腹末端屈曲上。
3.稻葉大劍角蝗,身體細長圓形,雄蟲長約5.4cm,雌蟲長約9cm,全體綠色,有時呈灰褐色。頭圓錐形,顏面尖形,顯著傾斜,咀嚼式口器,觸角劍形。雌蟲前翅的中央具有1列縱行的白色。

主要危害


成蟲及若蟲食葉,影響作物生長發育,降低農作物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發展前景我國食用蚱蜢(蝗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迄今蚱蜢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秋後從田間採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種味道的食品或罐頭。蚱蜢產卵量特別大,可以以此為原料加工製作蚱蜢卵醬。發生嚴重地區,在秋、春季剷除田埂、地邊5cm以上的土及雜草,把卵塊暴露在地面曬乾或凍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蓋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
(2)在測報基礎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為害雙子葉雜草且擴散能力極弱的特點,每667m2噴撒敵馬粉劑1.5—2kg,也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15ml,對水400kg噴霧。(3)保護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蠅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據分析測試,中華蚱蜢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3.5%,含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為21.35%,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蚱蜢可以作為營養性功能食品,高蛋白飼料添加劑及特種食品加工原料。我國食用蚱蜢(蝗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迄今蚱蜢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秋後從田間採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種味道的食品或罐頭。蚱蜢產卵量特別大,可以以此為原料加工製作蚱蜢卵醬。

藥用價值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蚱蜢一種中藥【來源】蚱蜢科昆蟲稻蝗OxyachinensisThunb.以乾燥蟲體入葯。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曬乾。【性味歸經】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定驚,消積。用於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小兒驚風疳積。【用法用量】每次2~4錢,小兒0.5~1錢。焙乾研粉服。①《本草拾遺》:"有毒。"②《綱目》:"辛,有毒。"③《隨息居飲食譜》:"辛甘,溫。"【功用主治】治小兒急慢驚風,百日咳。①《綱目拾遺》:"治咳嗽,驚風,破傷(風),療折損,凍瘡,斑疹不出。"②《隨息居飲食譜》:"暖胃助陽,健脾運食。"【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10隻;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研末撒或調敷。【選方】①治小兒驚風: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砂糖和服。(《綱目拾遺》)②治急慢驚風:霜降后取蚱蜢風乾,用十個或七個,加鉤藤、薄荷葉各一撮,煎湯灌下,渣再煎服。(《百草鏡》)③治破傷風:霜降后蚱蜢,曬乾,用十數個,瓦上煅存性,酒下。(《救生苦海》)④治鸕鶿瘟(其症咳嗽不已,連作數十聲,類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兒多患此):蚱蜢十個。煎湯服。(《綱目拾遺》)⑤治鸕鶿郁(小兒有之,其症如物哽咽,欲吐難出之狀,久之出痰少許,日久必死):干蚱蜢煎湯服。(《百草鏡》)⑥治凍瘡:蚱蜢,風乾,煅研,香油和搽,撒亦可。(《養素園傳信方》)⑦治痧脹:蚱蜢五、六個。煎湯溫服。(《養素園傳信方》)⑧治三日瘧:盤螽,陰乾為末,臨發日,於五更時酒服方寸匕。(姚可成《食物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養殖方法


一、蚱蜢的生物學特性螞蚱為葯食兩用昆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科共有859種螞蚱,但能入葯供食用的只有兩種,即東南亞飛蝗蚱蜢和水稻飛蝗蚱蜢。蚱蜢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元素。蚱蜢雌雄異體,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條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蚱蜢養殖棚的建造養殖棚要建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厘米左右,便於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於產取蚱蜢卵,在養殖棚地面上種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以備蚱蜢食用。建造面積要按蚱蜢的多少來確定,每1萬隻蚱蜢約需15平方米,用角鐵、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紗網做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拉鎖,以防止蚱蜢跑出和人進出棚之用。棚高以1.5米~2米為宜,為保溫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
三、蚱蜢的飼養管理蚱蜢的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於14℃或高於40℃時,蚱蜢會逐漸停食死亡。在氣溫達到28℃~30℃時,蚱蜢卵開始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和鋸末粉按1∶2攪拌,含水量為20%~30%,鋪3厘米~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然後將蚱蜢卵佈於土上,蓋上約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後,器皿上再罩上一層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蚱蜢后,用軟毛刷將其刷到棚內的食物上,一般10天~15天孵化出小蚱蜢。剛出土的小蚱蜢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葉植物,但食量很小。1齡~3齡的蚱蜢應注意防雨,蚱蜢從出土到成蟲約需27天~35天,這期間每5天~7天蛻1次皮,共蛻5次;5齡以後的蚱蜢逐漸開始交配產卵,每隻蚱蜢約產卵70粒~100粒。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蚱蜢有喜歡群居和遷飛性,所以蚱蜢羽化后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干擾,令其遷飛,以便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