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條詞條名為舍利塔的結果 展開
舍利塔
山東省臨清市舍利塔
此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塔高61米,九級八面。樓閣式,通體近垂直,仿木結構,剎頂呈將軍盔形,屬省內僅見,基座八面,每面長4.9米,底面積為186平方米,其空間面積可達7000方米.外檐磚木結構。檐為陶質仿木出挑鬥拱。轉角斗拱下垂陶質蓮花垂朴。斗拱下部攘嵌陶質“阿彌陀佛”四字:門楣上鐫刻“舍利寶塔”匹字:進入塔室,各層辟有轉角形石質梯道,可迂迴逐層攀登至頂層。
舍利塔[山東省臨清市舍利塔]
臨清塔應“靈收八表”的意象。塔各層平面皆為正八邊形,第一層至第五層和第七、八層塔心室為正方形。六層和九層則為八角形,五層塔心室皆辟有門洞券,通向塔外。塔的平面構成是結合豎向設計而統籌布置的。就全塔而言,登臨憑眺,則八面風光皆可擷取;而就各層言,則層層相錯,收入景物各有不同,形成了統一中的變化,豐富了“靈收八表”的戲劇性空間變幻效果。至於塔心室的內部空間,也無不層層變化,而且由於扒道的狹長幽暗,更在先抑后張中,顯現出光明和小中見大。第六層塔心室的建築物構造更是頗具匠心,也最精到。捷足先登的人們驚喜地發現“三百裡外忽見遙山’。”朝賓岱宗暮太行”,實在是地處平原的臨清曠古未見的奇景。第六層塔心室東、西兩面券窗上方分別嵌石題刻“西引太行”、“東延岱嶽”,正北佛龕券洞上方則題刻作“秀聚中天”。此最能體現“靈收八表”之意。
至第七層,塔心室又轉變為塔壁四合,上部由穹窿頂改為斗拱出跳承托的平頂,東、西、南、北列布磚雕字樣分別為“阿眾佛”、“彌陀佛”、“寶生佛”、“成就佛”,以應七級浮屠、四面生佛之意。以其卓爾不群的空間處理,顯示出佛的境界尊嚴,達到空間序列的最高潮。
至第八層,似又恢復到第一至第五層大同小異的形式,人們會由此而被喚起幾分回憶,形成了高潮過後的片刻寧靜。至八角形的第九層塔心室,空間形式又在似與不似的印象中,同第六層的處理聯繫起來;那逐漸聚攏的穹頂,隱沒了自地宮拔出而貫通全塔的塔心柱,標誌著全塔的內部空間序列至此圓滿結束;而聯想著塔心柱穿出塔頂冠表為塔剎的外部空間形象,又不禁令人感到,這靈收八表的佛的空間,仍似意猶未盡,在無盡的延續,直至中天。
古代臨清八景之一。
登高望遠,運河如帶,翠堤蜿蜒,令人心曠神怡。塔檐上有銅鑄的小鍾鈴,被風吹動,發出清脆的悅耳之聲,塔岸聞鍾為古代臨清八景之一。