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蚱蜢的結果 展開
蚱蜢
直翅目蝗科動物
蚱蜢別名螞蚱、油螞蚱、草蜢子。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通常為綠色、褐色或黑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達,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別。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藷、空心菜等。常在田間、草叢間出沒。當蚱蜢繁衍過剩,以緻密度過高、食物短缺時,便會轉變生活形態,成群結隊遷移至新的地方尋找食物,那時人們便稱呼它為蝗蟲。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8/me835014b88b40b5970d4d4c1d2daa61d.jpg)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6/m36faa2549e29c0fbe7c4d1cb482157e0.jpg)
蚱蜢[昆蟲]
各地均為一年一代。成蟲產卵於土層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在土層中越冬。若蟲(蝗蝻)為5齡。成蟲善飛,若蟲以跳躍擴散為主。蚱蜢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吃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c/mbc447ff9010b203b19a4e344042dc5e4.jpg)
蚱蜢[昆蟲]
創造紀錄的體育健將會妒忌小小的蚱蜢,它能跳過相當於自己身長15—20倍的距離——而巳不需要助跑!不過話又得說回來,蚱蜢的身體就是為跳躍而設計的。它的兩條後腿特別長、特別有勁,在後腿的上半部鼓起厚實而耐勞的肌肉,裡面儲藏著大量的能量,並能迅速地釋放出這些能量。其實,蚱蜢的後腿只適合於跳躍,所以在行走時這兩條腿反倒顯得很笨拙。當蚱蜢準備跳躍時,它的4條小腿便將身子前半部撐起,後腿彎曲,然後突然伸直,把自己射向空中。這樣—蹦一蹦地向前跳,速度要比大多數靠奔跑行進的蟲子快10倍。
有些蚱蜢——通常都是雄性的——用翅膀發出“音樂”來吸引配偶,並告訴別的雄蚱蜢滾遠點。不同種類的蚱蜢發出“音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它們有的用後腿上的尖叉刮擦前翼的邊發出聲音,或者讓翅膀相互摩擦發出聲音。在飛行中,有的蚱蜢以翅膀撞擊後腿來發出聲音,還有的蚱蜢乾脆劈啪劈啪拍打翅膀以發出聲音。為聽見這些“音樂”,有些蚱蜢在翅膀下面有耳膜,還有的蚱蜢在前肢上有耳膜。聆聽這些“音樂”能幫助雌蚱蜢作㈩正確判斷:那位“音樂家”是不是和自己相配。因為每一種蚱蜢只會唱出自己特有的歌。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為了避免被其他物種吃掉,各有高招。例如,當刺蝟遇到不利的情況時,就會縮成一團,靠全身的刺倖免於難。有些昆蟲能自己製造有毒的化學唾液,當遇到天敵進攻時,就將毒液噴向天敵,讓天敵“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那麼,你知道蚱蜢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呢?
也許因為蚱蜢屬“高蛋白”生物,故此常常成為蜥蜴的“食譜”之一。所以為了逃生,蚱蜢常吃食有臭味的樹葉,如桉樹的樹葉,然後再嘔吐到自己身上。每當蜥蜴一類的“吃肉動物”準備將粘有嘔吐物的蚱蜢吞下去時,因為嘔吐物的味道實在難聞,就會立即吐出來,因此不會傷害蚱蜢的“筋骨”。
如果你偶然觀察到,從蜥蜴口中吐出來的東西中竟然有一個活的蚱蜢時,可不要見怪了。蚱蜢就是靠這一絕招使自己死裡逃生的。蚱蜢不像其他某些昆蟲會“自衛反擊”,所以只能進行被動的自我保護,但這一招卻非常管用。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7/mc71ce888dfe592dba5f4eec7e3393463.jpg)
蚱蜢[昆蟲]
2.中華稻蝗,身體長圓形,大約長3-4cm,黃綠色或綠色,有時黃褐色,有光澤,頭頂有圓形凹窩,顏面中部溝深。複眼灰色,橢圓形,觸角絲狀,褐色。前胸發達,中部有橫縫3條。前翅前緣部分呈綠色,余部褐色,腹黃褐色,雄體腹末端屈曲上。
3.稻葉大劍角蝗,身體細長圓形,雄蟲長約5.4cm,雌蟲長約9cm,全體綠色,有時呈灰褐色。頭圓錐形,顏面尖形,顯著傾斜,咀嚼式口器,觸角劍形。雌蟲前翅的中央具有1列縱行的白色。
成蟲及若蟲食葉,影響作物生長發育,降低農作物商品價值。
(1)農業防治發展前景我國食用蚱蜢(蝗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迄今蚱蜢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秋後從田間採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種味道的食品或罐頭。蚱蜢產卵量特別大,可以以此為原料加工製作蚱蜢卵醬。發生嚴重地區,在秋、春季剷除田埂、地邊5cm以上的土及雜草,把卵塊暴露在地面曬乾或凍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蓋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
(2)在測報基礎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為害雙子葉雜草且擴散能力極弱的特點,每667m2噴撒敵馬粉劑1.5—2kg,也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15ml,對水400kg噴霧。(3)保護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蠅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0/m60f66134c9b425fa1314715919e8c203.jpg)
蚱蜢[昆蟲]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5/m954595a8af7a85ba07c4a55f896da4e3.jpg)
蚱蜢[昆蟲]
一、蚱蜢的生物學特性螞蚱為葯食兩用昆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科共有859種螞蚱,但能入葯供食用的只有兩種,即東南亞飛蝗蚱蜢和水稻飛蝗蚱蜢。蚱蜢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元素。蚱蜢雌雄異體,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條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蚱蜢養殖棚的建造養殖棚要建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厘米左右,便於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於產取蚱蜢卵,在養殖棚地面上種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以備蚱蜢食用。建造面積要按蚱蜢的多少來確定,每1萬隻蚱蜢約需15平方米,用角鐵、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紗網做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拉鎖,以防止蚱蜢跑出和人進出棚之用。棚高以1.5米~2米為宜,為保溫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蚱蜢[昆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9/m99b21968cd62e52b9a64175ff2ef7c42.jpg)
蚱蜢[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